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历经千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象征。在众多紫砂壶制作大师中,范永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独树一帜。本文将为大家揭秘范永良紫砂壶的魅力,带您领略传统工艺与创新精神的完美结合。
一、范永良简介
范永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人。自幼喜爱紫砂壶,师从紫砂壶制作大师蒋蓉。经过多年的努力,范永良在紫砂壶制作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我国紫砂壶制作技艺的代表人物之一。
二、范永良紫砂壶的特点
1. 工艺精湛:范永良紫砂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从选料、制坯、修光、上釉到烧制,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其作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给人一种自然、大气的感觉。
2. 风格独特:范永良的紫砂壶在造型、装饰等方面都有独特的风格。他善于运用传统的工艺手法,并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既具有传统韵味又充满现代气息的作品。
3. 寓意丰富:范永良的紫砂壶作品寓意丰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他在创作过程中,注重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将诗词、山水、人物等元素融入作品中,使紫砂壶成为一件具有艺术价值的工艺品。
4. 实用性高:范永良紫砂壶在注重美观的也兼顾了实用性。其作品造型合理,容量适中,泡茶时口感极佳,深受茶友喜爱。
三、范永良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1. 选料:范永良选用优质紫砂泥料,这种泥料具有细腻、光滑、透气等特点,是制作紫砂壶的理想材料。
2. 制坯:制坯是紫砂壶制作的关键环节。范永良在制坯过程中,运用熟练的技艺,使作品造型完美、线条流畅。
3. 修光:修光是对紫砂壶进行细部加工的过程。范永良在修光过程中,注重细节,力求使作品更加完美。
4. 上釉:上釉是紫砂壶制作的重要环节。范永良选用优质的釉料,使作品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光泽。
5. 烧制:烧制是紫砂壶制作的最后一个环节。范永良在烧制过程中,严格控制火候和温度,确保作品的质量。
四、范永良紫砂壶的市场价值
1. 收藏价值:由于范永良紫砂壶工艺精湛、风格独特、寓意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2. 投资价值:近年来,随着紫砂壶市场的火热,范永良紫砂壶的价格逐年攀升,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
3. 实用价值:范永良紫砂壶在注重美观的也兼顾了实用性,是茶友和收藏家的理想选择。
范永良紫砂壶以其精湛的工艺、独特的风格、丰富的寓意和实用的特点,成为了中国紫砂壶制作的佼佼者。在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的范永良不断创新,将紫砂壶制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让我们共同期待,范永良紫砂壶在未来的发展中,能为我国紫砂壶艺术做出更大的贡献。
序号 | 特点 | 描述 |
---|---|---|
1 | 工艺精湛 | 制作工艺严格,每个环节都经过严格把控,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
2 | 风格独特 | 创作风格独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观念相结合,富有艺术价值。 |
3 | 寓意丰富 | 作品寓意丰富,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收藏价值。 |
4 | 实用性高 | 造型合理,容量适中,泡茶口感极佳,深受茶友喜爱。 |
范大生(1874-1942),字绳武,号承甫,世居宜兴丁蜀西望圩村。师从紫砂名家范鼎甫,善制“合菱”、“合桃”、“竹鼓”、“鱼化龙”等壶,作品生动传神,富有情趣,享有“千金易得,大生壶难求”之美誉。曾受聘于宜兴利永陶业公司、吴德盛陶号、上海铁画轩等陶器公司制壶。值得一提的是,他精心创作的大型陶塑“雄鹰”曾在1935年英国伦敦艺术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范洪泉,1941年生于宜兴蜀山,研究员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宜兴陶瓷协会委员。代表作有“东坡提梁壶”、“报春壶”系列、“梅桩壶”系列等。
范永良,1943年出生于宜兴陶艺世家,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紫砂工艺名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1958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拜壶艺泰斗著名壶艺宗师蒋蓉学艺,深受师傅的艺德、艺品的渲染和影响,深得师傅真传,技艺功底扎实,作品以花器为主,讲究形、神、气的表现,重视传统审美和现代审美的结合,是传统类花器的代表人物。1980年,参与创办江苏省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先后任生产技术厂长、总工艺师、总支书记;1986年至1998年之间历任宜兴市技术职称评委,江苏省轻工业厅、省陶瓷同行业新产品评比评委。代表作品有西瓜壶、青蛙荷花壶、玉扁壶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评中获奖。
范伟群,江苏宜兴人,1970年出生于陶艺世家,清末民初制壶大家范大生嫡孙,当代知名陶艺名家,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1]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范家壶庄创办人、总工艺师、艺术总监。
这几位范姓紫砂老师名气都挺大的
紫砂壶范家大师有:明代紫砂壶名家:供春、董翰、赵梁、时朋、元畅;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民国紫砂壶名家: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陈光明等。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景舟、蒋蓉、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等;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何道洪、邱玉林、李守才、曹婉芬、徐安碧等。
1、明代紫砂壶名家
继供春后有董翰、赵梁、时朋、和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同时期的还有李茂林;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之后的紫砂名家还有陈仲美、沈君用、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周俊溪和邵二荪等。
还有陈仲美、沈君用、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周俊溪和邵二荪等各有千秋;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惠孟臣和沈子澈等。其中以惠孟臣的壶艺最精,为时大彬以后的一大高手。
2、清代紫砂壶名家
清代紫砂壶名家有:陈鸣远、杨彭年、邵大亨、惠孟臣、陈曼生等人,其中以清初陈鸣远和嘉庆年间杨彭年制作的茶壶尤为著名。陈鸣远被后世尊为紫砂“花货”宗师,他仿照古代青铜器制作的花货紫砂器具意趣盎然,开创了在壶体上镌刻诗铭之风,署款刻铭和印章并用,极大地提升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
杨彭年与陈曼生合作,制作“曼生壶”,他们的合作是艺人与文人深入交流、全面合作的典范。杨彭年制作的紫砂壶雅致玲珑,随手捏成,天衣无缝,被人推为“当世杰作”。
3、民国紫砂壶名家
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陈光明、汪宝根、汪宝洲、严光芝、魏忠明、葛宝林、鲍明亮、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沈孝鹿、冯桂林、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
胡耀庭、范占、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范泽林、邵宝琴、蒋祥元、顾德根、范林源、吴纯耿、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施金庭、施福生。
4、当代著名壶艺家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也称“国大师”)顾景舟、蒋蓉、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徐汉棠、谭泉海、李昌鸿、周桂珍、鲍志强、顾绍培、曹亚麟、毛国强、吴鸣、季益顺、葛军。
5、中国陶瓷艺术大师
何道洪、邱玉林、李守才、曹婉芬、徐安碧、徐达明、陈国良、吕俊杰、陈建平、储集泉、范永良、张红华、王亚平、杨丽华。
手工紫砂壶大师排名如下:
第一名陈国良:
陈国良简介,号鹤轩。1954年出生于宜兴丁蜀镇蜀山南麓。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第三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正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江苏省陶瓷艺术委员会理。1972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师从何道洪先生,其后从事花盆、瓶、挂盘等制作。
1983年开始壶艺创作。1990年曾任宜兴紫砂工艺厂艺培中心技术总监。作品曾作全国性的展出。1993年起在厂研究所专事创新、制作。
第二名施小马:
施小马,男,1954年生于宜兴,2003年高工备侍,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实力派大师人物,被誉为“紫砂四小龙”之一(另有陈国良、季益顺、江建翔),其父为施福生(紫砂工艺厂建厂元老之一,制壶名艺人)。
1971年进紫砂工艺厂随陈福渊学习,擅制方器是一代方器高手,荣获“中国紫砂名人”称号。
第三名范永良:
范永良简介,男,1943年生于宜兴,2011年正高,中国陶瓷艺术大师(2016年第三届),1959年进厂,为宜兴紫砂工艺二厂创始人之一,善制花器,宴滚隐是传统类花器的代表人物,紫砂行业协会壶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收藏鉴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第四名陈建平:
陈建平,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1957年生于江苏宜兴,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晌厅,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设计协会会员,宜兴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专委会会员。
第五名顾治培:
顾治培简介:1949年生于江苏宜兴。现有身份为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苏省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理事、现中国宜兴陶瓷博物馆紫砂艺术研究所所长,代表作是蟠龙蟠壶。
2011年11月17日授予第五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