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紫砂壶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茶具,一直以来都备受茶友们的喜爱。许多人在购买紫砂壶时,往往会发现壶的表面有点黑。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制作工艺的问题吗?其实,这背后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揭秘紫砂壶表面有点黑的秘密与价值吧!
一、紫砂壶表面有点黑的原因
1. 原料特性:紫砂壶的原料是紫砂泥,这种泥土中含有铁、铝、硅、钙等多种金属元素。在高温烧制过程中,这些金属元素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等物质,从而使得壶体表面呈现出黑色。
2. 烧制温度:紫砂壶的烧制温度通常在1100℃左右。在这个温度下,泥料中的铁元素会发生氧化反应,形成一层黑色的氧化铁薄膜,这就是紫砂壶表面出现黑斑的原因。
3. 窑炉气氛:紫砂壶的烧制过程对窑炉气氛的要求较高。如果窑炉气氛不稳定,可能会使得壶体表面出现黑色斑点。
4. 人工因素: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如果工人操作不当,如敲击力度过大,也可能导致壶体表面出现黑色斑点。
二、紫砂壶表面有点黑的价值
1. 艺术价值:紫砂壶表面出现的黑色斑点,其实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这些斑点与壶体的造型、色泽相互映衬,使得紫砂壶更具艺术魅力。
2. 实用性:紫砂壶表面出现的黑色斑点,可以提高壶体的保温性能。因为黑色斑点具有一定的吸热作用,有助于延长茶汤的保温时间。
3. 历史价值:紫砂壶起源于明朝,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许多壶艺大师都留下了自己的杰作。这些杰作往往会在壶体表面留下独特的黑色斑点,成为历史的见证。
4. 收藏价值:紫砂壶表面出现的黑色斑点,也是其收藏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因为这种斑点具有唯一性,使得每一把紫砂壶都成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三、如何鉴别紫砂壶表面黑色斑点
1. 观察颜色:真正的紫砂壶表面黑色斑点呈现均匀分布,色泽深沉。而仿制紫砂壶的黑色斑点往往分布不均,色泽较浅。
2. 手感:真正的紫砂壶手感细腻,表面光滑。而仿制紫砂壶手感粗糙,表面有明显的凹凸不平。
3. 声音:真正的紫砂壶敲击时声音清脆,余音悠长。而仿制紫砂壶敲击时声音沉闷,余音较短。
4. 气味:真正的紫砂壶在烧制过程中,会散发出一种独特的泥香。而仿制紫砂壶则没有这种泥香。
四、如何保养紫砂壶
1. 定期清洁:使用完紫砂壶后,要及时清洗。可以使用温水或茶水清洗,然后用干净的布擦拭。
2. 避免碰撞:紫砂壶易碎,要避免与其他硬物碰撞。
3. 避免暴晒:紫砂壶不宜暴晒,以免影响其色泽和品质。
4. 适当晾晒:在长时间使用后,可将紫砂壶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以保持其干燥。
总结
紫砂壶表面有点黑,这是其独特的工艺特点和艺术魅力所在。在选购和使用紫砂壶时,我们要学会鉴别其表面的黑色斑点,了解其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欣赏到紫砂壶的美,享受茶文化的魅力。
一些壶友们在长时间使用紫砂壶泡茶后,发现有的紫砂壶颜色越来越暗,还出现米粒大小的黑色点,擦洗也擦不掉。怎么回事?
紫砂壶出现这些黑点并不是坏了,而是俗称的“吐黑”了。“吐黑”和茶垢不同的是,茶垢会集中出现在某一部位,而“吐黑”分布并不规律,有的均匀遍布壶身,有的则主要集中在壶表局部,如壶口、壶底以及盖沿处。
而吐黑最容易集中的地方,就是壶嘴和壶把。
紫砂壶“吐黑”是因为壶表的气孔密度疏松,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孔隙。而紫砂壶在泡茶的过程中,茶叶含有的铁离子经氧化后是黑色的。这些铁离子也容易在这些孔隙中聚积、沉淀下去,形成不同色调的黑色素。久而久之,“吐黑”也就形成了。
“吐黑”的紫砂壶对品茶没有什么影响,不论是茶的口味还是饮茶的健康而言,都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有一些比较在意紫砂壶品相的壶友来说,“吐黑”确实会影响一把壶的美观。
严格来讲,只要是原矿紫砂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吐黑现象。
有的壶制的时间比较早,早期的窑温都比较低,由于烧制的温度控制和时间控制有瑕疵,如果温度不够,会导致烧结温度不足,也就是通常所说欠火的情况,致使泥料收缩没有完全到位,壶身气孔密度过松、过大则容易“吐黑”。
至于一些近期的壶,窑温的提高易如反掌,达到较高结晶是很简单的事情,那么“吐黑”就是泥料的问题了,比如致密度差、结构疏松的段泥。
从纯理论的角度讲,因为是双重气孔结构,凡是紫砂壶,泡茶时间越长,壶体的颜色就会变得越深,一般都会“吐黑”。只是因为壶色深浅不同、“吐黑”部位不同、茶叶品质不同、养壶经验不同,“吐黑”的程度就有了差别。
另外,一些模具壶,或者一些泥料都不是紫砂的壶,压根都没有透气性,也不就存在“吐黑”了。
有的壶友介意因为“吐黑”而改变了紫砂壶的品相。所以怎么样可以避免紫砂壶“吐黑”呢?
1.从选壶上避免。
不同泥料和颜色的壶,“吐黑”表现不一样。如深色的朱泥壶,吐黑几乎看不见,而浅色的紫砂壶如绿泥、段泥、白泥等看起来就非常显眼。
现在各种先进的窑炉比以前进步不是一点半点。因此现在的紫砂壶大部分吐黑已经不明显了。
2.从选茶叶上避免。
如果确实喜欢浅色的紫砂壶。那么就需要在茶叶上做一点文章,不同的茶叶对紫砂壶的“吐黑”效果不一。茶汤颜色浅,“吐黑”就轻;茶汤颜色深,“吐黑”就重。一般情况下,段泥壶应该泡汤色淡一点的,如铁观音、生普之类,不应泡熟普、黑茶等。
那么,假如自己心爱的壶“吐黑”了,又想恢复原状,怎么办呢?
一般的清洗时不能消除的,只能送回窑里面再烧制一遍。但从业界多位大师和工人的经验来看,用过的壶回炉重新烧制有烧坏的风险,因为这种壶气孔中含有水分,如果没有充分风干再烧,容易炸裂。
在充分烘干后,达到相应的温度重烧,紫砂壶就有机会恢复原来的面貌。
但回炉有风险,回炉的烧损率约在5%-10%左右。但再次泡茶后,仍会吐黑。
所以如果不影响使用,不建议回炉重烧。
欢迎关注壶友网紫砂江湖,我们有278363位壶友聚集在此交流。
黑泥紫砂壶有真的吗,是不是假的,黑泥紫砂壶有毒吗?关于这一点,很多壶友存在着误解:一种认为紫砂中根本没有黑泥,市面上的黑色紫砂壶全是假的;另一种则认为黑泥是稀有泥料,低价的为假,高价才是真的。
黑色紫砂壶其实是存在的,早在明清时期有窑变黑紫砂的技术,通过特殊的烧制技术,能够烧制出黑色的紫砂壶,但是因为烧制成功率极低,所以数量非常稀少。
黑色紫砂壶一般都是用来作为贡品进贡给皇家使用,现在故宫博物馆中便有黑色紫砂壶陈列。
但现在窑变黑紫砂技术已经失传了,所以如今市面上的黑色紫砂壶,都不是通过传统烧制工艺做成的,但说现在的黑色紫砂壶都是假的,也不全对。
如今的黑色紫砂壶,制作方法有三种:焐灰、喷浆、加入氧化锰调色!
紫砂壶焐灰工艺,这种工艺是将已经烧成的紫砂壶重新烧制,烧制过程中把壶和空气隔绝,然后用碳粉将壶包裹,因为烧制过程中缺乏足够的氧气,不能充分的燃烧,反促使将碳粉与紫砂壶产生化学反应,从而形成了黑色。
用焐灰工艺做出的紫砂壶本质上是真正的紫砂,但却并非珍惜黑泥紫砂,如果喜欢黑色也可入手,但若卖家将之作为珍惜黑泥壶高价出售,则不建议入手。
紫砂壶喷浆工艺喷浆黑色紫砂壶断面示意图喷浆黑紫砂是不是真正的紫砂壶,这个不好说。
如果是在真正的紫砂壶表面喷上黑浆,那么也算是紫砂;但如果是在普通的陶土壶外喷上黑浆冒充紫砂壶,那便是造假。
喷浆壶从断面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表面和内部颜色不同,但一把好好的壶总不能砸了去看,所以喷浆看表面来判断,如果特别光亮就要小心了。
加锰调色氧化锰在普通陶土中加入各种金属氧化物,可以假冒紫砂泥,这是现在化工壶常用的手段。
其中,加氧化锰烧制后,便可以形成黑色。
也分两种情况:
紫泥中加氧化锰,如果在标准数量下,那么烧制的黑色紫砂壶也可入手使用;
但如果是在普通陶土中加入氧化锰,就是真正的造假,并且陶土要仿制黑泥紫砂,加入的量较大,对人会有很大的危害。
所以说,黑色紫砂壶是不是假的,需要分情况来判断,并不能一味的说黑色紫砂壶就是假的。
建议如果你真的喜欢黑色紫砂壶,那么最好选择焐灰工艺的壶,加氧化锰的壶存在安全隐患,而喷浆壶只有表面一层,不适合长期使用。
至于如何鉴别黑色紫砂壶是焐灰、喷浆还是加入氧化锰,是用的紫砂泥还是普通陶土的假壶,以后有时间会讲到。
黄龙山的本山绿矿区主要有宝山、台西、3号井、4号井、5号井。市场上以4号井的本山绿泥最优,烧成壶后呈浅黄绿色,吃高温,分布有细密的黑点,并且内部有雪花状的白色颗粒。而市面上3号井的本山绿泥是最多的,烧成壶后黑点少,无雪花状颗粒。所以真正的本山绿泥黑点多吗?这个需要看矿区的。
本山绿泥属于紫砂壶四大泥料中的绿泥,又叫梨皮泥,因原矿成淡绿色而得名。低温下,本绿烧成壶呈米黄色;温度适中状态下,本绿烧成壶呈棕黄色;高温烧制时,本绿烧成壶则为青铜色。分辨本山绿泥的真假,也可以看颜色。本绿是冷色调的,而本山段泥紫砂壶的颜色可能有古铜、棕黄、金黄、灰暗黄等,烧不出本山绿的颜色。
同时,鉴别本山段泥和本山绿泥,还可以看两点。第一,用眼看。如下图,看中间的白颗粒是不是砂。本绿基本不含砂,而段泥含砂量大,骨多肉少,所以有砂就肯定这壶是段泥。第二点,上手摸。用手摸壶面时,摸起来有砂质感的是段泥,而本绿摸着很光溜,手感很细腻温润,有种摸玉石的感觉。
既然说到了本山绿泥紫砂壶小黑点的问题,顺便再说说紫砂壶的吐黑现象。如果紫砂壶不是烧成壶后出现黑点,而是在泡茶过程中逐渐出现密密麻麻的黑点污点,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是本段泥,并非纯正的本绿泥。正宗的本山绿泥不会有吐黑的情况。段泥一泡就会吐黑,但本山绿不会,无论是低温烧或高温烧、低温泡或高温泡,原矿本山绿泥紫砂壶都不会吐黑。
本山绿泥的结构非常松散,极其难烧制成型,成品率低,价格较高,若烧制温度不对,成品壶还会产生隐裂纹甚至开裂等现象。再加上原矿十分稀有,所以本绿通常不直接成泥制作作品,而是配制紫泥,制成非天然的团泥(宜兴方言中团与段同音)来使用。用段泥、白泥(段泥的一种)等团泥冒充纯正本山绿泥壶时,低温烧制出来的颜色会与本绿比较接近,然而烧制的温度低了,这种壶泡茶久了便会吐黑,这也是判断真伪本绿的根据之一。
紫砂壶为什么会吐黑呢,主要与两点有关。其一是窑温低了,烧结度不够,做功不到位,其二与原矿矿料的纯正性有关,所用并非优质天然原矿泥。如果是天然的团泥,只要窑温足够(1175-1180℃),也是不会吐黑的,而掺杂了本山绿的团泥壶泡养以后,表面会因为吸附黑色素而起黑点。
那么,对于吐黑的紫砂壶如何去黑呢?首先,吐黑不严重的话,将壶放进沸水里滚一会便可以有效去除。其次,针对吐黑很严重的壶,只有回炉重烧才能消除。吐黑与茶垢中含有铁离子,氧化之后颜色会变黑有关,段泥、白泥等浅色壶吐黑尤其明显,所以在高温重烧下,这些茶垢和铁离子等有机质会被烧损,从而还原紫砂壶原来的模样。当然,回炉重烧具有一定的损坏率。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