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疲惫和压力。而拥有一把紫砂壶,仿佛就能让我们找到一丝宁静,品味生活的美好。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的工艺品,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砂壶的世界,感受它的魅力。
一、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紫砂壶的起源
紫砂壶起源于我国明代正德年间,距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据传,紫砂壶是由宜兴的制陶艺人偶然发现的一种特殊的紫砂泥料所制成的。这种泥料具有透气性好、吸附性强、不易生锈等特点,非常适合用来制作茶具。
紫砂壶的发展
紫砂壶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 初创期(明代正德年间-清代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紫砂壶主要以实用为主,造型简单,工艺较为粗糙。
2. 成熟期(清代雍正年间-乾隆年间):这一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逐渐成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紫砂壶艺人,如陈鸣远、杨彭年等。
3. 繁荣期(民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具有独特风格的紫砂壶。
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泥:紫砂壶的泥料主要来源于宜兴的紫砂矿,经过筛选、研磨、沉淀等工序,得到细腻的紫砂泥。
2. 制坯:将紫砂泥揉成泥团,然后通过拍打、拉坯、修整等工序,制成壶坯。
3. 晾干:将壶坯晾干,使其达到一定的湿度。
4. 烧制:将晾干的壶坯放入窑中烧制,烧制温度一般在1100℃左右。
5. 打磨:烧制后的紫砂壶需要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6. 装饰:在紫砂壶表面进行雕刻、绘画等装饰。
三、紫砂壶的种类与特点
紫砂壶的种类繁多,以下列举几种常见的紫砂壶及其特点:
壶名 | 特点 |
---|---|
大彬壶 | 造型圆润,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石瓢壶 | 造型独特,线条简洁,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
西施壶 | 造型优美,线条圆润,寓意美好。 |
汉君壶 | 造型古朴,线条粗犷,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 |
四、紫砂壶的保养与鉴赏
紫砂壶的保养
1. 清洗: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避免茶垢积累。
2. 晾干:清洗后要晾干,避免壶内残留水分。
3. 擦拭:定期用软布擦拭壶身,保持壶身的光泽。
紫砂壶的鉴赏
1. 观察壶身:壶身应光滑、无瑕疵。
2. 闻壶香:好的紫砂壶具有独特的香气。
3. 品茶味:使用紫砂壶泡茶,茶味更加醇厚。
紫砂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一把紫砂壶,仿佛就能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一丝宁静,品味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共同传承和发扬紫砂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紫砂壶。
王友兰—-清顺治-康熙年间紫砂壶制壶名家。
郑宁候—-清康熙年间紫砂壶制壶名家。
华凤翔—-清康熙至雍正时期制壶名家人,善仿古,所制壶精雅而不失古朴风味,兼长紫砂炉均,所制仿汉方壶精美绝佳,多上均釉,巧妙而不纤,工而能朴,款识以方章[荆溪华凤翔制]落之。
陈鸣远—-号鹤峰、鹤屯、壶隐、石霞山人等,清康熙年间制陶名师,生卒不详。是时大彬之后的一代名师,长于雕塑装饰,善翻新样,技艺精湛,且作品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之风,所作之品,为文人学士、名臣公卿争相觅取,名孚中外。当时北京有“海外竞求鸣远碟”的赞语,他设计制作的作品有壶、杯、瓶、盆、文房雅玩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壶》、《诰宝壶》、《花樽》、《菊盆》、《香盘》、《什锦杯》等,传世作品《南瓜壶》、《竹笋水盂》现藏于南京博物馆。
金士恒—-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许龙文—-清雍正时制陶名艺人。
陈汉文—-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范章恩—-字迪恩,清雍正-乾隆年间制陶名艺人。
惠逸公—-清乾隆时制陶名艺人,所制壶的形式大小、厚薄等可与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膺品亦多。
潘大和—-清乾隆-嘉庆年间制陶名艺人。
陈鸿寿—-字子恭,号曼生,1768-1822,原籍浙江钱塘。擅长砂壶设计,书画,是著名的“西冷八家”之一。嘉庆六年(1801年)任何淮安同知。诗、文、书、画、皆以资胜。为溧阳知县时,公余时辨别砂质,创制砂壶新样,设计壶样十八式,请制陶名工杨彭年、杨凤年兄妹,邵二泉等制造,然后由陈曼生及其幕客江听香,高爽泉,郭频迦、查梅史等铭刻书画装饰,世称“曼生壶”。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方山、瓜形、覆斗等式。陈曼生,酷嗜摩崖碑拓,所刻铭文篆、隶、行皆有,篆刻追踪秦汉。曼生壶底部常用“阿曼陀。室”、“桑连理馆”印记,且有“彭年”二字小章,现有《瓦当壶》藏于上海博物馆。
杨彭年—-字式泉,号大鹏。清嘉庆年间制砂壶名艺人。生卒不详。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弟宝年、妹凤年,均为当时制壶名艺人,善于配泥,所制茗壶,玉色晶莹,气韵温雅,浑朴玲珑,具天然之趣,艺林视为珍品,当时常为溧阳知县。
陈鸿寿制作《曼生壶》,历来为鉴赏家所珍爱,现有《钟式壶》藏于上海博物馆。杨凤年清嘉庆年间制壶名艺人,荆溪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杨彭年之妹。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可与其兄媲美,是历来公认最有名望的制砂壶女艺人,传世作品较多,所制《风卷葵壶》造型典雅,制作工巧,用名贵的天青泥制成,紫檀色中微泛蓝,精美内含,温润如玉。《竹段壶》呈紫色,沉着稳重,壶体为毛竹段形,嘴、盖、把,均以竹枝、竹叶装饰,比例匀称,疏密合度,工艺精巧,为壶中佳品,现藏于宜兴陶瓷博物馆。
卢占延—-号木道老人,为民国初陶人,出生于福建永安。解放后被国家评为特级手拉壶大师,在朱泥器中享有极高声望!据云裘桂林、张德海等曾在他门下学艺!
瞿应绍—-字子治,号日壶、瞿甫、老治、陛春、自号茶公,嘉庆至道光年间人,尤好篆刻。
葛子厚—-清嘉庆时制陶名艺人。有《梨形孟臣壶》传世。
杨宝年—-葆年,字公寿。清嘉庆-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大赦—-亦名赦大。清道光时制陶名艺人。
吴玉亭—-字竹溪。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邵景南—-号留佩主人。清道光年间制陶名艺人。
申锡—-字子胎,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艺人。善用白泥,清代宜兴壶艺的后起之秀,壶底用款“茶熟香温者帝元”。曾和杨彭年,瞿子治合作创制作品。
蒋德林—-字万泉。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据光绪《宜兴县志》记载:德休“百艺极精,凡茗壶、花盆、杯盘及一切书案陈设器具,色色工致,为一时之冠”。
何心舟—-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王东石—-清道光-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师蠡阁—-清同治-光绪年间人,有《刻花折腰扁壶》传世。
范鼎甫—-清咸丰-同治年间制陶名艺人。
邓奎—-字符生,清道光前后人,瞿子冶的朋友,与紫砂艺人合作,自己设计监制紫砂壶,自撰铭文,或刻花、竹,壶底用印“符生邓奎监造”。
梅调鼎—-字友竹,字赧翁。清代道光、咸丰年间人。工书法,在紫砂壶上刻书画,自成一派。
潘虔荣—-字壶轩,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梭根—-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制壶艺人。
邵维新—-清道光、同治制壶艺人。
史维高—-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制壶艺人。
杨季初—-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壶艺家。
朱坚—-字石某(石梅),清代嘉庆、道光年间人。擅长金石书画,是略晚于陈鸿寿与杨彭年合作的文人。他的装饰书画格调高雅,金石韵味浓厚,刀法遒劲。
赵松亭—-曾用名支泉,艺名东溪。宜兴蜀山川埠上袁村人,清末民初制壶艺人。
瞿子冶—-清•道光、同治年间人。
范勤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范勤芬折腰壶”一具,紫赭泥。壶身上部,呈内弧线,形成高颈、小口;下部呈外弧线,形成碗状圜底。半球形小盖,菌钮,一弯流,耳形把。底镌“范勤芬造”草篆款。通高11.5、口径3.5公分。
张春芬—-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精於制作花色壶。镇江文物商店藏有“张春芬藕形壶”一具,以一大藕作壶身,小藕作流,荷梗作把,荷叶作盖,荷花作饰,构思奇巧,塑造工致。底钤“张春芬制”篆书印。通高10.5公分。
吴大澄—-(1835-1902),江苏吴县人。初名大淳(以避清同治帝穆宗载淳讳改今名),字止敬,又字清卿,号恒轩、白云山樵、白云病叟、颂轩、郑龛、二田居士,晚号愙斋,室名二十八将军印斋、二旧居、十二金符斋、十六金符斋、十圭山房、十将军印斋、十铜鼓斋、八虎符斋、三百古愙斋、千愙斋、五十八璧六十四琮七十二圭精舍、止敬(堂)、双领居、双罂轩、玉佛龛、玉琯山房、龙节虎符馆(又称龙节虎符之馆,刻有印章)、白云山馆、汉石经室、百二长生馆、百宋陶斋、师籀堂、两壶盦、两秦鼎室、宝六瑞斋、宝秦权斋、梅竹双清馆、瑞芝堂、辟雍明堂镜室、瑶琴仙馆、镜室、簠斋、攀古楼。同治初客泸,入萍花社书画会。少从陈硕甫学篆书,中年後又参加古籀文,益精工。为着名金石考古家、文字学家。
汪淮—-字小海,一字禺义,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能书善诗,所制茗壶精雅浑厚,书法端正,传器稀少。
杨继光—-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所制壶以宫廷风格为装饰手法,善制宫廷御器,泥料配合恰当,以用色称许,工艺精巧,传器稀少。
江案卿—-清咸丰至民国初年间人,制工朴素,工艺精简,为一紫砂名匠,所传壶器不多,一牛辄?表现出淳朴农家的喜悦,工艺成熟,以一[案卿]方章为款识。
黄彭年—-(1823-1890)字子寿,贵阳人。清代道光二十七年(1847)进士,官江苏布政使,一说为湖北布政使。生平以整饬风纪,扶植士类为己任,尝掌教保定莲池书院,成就大众。父辅辰,亦道光进士,官至凤邠道。子国瑾,官翰林院编修。世传家学,代有藏书。彭年好绘事,工花卉。嗜茗饮,尝定制宜兴砂壶。蔡寒琼尝见“白坭小方壶”一持,底钤“彭年”二字篆书方印,盖内钤“子寿”二字隶书小长方印。彭年纂修《畿辅通志》,有《陶楼集》。卒年六十七,一作六十八。
周永福—-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善学大亨手法,但无可拟似,所制壶多方圆类,传器一白泥扁壶,此壶工细工整,盖内一[永福]印章,亦善制鹅蛋形壶。
蒋祯祥—-清同治至民国初年间人,为当时紫砂陶艺家,善制花果类壶,以菊瓣壶型居优,於壶底瓣周围提字为落款,其中以红泥壶较多,工艺技巧细腻,巧妙的塑造出壶的美,然其传器少,如一[菊瓣壶],底题诗并落祯祥。
谦六—-书册查无此人,但其制潘壶颇佳。曾见一器,其款识为阴文楷书谦六无边印,制器胎身光洁土釉甚佳,胎身掺粗黄熟料。器身稍稍重一些,但顺手。
王东石—-清道光至同治年间人,制壶善仿古,刻工精细,制壶监刻铭,技艺之巧,匠心独具,当时文人雅士善与其配合制壶,所传壶器多且精,如一东坡提梁壶,型式艺全,设计的恰到好处,壶身由山民刻铭!
陈介溪—-清康熙至雍正年间人,传善仿古,尤以盖工称绝,史未见其传器。
圣和—-姓邵,系清乾隆时期的制壶好手,尝见一持朱泥小壶,盖内同刻圣和阴文楷字,底钤大清乾隆年制。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榴山款朱泥壶,底款:榴山,盖款:圣和。此壶式度甚佳,惜出土时壶盖已碎为两瓣。全器纯以打身筒成形,壶身微皱绵密,正所谓无皱不朱。底款镌有榴山,盖款圣和,俱以三刀法刻就,刀工爽利,入刀处尤其精采,刀刀精严,却又笔意延绵,诚为朱泥款识中,难得一见的佳作。若依朱泥壶落款惯例研判:壶底的榴山者,应该是订烧的文人或显贵。
潘仕成—-据《阳羡砂壶图考》记载,潘仕成字德会,为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砂壶形制固定,且惯於将印款落於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字印。由於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称为潘壶,且落款方式大抵遵循前例,偶有见楷书无印边者,或以铁刃阴刻者,亦有将陶人名印钤於盖内者。潘壶的形制发展至今,大体可分为三种,壶腹作扁柿形者,曰「矮潘」;器身稍高,近扁球形曰中潘﹔器身高,近梨形者,是为「高潘」。潘壶一般为闽南人家泡工夫茶用,但据当地乡人表示,潘仕成祖籍莆田一地,因以潘氏为荣,在女儿出嫁时必以一潘壶为嫁妆,希望在夫家相夫教子,能像潘仕成般的荣华富贵。所以多要求为宜兴潘壶,绝少用土产的汕头壶。通常这种随嫁的潘壶并不一定用作泡茶,也有置於梳妆台装发油之用,且女主人百年之後,多作为陪葬物,以示对娘家养育的感念之意。
陈光明—-清道光至民国初年间人,字润贤,自幼侨居宜兴蜀山,善制紫砂玩器,所制品以花果类小品杂项居多,如豆,核桃及柿子等等,制作细巧玲珑,几可乱真,色形优异,美妙绝伦,而所制壶器至今流传甚少,以一三办菱形壶为例,该壶泥粗紫砂,工整化一,壶底一陈光明章,光明小印。
邵基祖—-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其制壶精雅,体坚质净称着,亦以粉彩技术称长。
思亭—-姓陆,为清初陶人,生卒不见史载。在朱泥器中,孟臣、逸公、君德、思亭诸家原皆为清季制壶好手,也正因其名声大,先後为後世陶人藉名,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其中君德、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
邵陆大—-清末民初宜兴紫砂艺人。工治砂壶。宜兴紫砂工艺厂藏有“汉君壶”一具,邵陆大制壶,于右任书。淡紫泥,制作周正,工整质朴,壶身镌︰「汉文先生,右任」六字行楷。通高8.1、口径6.6公分。《宜兴紫砂》一书有着录。
方曾三—-清顺治至雍正年间人,所制壶古朴浑成,敦雅绝妙,坚致不俗,以光货居多,所传壶器罕少,如一[矮四方壶],该壶四方端正,坚瘦工整,底为方氏篆字落款,书法有晋唐风格,此人之壶极为罕见,土胎之风化及颗粒变化相当严重,罕见。
张怀仁—-清雍正至乾隆年间人,传家贫以制壶为业!
裘桂林—-朱泥壶的制壶大师,代表作品有《俘虏》《真身》,所制之壶,无不精美,曾在卢占延(见上)门下学艺!
张德海—-福建制壶名家,代表作品有《六柏》,与裘桂林是同们师兄弟!
柏原—-未见史载,尝见一出土小壶款识为荆溪邵柏原制因知其姓邵,观其传器风格,应系清初制器好手。所见传器形制多变,风格敦古朴厚,所刻款文亦多雅致。署款格式有先钤椭圆小章荆溪於右上首,左下方钤柏原篆字阳文方章(如此器);亦有於壶底正中钤上荆溪邵柏原制,六字阳文篆印者;亦有钤柏原篆字长印於诗文右上首者;亦有纯以钢刀阴刻柏原两字楷书者。传器紫砂、朱泥、段砂皆有所制,尤以朱泥为夥。拙着《荆溪紫砂器》收有修五款朱泥壶,底款︰雪松轩玩柏原,墙款︰修五。柏原制器,常见不拘泥於传统古式的形制,常有令人意料之外的惊喜。此器底镌雪松轩玩柏原,墙款为修五,款书闲雅,刀工简洁流畅,散发着浓冽的文人气息。
汪生义—-汪生义是老辈制壶高手。据云,吴云根、朱可心曾在他门下学艺。
紫砂壶是真的吗?
紫砂壶六步鉴定法
一看,真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紫砂颗粒)。有的手工壶内壁,有从中心圆点向四周的放射状线,属于加工工艺过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壶色泽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内壁也没有放射状线(这叫“推墙刮底”工艺)。正品紫砂壶除了壶底款,盖款,还有把款的印章。
二摸,真紫砂壶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假紫砂壶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压摩擦就手感发涩。这是由于分子结构不同的表现。
三转,转动壶盖,真紫砂壶的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悦耳的声音,陶土的假“紫砂壶”则发出沉闷的“哧啦哧啦”声音。瓷器转动的时候手感发涩。这些区别都和第二条所说的分子物理结构原因一样。
四听,用盖子轻敲壶体,尽管有人不赞成这么做,但是这点非常有效。真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壶,敲击声音沉闷浑厚短暂;瓷器敲击的声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点像金属撞击的声音,一般人不好区分。但是有一点非常明显的区别就是,瓷器的声音波长明显,敲击结束后,声音仍然持续数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证书,一般正品的紫砂壶都有制作者的手写证书,证书通常为宣纸,毛笔书写,书法俊秀,这是因为,书法是一个好的工艺师的必修课,好紫砂壶的增值更多体现在书法和绘画的技艺上,加盖印章。印章的落款与紫砂壶底的落款一致。
六试水,水浇在真紫砂壶上面,不会形成明显的水珠,水是比较均匀的一片,然后没多久就逐渐被紫砂吸收。这个与紫砂多孔的物理结构有关,紫砂具有2%的吸水性。但是水浇在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显隆起的水珠滞留,直到最后风干。
几十块钱的紫砂壶一般都是真的吗?
郸真的。紫砂又不贵,壶贵不贵要看制作壶的人名气响不响。如果说几十块的紫砂壶是假的。那全国那么多电器厂商卖的紫砂煲锅那也都是假货了。。几十块一百块的煲锅,紫砂用的会比个壶少么。
这个紫砂壶是真的吗?值多少钱啊!
注浆的紫砂壶,以广东产的比较多,不属于真的紫砂壶,市场价50左右
紫砂壶的做工不好是真的吗
紫砂壶的做工是评价一把壶的一项指标。不同的式样造型,做工要求也不一样,但有一个原则是通用的,那就是细节精良!
紫砂壶做工和制壶作者手上的功夫关系密切,一般来讲,初学者做出来的壶要差些,跑量的也不追求好的做工。除了价格很便宜的,几十元的上百元的做工可能没那么好,大部分的紫砂壶做工还是优秀的。
一把好的紫砂壶,做工上至少有以下五大要求。
一、壶嘴与壶身的连线
整体造型上,做工好的回嘴就像是在一个气球揪出一块来,与壶身是一体相连的感觉,没有丝毫突兀,此外壶嘴的出水口要圆。而且在连线处泥料融合自然,与壶身浑然一体。如若不然,你来看,壶嘴明显是从外硬塞到壶身上,连线处痕迹分明,好似一张血盆大口,够凶恶,够硌心的。
二、壶把的弧度
壶把除了与壶身同出一体的要求之外,还要注重弧度。你看把圈内沿的弧度,一定要柔和、顺势。什么叫顺势?有弧度的线条就有走势,按照这个自然的走势,一根线条如果应该按照60度方向继续延伸,可实际却一下拐到了45度的路线上,这时候你会觉得这个角拐的不自然,好像突然来了个转折。这就是不柔和、不顺势。
三、口盖的紧密
口盖严丝合缝当然是最好的,但一般来说很少有能达到这个要求的,因为口与盖在烧制中会收缩,很难保持最后会一致。所以口盖有一定松动是正常的,不用苛求。但明显太大了自然是做工不到位。有很多人会转动壶盖听声音,口盖摩擦声音柔和的自然好,但不怎么柔和也不能说明做工不到,使用一段时间后,口盖也会慢慢和顺起来。对于壶盖来说,子口一定要直、均匀,要与壶口配合紧密,不能卡。
四、壶口边沿规整
做工好的,壶口边沿薄厚一致,沿内表面上下齐整,中规中矩,不是此起彼伏,胡乱粗糙。壶口边沿越规整越好,另外还要看壶口边沿上截面要光滑,不能露青。什么叫露青?一把壶的严格烧制至少要经过两遍,第一遍出窑之后要在壶口截面上抹一层泥再烧一遍,没有做或做的不好,那截面就会坦白出泥料的砂质和本相,这种现象就是露青。露青的口盖磨损就会增加,转动的声音也不会很柔顺。
五、壶内干净
用心的做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壶内也不例外。好的做工,壶内一定会处理的干净利落,不会痕迹杂乱,像幅印象派的油画。壶内出水口也会非常规矩、整齐,方便的还会在出水口的边上做出倾斜的倒角,这样出水才能更顺畅爽利。
在网上买紫砂壶靠谱吗?怎样看真假
紫砂壶的好坏因素太多。比如泥料,造型,工艺,甚至题画字印等等。
而紫砂的泥料按照颜色分除去主要的朱泥、紫砂泥外,尚有白泥、乌泥、黄泥、松花泥等各种色泽而泥料本身的好坏档次更是相差巨大。
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实物,也很难分辨好坏,更不用说网购了。
如果想要辨别,需要从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是看色泽。很光亮细腻的杯子,一定不是好紫砂。光亮和细腻度可能是新增剂导致的。
第二是听声音。杯碰盖声音很亮,通常不是好杯子。
第三,紫砂器用的时间越长,器身越亮。茶水和人的把玩抚摸都是养杯。我国文化特别喜欢这种能养得东西。比如玉器,木质手把件等等都有这个特点。
第四是自杀冷热急变性好。可以放火上烧,也可以在微波炉中加热。杯身不会炸裂
第五是传热慢。沸水注入之后不会烫手。而且保温效果不错。
第六,胚体本身可以吸收香气。经常用做沏茶的紫砂壶,偶尔不放茶也会有茶香味。
第七,紫砂杯的色泽和经常泡的茶叶有关。泡红茶,茶杯会由红棕色变成红褐色。经常泡绿茶,砂杯会从红棕色变成棕褐色。
购买紫砂器具,最好有行家陪同。决不能买减价的。
购买时候快速鉴别,可以使用火烧和滴水法鉴别。
火烧不炸可能是真的。水滴在紫砂器揣上,好的紫砂杯具有良好的透气透水性。上面的税会慢慢挥发直至被杯身吸收。而不好的杯子一浇水,水以柱状滚下。
另:干透的紫砂杯注入开水,会发出淅淅的响声。
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我买了一把300多的紫砂壶,有可能是真的紫砂吗
你好,有的,有可能是国家级工艺美术员老师的作品也有可能是民间老师的作品,因为我们壶坊这个职称的价格就是这样,不过这个价格还要看你是通过什么渠道购买的
美壶网的紫砂壶是真的吗
壶是真的,只是价值没这么高
淘宝拍卖的紫砂壶是真的吗
提高自己鉴别能力,真假哪里都有。淘宝拍卖上当然有真紫砂壶
在网上看了有很多的紫砂壶商城,里面的都是真的吗?
网上有很多专业的紫砂壶商城,只要选对了就可以放心的,华博大师紫砂好像就有商城来着
请问普通人如何鉴别真假紫砂壶?
入门级紫砂知识,为了让紫砂玩友入门走正道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特意收集。文字量比较大,但是为了您的口袋为了您能真正感悟紫砂之魅力一定程度地提高鉴赏水平更为了您的健康,请花点时间耐心阅读一下。资料都是网上收集而来,说的也不一定全都对,欢迎大家探讨。
常听到”拼紫”拼紫是什么样的泥料呢?是化工泥吗?”紫泥”和各种纯泥又有什么不同?看那些泥料的名称越看越糊涂了,不敢买了,我不想买个壶在家里老是猜疑”它是用什么泥来做的?
“拼紫”简单来说就是:一种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泥料配在一起的泥料。如果是原矿泥料配的话,就不会含有化料。紫砂泥料一般分为四大类:紫泥,红泥,绿泥,特色泥。
红泥和纯朱泥的区别?
两者的原矿不一样:红泥是“五色土”里面普通的泥料,而纯朱泥的原矿是石黄。两者的收缩比不一样:红泥的收缩比是14%左右,而纯朱泥的收缩比是30%~33%。两者的窑温不一样:红泥的窑温是1100度,而纯朱泥的窑温是1080度。两者的色泽、质感不一样:红泥:呈光洁明亮红中略带一点橙色,而纯朱泥:朱红略泛桔光,温润透明质感很好,声音清脆。两者的成型工艺不一样:红泥:成型工艺较易,大小壶型都可以做,而纯朱泥:成型工艺很困难,大的壶型很难保证成品率,多要调砂增韧性防裂,小的壶型做出来可爱生动。
听人说丁山有的艺人以新开采的清水泥调紫泥充当底槽清,不知有否此类事情、还有如何来区分二种泥料?
清水泥为纯种紫泥矿,为较常见之泥料;良者稀而贵,劣者多而廉。矿产地:江苏宜兴丁山黄龙山。原矿黄龙山特级底槽青,此料存世量已经很少(四号井已塌方封矿)!此泥料我们从原矿到成品都有专人严密监制,严把质量关!成品温和素雅,茶汤清气悠扬、时间长久养泡以后,泥色由棕色变成朱肝色,水色光和!
何谓“半手工”
半手工壶,一般来说含有手工的成分在里面。简单说来就是:可以壶嘴、壶把、壶盖等用手工制作,身筒用模具制作;也可以是身筒用手工来完成,其它用模具制作。
何谓“包浆”?“各类茶叶又对壶的容量有什么要求,为什么?
“包浆”,其实就是“光泽”,但不是普通的光泽,而是特殊的光泽,专指器物表面的一层光泽。大凡器物经过长年久援后,才会在表面上形成这样一层自然的光泽,即所谓“包浆”是也。也可以这样说,包浆是在时间的磨石上,被岁月的流逝运动慢慢打磨出来的,那层微弱的光面异常含蓄,若不仔细观察则难以分辨。包浆之为光泽,含蓄温润,幽幽的毫不张扬,予人一份淡淡的亲切,有如古之君子,谦谦和蔼,与其接触总能感觉到春风沐人,它符合一个儒者的学养。如果是崭新的器物,表面就不会有“包浆”,而是最普通的光泽,一眼望去锋芒毕露,像一位文化生意人善于夸夸其谈炫耀于世,用一个专有词汇来形容,称之为“贼光”“和尚光”。一般来说,乌龙茶对壶的容量要求较小(但是也要结合品茶的人数来讲)。绿茶之类的对壶的容量要求普遍较大。
紫砂壶标准:泥、形、工、款、功
(一)“泥”:紫砂壶得名于世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的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二)“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下紫砂壶艺的流派相提并论,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
周群燕,1989年1月生于中国宜兴紫砂之乡丁蜀镇,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行业协会会员,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艺术设计(陶瓷方向)专业,现任宜兴市周群燕紫砂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制壶艺术设计,从小耳濡目染紫砂艺术,2005年从艺至今,师承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大师江建翔,多年来深得老师悉心传教,获益匪浅,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立足创新。十多年的陶艺耕耘,有许多原创力作问世,作品在国内外多次展出获奖,是现当代杰出的青年紫砂艺术大师。代表作品《莲心壶》《圣桃壶》。
周群燕紫砂壶作品形象丰富、寓意深刻、深受广大藏友所爱。2014年10月周群燕紫砂壶作品《圣桃壶》在第十六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壶型典范】
莲心壶为民国制壶名家王熙臣(1900-1960年)首创,后成为紫砂茶具中的传统产品,壶艺泰斗顾景舟(1915-1996年)与近现代壶艺大师裴石民(1892-1979年)均制作过莲心壶,他们的传世精品已成莲心壶的典范。
【壶型解读】
莲心壶又名荷叶莲子壶、莲蓬壶,以荷花为基型,既摹拟莲形,壶身若莲花花苞,花瓣微张,如立风中;壶身以荷花瓣组成,盖似饱满的莲蓬,空心鼓凸,内镶7粒活动的莲子,粒粒饱满,生动自如,摇动时灵灵有声;壶钮浑圆如珠,圈口,壶流像藕叶,短嘴,壶的把作嫩藕状,由一节粗壮的藕形弯曲而成,藕节之间,节节相连,错落有致,形象和抽象巧妙结合,生动有趣。全壶构思奇妙,美观实用,制作规整,气度饱满,充满田园气息。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