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象征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众多紫砂壶中,权钮紫砂壶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寓意,成为收藏家们争相追捧的对象。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权钮紫砂壶的来历、特点、收藏价值以及如何鉴赏一把好的权钮紫砂壶。
一、权钮紫砂壶的来历
权钮紫砂壶,又称“提梁壶”,源于明朝,盛行于清朝。相传,明代有一位名叫惠安的制壶大师,为了方便携带茶具,创造出了这种提梁壶。因其造型独特,寓意深刻,逐渐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
二、权钮紫砂壶的特点
1. 造型独特:权钮紫砂壶的壶身呈椭圆形,底部微凹,壶盖与壶身严密契合。提梁设计巧妙,宛如一把古代的权杖,寓意着威严和地位。
2. 材质优良:权钮紫砂壶选用优质紫砂泥制作,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能使茶汤口感更加醇厚。
3. 工艺精湛:权钮紫砂壶的工艺讲究,壶身、壶盖、提梁等部分衔接紧密,线条流畅,尽显工匠精神。
4. 寓意深刻:权钮紫砂壶的提梁寓意着古代权杖,象征着权威和地位。其壶身饱满、圆润,寓意着吉祥如意。
三、权钮紫砂壶的收藏价值
1. 历史文化价值:权钮紫砂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工艺价值:权钮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精湛,每一把壶都是工匠心血的结晶。
3. 实用性:权钮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是品茗的佳品。
4. 投资价值:随着紫砂壶市场的火热,权钮紫砂壶的收藏价值逐年攀升。
四、如何鉴赏一把好的权钮紫砂壶
1. 看造型:好的权钮紫砂壶造型要端正、线条流畅,壶身饱满、圆润。
2. 看泥料:优质的紫砂泥料细腻、颜色纯正,手感细腻。
3. 看工艺:工艺精湛的权钮紫砂壶,壶身、壶盖、提梁等部分衔接紧密,线条流畅。
4. 听声音:将壶盖轻轻敲击,优质紫砂壶的声音清脆、悦耳。
5. 闻味道:优质的紫砂壶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够吸附茶香,长时间使用后,壶身会散发出淡淡的茶香。
五、权钮紫砂壶的保养与维护
1. 保持清洁:使用后及时清洗,避免茶垢积累。
2. 避免高温:避免将紫砂壶置于高温环境中,以免破坏其结构。
3. 避免碰撞:紫砂壶易碎,存放时应注意轻拿轻放。
4. 定期养护:可以使用干净的软布擦拭壶身,保持壶身的清洁和光泽。
六、总结
权钮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在鉴赏和收藏权钮紫砂壶时,我们要注重其造型、泥料、工艺、声音和味道等方面,从而挑选到一把适合自己的好壶。我们还应该学会保养和维护紫砂壶,让这珍贵的艺术品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鉴赏要点 | 说明 |
---|---|
造型 | 壶身端正、线条流畅,壶身饱满、圆润 |
泥料 | 细腻、颜色纯正,手感细腻 |
工艺 | 壶身、壶盖、提梁等部分衔接紧密,线条流畅 |
声音 | 清脆、悦耳 |
味道 | 有淡淡的茶香 |
希望本文能为您在鉴赏和收藏权钮紫砂壶的过程中提供一些帮助。祝您在紫砂壶的世界里,收获快乐与美好!
紫砂壶十大经典壶型是掇球壶、石瓢壶、西施壶、井栏壶、供春壶、仿古壶、秦权壶、德钟壶、鱼化龙壶、梅报春壶。
1、掇球壶
掇球壶是紫砂壶中最受欢迎的款式之一。它以大、中、小三个球体重叠而成,壶身为大球,壶盖为中球,壶钮为小球。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因此称掇球壶。掇球壶利用点线面的巧妙组合和各种线形的有机结合,达到形体合理、珠圆玉润的完美性。
壶肩至壶口必须有一个直挺的过渡与衔接,壶口与盖的相接要有线条承载。掇球壶一身素气,光滑可鉴,完全是让简练形体来展示其美的内蕴。
2、石瓢壶
石瓢壶是紫砂壶的传统经典造型,清陈曼生是其创始人。石瓢壶的壶身呈梯形,曲线柔和流畅,造型浑厚朴拙。壶身倒三角势,与壶身之型互补,形成和谐的美学效果。石瓢壶的倒盖平压盖,桥钮干净利索,比例恰当,充分体现出秀巧精工的特点。石瓢壶是紫砂茗器中经典款式之一,深受人们喜爱。
3、西施壶
西施壶是紫砂壶中最经典、最传统、最受人喜爱的壶型之一。它的壶身圆润可爱,整个壶的曲线很柔美,没有攻击性,没有锋芒,比较符合大众化的审美倾向。壶盖与壶身结合为圆球体,壶盖上有圆球形壶钮衬托,再加上特殊的倒把与小短的壶嘴,就构成了世人喜爱的西施壶。西施壶看似简约,实则严谨,好似浑然天成。它是饮茶人的灵魂,更适合女人。
4、井栏壶
井栏壶是紫砂壶中的一种经典壶型,它的造型源于井栏,井栏高耸入云,给人一种古朴、美观的感觉。井栏壶的细节处理非常讲究,如钮、流、把、盖等,每一处都有微妙的变化,展现了紫砂壶的独特魅力。
井栏壶流大多数是一弯嘴,也有的以短直嘴出流,形状各异,但都给人一种微妙的感觉。井栏壶的设计简洁明了,没有繁琐的装饰,反而凸显了其独特的风格。井栏壶流以弯嘴为主,也有短直嘴出流,形状微妙,给人一种曼妙十八之列的感觉。井栏壶以其简洁、明快、新颖的壶式,深受人们的喜爱,成为紫砂壶中的传统经典。
5、供春壶
供春壶是紫砂壶中的经典款型,它的造型独特,壶身仿若古老的树皮,寓意深刻。壶钮若嫩芽,预示着春天万物的生机盎然。同时,供春壶展现了拙朴、自然、旷野等风格美,追求怪奇之美,处处合乎情理,每每出乎意料。它不是一般的事物或沿习的再现,而是“重新创造”的虚构。供春壶在继承传统壶型的基础上,寓意深刻,雅趣无穷,具有吉祥和祝福之意。
6、仿古壶
仿古壶是紫砂壶中的一种经典壶型,它的特点是在壶体较大、位置矮的情况下,壶盖与口沿子母线严丝合缝,密不透气。壶盖扁、满,壶钮扁圆,备受紫砂爱好者的青睐。仿古壶的线条流畅,壶盖有拱桥式的衬托,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给人一种大气优雅的感觉。仿古壶是明代创作的,流传了数百年,经典不朽。
7、秦权壶
秦权壶是紫砂壶中一种常见经典壶型,以其秤砣式形制、短流、环耳形把手和嵌盖微鼓等特点而闻名。壶名“秦权”得名于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度量衡,因为秦权壶上所题的行楷铭文“载船春茗桃源卖,自有人家带秤来”透露出生活的智慧和幽默。秦权壶形似秤砣,稳重典雅,线条流畅有力,给人以秦代之权为形的古韵感。
8、德钟壶
德钟壶是紫砂壶中典雅高贵的代表,其壶身敦实,壶型光素简洁而朴实庄重。德钟壶被称为壶中君子,以器喻人,更为人喜爱。德钟壶的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
9、鱼化龙壶
鱼化龙壶是紫砂壶中传统的经典名款,将鲤鱼跃龙门的传说融入紫砂艺术。壶身浑然一体,线条流利,简洁明快。壶盖呈波涛涌起状,浪尖探出立体雕出的龙头,作为壶钮。龙头可伸缩,端壶到茶时,龙头伸出,同时龙头里又会伸出龙舌。倒完茶,龙头缩回,龙舌也隐入龙头不见,设计非常巧妙。鱼化龙壶不仅外观精美霸气,寓意更是上佳,是传统的中国寓言故事。
10、梅报春壶
梅报春壶是紫砂壶工艺师朱可心创作的一款经典壶型。壶身上以梅花报春为题,运用雕镂和捏塑等多种手法生动地刻划了梅花不畏风霜严寒之英姿,端丽稳重,精致传神。壶盖、壶把和壶嘴的设计也体现了报春壶的美丽逼真。报春壶的设计灵感来自于朱可心在1955年创作的三种竹节咖啡壶和祝寿壶的精髓巧妙融合。报春壶从古至今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
1、半月壶
紫砂半月壶乃曼生所设计,是曼生十八式的经典壶型之一。曼生制此半月壶,警示世人:凡事,全则半,半则全,欲求十全十美反而不及。无为而为,反倒有益,退一步海阔天空,曲则全,枉则直。
2、潘壶
潘仕成,字德畲,清道光广东番禺人。潘氏家传素嗜饮茶,便在宜兴订制专属紫砂壶,一则自用,一则往还馈赠。潘氏订制的紫砂壶形制固定,且惯于将印款落于盖沿之上,壶底及他处反而不落款,所用印款均为阳文篆字「潘」印。由于潘氏声名远播,世人乃将此一形制紫砂壶称为潘壶。所有正宗潘壶均应是朱泥小紫砂壶,一般是三款:高潘、矮潘、中潘。
3、西施壶
西施壶的首创者为徐友泉,原先叫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乳房,壶纽象乳头,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4、石瓢壶
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5、仿古壶
紫砂仿古壶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最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
6、井栏壶
井栏壶的造型源于井栏,一般分为高井栏、低井栏和方井栏。井栏壶寓意深井有如文山书海,知识有如井水,取之不竭,告诫人们知识有如人生必备之水,只有不断汲取,才能修身养性,颐养天年。
7、掇球壶
掇球壶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掇球壶在盖沿、口沿各塑一条粗细不同的烧线,这种上粗下细复合在一起的双线,称为天压地或文武线、子母线。民国时期程寿珍所作掇球壶为掇球中的精品。
8、秦权壶
秦权秦统一六国后统一了度量衡,权用来称量重量用的秤砣,秦权壶就是仿其外型。谁最早创制了秦权壶,不得而知。最早秦权壶采用的是环耳形把手,后来不知何人所为,改成了龙形把手。
9、掇只壶
紫砂掇只壶出自宜兴制壶大师邵大亨之手,掇只是紫砂壶造型中特有的一种壶型,造型像是把许多球状和半球状堆积到一起,由于掇在汉语里有连缀堆叠的意思,因此这种造型的壶被称为掇只壶。
10、茄段壶
紫砂茄段壶的造型灵感来自枝头成熟的茄子,以茄蒂为壶纽,生动有趣;气度饱满,将张力处理在欲破不破之间;流、把的呼应自然顺畅,静动如一。壶面充分表现出紫砂的种种优越属性,色泽暗淡沉朴,如紫水晶深邃,如古玉温润。
11、水平壶
以惠孟臣水平壶最著名,在广东福建盛行工夫茶时,壶内要放很多茶叶,仅用开水冲泡,茶汁出不来,还必须将壶放在茶碗或茶海内,用沸水浇淋茶的外面,使茶壶浮在热水中,才能使茶汁泡出来,所以制作工艺必须精致,壶嘴和壶把的用泥必须绝对相等,壶漂浮在水面时壶仍保持水平而不倾倒,这就是水平壶名称的由来。
12、虚扁壶
此壶自明末即有,是紫砂传统全手工成型中最难得的器型,行话造型扁一分,成型难一分,从围身筒成筒型,然后用泥拍子一下一下的拍成这么扁,力要匀,扁又不能塌,对于全手工操作技巧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13、笑樱壶
紫砂笑樱壶发自明代,型制沉重扎实,有种绝不妥协的硬汉风格,有行家以激昂之态,其冲茗特性:冷酷的外表,蕴藏着火热的心,冲茗热情豪放,醇厚而韵强,香甘温甜,明快果决,壶中英雄也!
14、德钟壶
此壶型为钟,德是修辞,最具代表的作品便是邵大亨的德钟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色紫润,系最佳天青泥之呈色,技艺手法的表现已达紫砂传统基础技艺的巅峰;壶身手感极佳,触摸舒服,造型简洁质朴,一洗清季宫廷之繁缛习气;壶盖内有大亨楷书瓜子形印。
15、龙蛋壶
紫砂龙蛋壶的造型取于蛋型,在东方文化中,龙又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吉祥图腾,以龙蛋来命名,是一种美好的祝愿与寄托。圆润可爱的造型,吉祥美好的寓意,让这个龙蛋壶平添了一种拙味和稚气的亲切感。
16、周盘壶
曼生喜好夜读,每每捧卷至深夜,间或倦怠,品茶以缓之,闭目静思:十年寒窗无人晓,一举成名天下知,而其中艰辛唯有自己能够体味,更何况为官处世为自保,有时不免强己所难思之不免惆怅,起身信步,恰见置于小桌之罗盘,随手拨弄,见其勺柄经由其转,却始终如一,指向一方。曼生感叹,罗盘虽如铜勺,表面圆通,却坚持己见,曲直合一乃为人之道也,遂以罗盘为原型,绘壶以省之,名曰周盘。
17、柱础壶
紫砂柱础壶是曼生设计的壶款之一,其造型稳重而大方,这也是因为其造型来源于古代使用十分普遍的柱础。柱础,是用来承受房屋立柱压力的一块垫基石。
18、华颖壶
紫砂华颖壶乃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
19、文旦壶
紫砂文旦壶中的文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女性的角色。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
20、容天壶
紫砂容天壶取材于佛教中的大肚罗汉,取名源于肚大能容天下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吕尧臣首创,早期作品壶形偏低,后来壶形较高。此壶的出水效果极佳,用起来确实方便舒适,视觉上稳重大度,在质朴中见深厚。
21、瓦当壶
紫砂瓦当壶为仿汉代瓦当式样,造型独特,一般壶体呈瓦当状,造型以几何线条为主,成型规范有致,线条流畅准确,壶身多有铭文。最著名的为陈曼生的瓦当壶,做工挺刮,壶体正面刻行书不求其全,乃能延年,饮之甘泉,曼生铭。
22、合欢壶
曼生有感于大镲分分合合,奏响人间欢乐,遂以合镲为样,合欢为名,设计出合欢壶,以朱泥造之,通体大红,富含吉祥与幸福之意。此壶极富天趣,取皆大欢喜之意,适用于节庆、祝福聚会之场合以添乐趣。拥此壶而品茗,必逢喜悦之事。
23、汉铎壶
汉铎,即汉朝之铎。铎,大铃也,它是器物的名称。形状有些像甬钟,但体积小。被世人称赞为清代书法家中成就最高一位的梅调鼎,有其作铭的汉铎壶可算是目前在紫砂历史上最据研究价值的汉铎壶了。此壶壶身由正楷汉铎二字,下刻行书以汉之铎,为今之壶,土既代金,茶当呼荼。
24、洋桶壶
在创制以来清末明初,紫砂洋桶壶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是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25、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匏瓜,瓜不供食仅于做水瓢,由此引喻人不受重用,不得出仕,或久任微职,不得升迁。
26、思亭壶
早期的紫砂思亭壶,壶嘴曲度较小,流口简练,以竹刀落款于盖口墙沿,笔致尚称工整;年代稍晚些的思亭壶,风格柔美,曲线明显,流口较尖,署款则各式皆备,有竹刀写刻,也有钢刀双钩刻,罕见钤印者。思亭壶式以其俊秀高雅,留名于朱泥陶史。
27、扁腹壶
紫砂扁腹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顾景舟扁腹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28、汉瓦壶
秦砖汉瓦至今仍使人们被它所散发出来的神秘气息感到惊讶和钦佩,于无声处听惊雷,而紫砂汉瓦壶就是根据汉瓦的造型设计。历来多位艺人都有仿制此种款型,而之前杨彭年的一款汉瓦壶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是圆筒形壶体,上侈下教,短流势较直。
29、葫芦壶
紫砂葫芦壶乃陈曼生、杨彭年两人默契配合所制之壶,是曼生十八式中的一款,造型呈葫芦状,壶流短直而微向上翘,把成半环形,盖顶设有套环钮装饰。整器形制的线条以浑圆为主,十分流畅。壶腹阴刻行书铭文:为惠施,为张苍,取满腹,无湖江。署曼生铭。把梢下有彭年方印,壶底钤阿曼陀室方印。
30、大彬提梁
紫砂大彬提梁壶高20.5厘米,口径9.4厘米的大彬提梁实在是一把大壶,可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尚属小物。时大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器型上改大为小,改俗为雅,奠定了紫砂壶基本的审美倾向。
31、鹧鸪提梁
鹧鸪提梁壶的造型为扁圆形壶身,把手为见棱见方的三柱高提梁,从侧面望去犹如一只飞翔着的鸟儿的头部,原创者顾景舟大师为其命名鹧鸪提梁壶。因鹧鸪这种鸟的叫声听起来象是行不得也,哥哥,故古人多在忆悼哀思时选用鹧鸪做词牌。在鹧鸪提梁壶的底上,顾景舟先生留下了这样的刻款:癸亥春,为治老妻痼疾就医沪上,寄寓淮海中学,百无聊中抟作数壶,以纪命途坎坷也。
32、美人肩壶
紫砂美人肩壶宛如古代女子端庄可爱,带点宫廷的雍容华贵,又不失大家闺秀般的妖娆。造型饱满,大方得体,以体现圆润的壶身为主,壶盖与壶身仿佛合为一体,没有空隙,用手抚摸上去,能感受到它的温暖。
龙蛋紫砂壶和秦权紫砂壶在造型、纹理、意义及细节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
一、造型不同龙蛋紫砂壶的壶身整体呈蛋状,线条流畅且光滑圆润,整体造型简洁饱满,给人一种柔和、圆润的视觉感受。秦权紫砂壶则仿照古代秤砣的外形设计,壶身通常较为方正,底部略宽,上部逐渐收窄,整体造型稳重且具有力量感,体现出一种古朴、庄重的风格。
二、纹理不同龙蛋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注重通过泥料的选择和工艺处理来增强壶身的纹理效果,使其手感更加细腻且富有层次感。秦权紫砂壶则通过特有的浅浮雕工艺,在壶身表面打造出独特的纹理图案,这些图案往往与古文、古图案等元素相结合,既增加了壶的艺术价值,又体现了其古风文化的特点。
三、意义不同龙蛋紫砂壶以龙蛋的形象为代表,龙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吉祥、权威和力量,因此龙蛋紫砂壶往往寓意着吉祥如意、生机勃勃。秦权紫砂壶则多采用古文、古图案等元素进行装饰,以古风文化为特点,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同时也赋予了壶一种历史感和文化底蕴。
四、细节差异龙蛋紫砂壶的壶嘴通常较短,为直流状,这种设计使得倒水时水流顺畅且不易溅出;壶把采用倒把设计,拿捏方便且舒适;壶钮为扁圆珠纽,与壶身整体造型相协调。虽然龙蛋与秦权紫砂壶多同为截盖设计,但在流、把、钮与壶底等细节方面存在差异。秦权紫砂壶的壶流、壶把和壶钮的设计往往更加注重与秤砣外形的呼应,而壶底则可能采用平底或略带弧度的设计,以增加壶的稳定性。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