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的陶瓷文化中,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直备受人们的喜爱。而近年来,一种新型的紫砂壶——工具紫砂壶,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不仅继承了传统紫砂壶的工艺精髓,更融入了现代生活的元素,成为了一种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家居用品。本文将带您走进工具紫砂壶的世界,一起感受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
一、工具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工具紫砂壶,顾名思义,就是将紫砂壶的实用功能与现代工具相结合的产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一些紫砂壶制作者开始尝试将紫砂壶与日常生活用品相结合,如茶具、餐具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工具紫砂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二、工具紫砂壶的特点
1. 实用性:工具紫砂壶在保持传统紫砂壶造型和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实用功能。例如,一些工具紫砂壶的壶身可以拆卸,方便清洗;一些壶嘴设计成可调节角度,方便倒茶;还有一些工具紫砂壶配有茶漏、茶盘等配件,使泡茶过程更加便捷。
2. 艺术性:工具紫砂壶在造型、装饰上,继承了传统紫砂壶的艺术风格。壶身、壶盖、壶嘴等部位,都经过精心设计,线条流畅,造型美观。一些工具紫砂壶还采用了雕刻、绘画等手法,使作品更具观赏价值。
3. 文化内涵:工具紫砂壶融合了传统紫砂壶的文化内涵,如茶文化、茶道等。在制作过程中,制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壶型、壶身图案,赋予其特定的寓意,使工具紫砂壶成为一种具有文化底蕴的家居用品。
三、工具紫砂壶的种类
1. 茶具系列:包括紫砂茶壶、茶杯、茶盘、茶漏等,是工具紫砂壶中最常见的种类。
2. 餐具系列:如紫砂碗、紫砂盘、紫砂筷等,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性。
3. 文房系列:如紫砂笔筒、紫砂镇纸、紫砂笔架等,为书房增添了一抹古朴典雅的气息。
4. 家居装饰系列:如紫砂花瓶、紫砂香炉等,既实用又具有观赏价值。
四、如何选购工具紫砂壶
1. 看工艺:选择工艺精湛的工具紫砂壶,可以从壶身、壶盖、壶嘴等部位是否对称、线条是否流畅等方面进行判断。
2. 看材质:紫砂壶的材质对其品质有很大影响。一般来说,紫泥、红泥、绿泥等优质紫砂泥料制成的工具紫砂壶,品质更佳。
3. 看造型:根据个人喜好选择造型美观、符合审美标准的工具紫砂壶。
4. 看价格:工具紫砂壶的价格因工艺、材质、造型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在选购时,要根据自己的预算进行选择。
工具紫砂壶作为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的完美融合,既满足了人们的实用需求,又丰富了家居生活。在今后的日子里,相信工具紫砂壶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家居生活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紫砂壶是喝茶的工具,但是在泡茶的时候也是有讲究的,新的紫砂壶不可以直接拿出来泡茶,不然的话对紫砂壶后续的使用是不好的。好的紫砂壶使用的时间越久,茶香味就越浓厚,就算不放茶叶,也可以喝到茶水的味道,所以使用紫砂壶的时候一定要好好的养壶。
开壶拿到一个新的紫砂壶,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壶,开壶如果做得不好,那么紫砂壶就发挥不了它的用处。开壶的过程其实很简单,首先要把紫砂壶清洗干净,特别是上面的灰尘,用清水冲洗一下,然后把整个紫砂壶都放在热水里面加热,水烧开以后继续加热五分钟到十分钟以后就可以关火了。
然后把紫砂壶拿出来,放在阴凉处让它自然风干。一般晚上开壶,第二天早上基本上就已经风干完成了,这个时候就可以开始使用泡茶了。
泡茶首先把茶叶放在紫砂壶之中,倒入一百度的沸水,然后倒出茶水,这一个步骤叫做洗茶,这个茶水是不能喝的,因为在茶叶的上面也会有灰尘和杂质。然后再倒入沸水,静止一分钟,就可以把茶水倒入茶杯中饮用了。其实泡茶的过程是很简单的,而且如果并不太懂茶道的人,只要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泡茶就可以了。
但是使用紫砂壶泡茶的时候,想要把紫砂壶养好,表面可以形成油亮的光泽的话,那么就一定要经常使用紫砂壶。紫砂壶如果经常不使用的话,这个壶肯定就浪费了。紫砂壶最特别的地方就是紫砂中的空隙很多,所以会产生更多的气泡,透气性更好,而且经常用茶水养壶的哈,时间久了,在这些缝隙之中还会残留茶香,可能使用了几十年以后,倒入开水就可以直接喝到茶水。
一件好的艺术品,光是有复杂的工序及无数次的完善、制作者的技艺是远远不够的,而其中则需要一些制壶时所用的辅助工具,许多壶友及藏家只能看到表面的成品壶,却忽略了这些在一把紫砂壶成型路上起到关键作用的制壶工具,古话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可见,想要一把好的紫砂壶,有着一套好的制壶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对于目前紫砂壶制作所需用到的工具,本文为大家简单例举几种常用工具。(下文便不一一添加对应工具图片,皆为大家展示逸冘陶砂精品紫砂壶作品。)
1木搭子(当地话称之为泥搭子)
木搭子其实就是木槌,在打泥片或泥条时用到的主要工具,因为其敲击面并不是水平,而是中间微凸,故可以使泥片、泥条打的整体平整,厚薄均匀,那么为什么木搭子的敲击面不是水平的呢,因为人在打泥片的时候,手持的木搭子与泥片有着一定的倾斜度,且在用力时也有着一定的角度,故水平的木搭子是敲不出好泥片的。
2身桶拍子
身桶拍子顾名思义,就是拍打身桶的拍子,多为木质,这里的拍子和上面的木搭子不同,身桶拍子必须正反两面平整光滑且拍子四周需圆润,无明显棱角,且不能太薄。
3鳑皮刀
鳑皮刀名字的来源于鳑皮鱼,因形状相似,故以此命名。鳑皮刀的作用偏多,多用于切除多余的泥屑、整口、挖盖、裁泥片等,不同用途所用到的鳑皮刀造型也不同,大小,刀锋的锋利程度,刀柄的宽度、刀刃的曲度、都因其用途而产生影响。
4明针
明针也可理解为抿针,因宜兴当地土话抿与明音调相似,故抿针明针皆可,明针一般用于通过刮的手法来使壶的表面体现出泥分子的排列紧密、表面的光泽等,因此可见如果明针用得不好,那么相对的壶的光泽就差了很多。
5转盘
转盘一般有两种材质:木质与铁质。转盘则可以与上述工具结合使用,例一把壶在初步完成后,细节方面则需把壶置于转盘上,利用明针来使其表面突显光泽
6线梗
线梗用于紫砂壶的线条装饰,增加紫砂壶的美感,而线梗的制作同时也需要制壶者自身有着丰富的经验累积,才制造出一个适合自己,可运用于大多数紫砂壶的线梗。
在制作一把紫砂壶的过程中,所用到的工具远远不止文中所提到的几种,还有如木鸡子;洋油;水、皮磨布;脂泥板;脂泥筷;铜针;距车等种类繁多的工具,此处就不一一列举,若对此感兴趣的朋友可关注逸冘陶砂并私信,与逸冘陶砂共同探讨学习。
手工紫砂壶和机制紫砂壶的区别有如下四个方面:
1、内壁光滑程度不同
全手的壶都是通过拍打泥片后直接通过拍打成型的,“受伤”的基本都是外壁,内壁基本上不受拍打的影响,其成型前的拍打纹理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了。而半手的基本上不会有,多是刮过的痕迹。
2、壶底痕迹不同
手工紫砂壶的底和壶壁是分开进行,但紫砂泥却是同一时间调制的,这种时间差造成壶在经过火烧后,会在壶底形成一圈明显的镶嵌痕迹;如果是机制紫砂壶,在烧出来之后,后底盖衔接处没有明显的痕迹。
3、接缝线数量不同
手工紫砂壶只有一道接头,在壶内装把处可见到一条不明显的接缝线;机制紫砂壶在壶嘴和壶把内侧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接缝线。
4、印章不同
内章的看法根据壶型的不同,印章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无论圆型还是方型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印章都是泥片平铺着的时候盖上去的。看帖子里也有另外刻字在内壁的,当然这也是证明全手的一种方法,做全手壶的人用心可谓良苦呀。通常情况下,圆型的壶的内壁章一般都是有变化的
扩展资料:
紫砂壶的烧制工艺:
紫砂壶的捂灰烧制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工艺。
龙窑烧成时,因为茅柴未完全燃烧的残留物和炭灰的堆积,特别是在下段底部位置形成局部混合还原气氛,造成紫砂壶的变色现象。经过摸索、总结规律后,这种窑变现象逐渐授掌握运用。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壶装入匣钵内,在其内外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把匣钵装在龙窑最底部位置进行烧制。
因不具备龙窑底部的混合还原气氛,匣钵内一般采用细煤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并采用低温(约1100-1150℃)烧制,以增加制品表面的碳素附着能力。
紫砂原料的吸附性很强,其本身又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碳素,在还原气氛下,这些有机物和碳素不易燃尽,并且在400-600℃时有FeO的情况下,氧化碳分解反应强烈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碳素被吸附在胎体表面,这些碳素的氧化在还原气氛中要推迟到烧成的末期及冷却的初期才能燃尽,所以捂灰烧成时的温度要低于实际的烧成温度。
而密封匣钵中塞满的碳性填充物,能减少烧成时匣钵内燃烧产物中游离氧的含量,并隔离壶体,使紫砂壶在良好的局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碳性填充物中碳素的渗入,加强了紫砂壶的着色效果。各种紫砂原料由于其本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烧成时温度和气氛等因素,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会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捂灰工艺
捂灰工艺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紫砂壶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使原料中氧化铁存在的形式发生改变。在正常烧成条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铁的结晶形成大多数是赤铁矿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赤铁矿被还原成了磁铁矿晶体,故捂灰制品表面对磁铁有一定的吸附性。
紫砂泥料中如绿泥类等一部分含铁较低的泥料一般不适宜捂灰烧成(捂灰烧成后多呈淡灰墨色,色泽效果不佳)。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如再在中性-氧化气氛的窑炉中复烧,郾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早在明代,紫砂工艺大师陈仲美就已使用调砂和铺砂的方法,来增强紫砂器表面的装饰效果。
调砂工艺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
铺砂工艺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体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显,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铺砂工艺
铺砂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的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容的现象。
抽砂工艺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紫砂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
第四、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五、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六、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第七、宜兴紫砂壶可塑性好;
第八、宜兴紫砂壶干燥收缩率小;
第九、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宜兴紫砂壶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
第十、宜兴紫砂壶成型后不需要施釉。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砂壶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