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精美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受人们喜爱。在众多紫砂壶中,清中晚期紫砂壶因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韵味,成为收藏家们争相追逐的珍品。本文将带领大家走进清中晚期紫砂壶的世界,探寻其底款背后的故事。
一、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概述
1. 清中期紫砂壶底款特点
清中期(约公元1723-1795年),紫砂壶工艺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一时期的紫砂壶底款主要有以下特点:
* 款识多样:既有名家的题款,也有普通工匠的落款。
* 字体多样:楷书、行书、隶书等字体并存。
* 印章丰富:既有自用印章,也有赠送印章。
2. 清晚期紫砂壶底款特点
清晚期(约公元1795-1911年),紫砂壶工艺逐渐走向衰落,但底款却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 款识简化:名家题款逐渐减少,普通工匠的落款增多。
* 字体趋于规范:楷书、行书成为主流。
* 印章使用减少:自用印章逐渐消失,赠送印章也变得少见。
二、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鉴赏
以下是一些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的实例,供大家鉴赏:
| 壶名 | 底款内容 | 作者 | 年代 |
|---|---|---|---|
| 大彬壶 | 大彬制 | 陈鸣远 | 清中期 |
| 石湾壶 | 石湾制 | 王锡良 | 清中期 |
| 梅兰芳壶 | 梅兰芳制 | 赵洪钧 | 清晚期 |
| 福寿壶 | 福寿 | 张大千 | 清晚期 |
三、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的价值
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具有以下价值:
1. 艺术价值
* 名家的题款:如陈鸣远、王锡良等名家的题款,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独特的字体和印章:如楷书、行书等字体的运用,以及自用印章的使用,都体现了紫砂壶的艺术特色。
2. 历史价值
* 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紫砂壶底款中的名人和地名,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 见证紫砂壶工艺的发展:从清中期到清晚期,紫砂壶底款的变化,见证了紫砂壶工艺的发展历程。
3. 收藏价值
* 稀缺性: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较为稀缺,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 增值潜力:随着紫砂壶市场的火热,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具有很高的增值潜力。
清中晚期紫砂壶底款,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还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通过对这些底款的鉴赏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紫砂壶的历史和文化,感受中国传统工艺的魅力。在今后的日子里,让我们继续关注紫砂壶,探寻更多历史韵味与艺术价值。
紫砂壶进入宫廷,是清康熙朝中晚期的事。
在乾隆朝档案中,亦有将紫砂壶作为贡品的记载:“乾隆二十三年十月五日,紫砂织造送到宜兴壶四件。”
然而,地方上进贡的紫砂茗壶,远远满足不了乾隆帝奢华生活的需求,他也仿效康熙帝命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一种在紫砂胎上加饰金彩的壶。这就是清乾隆金彩山水诗句紫砂壶。这些壶,底款多为“乾隆御制”、“乾隆年制”。
1.鉴别紫砂器第一要了解艺人的手法,一个人有一个手法。经常真品与假品对照。第二看泥色。第三看图案,仿古的东西一般一件东西一个图章款。
2.明代紫砂壶上无图章款,都是刻自己的名字。
3.清代早期壶流里的眼都是一个大眼。几个细密的眼在时代上就晚了。就与民间使用茶叶泡茶有关系。
4.乾隆紫砂壶器表纹饰微微凸起,是将调好的泥浆用笔慢慢堆画出来的。泥浆必需研得与墨一样细腻,然后用毛笔画,不足的地方再加加工。
5.陈鸣远生于康熙死于乾隆,在技术上是个了不起的人。
6.紫砂包金漆的东西是在乾隆以后出现的。
7.加彩凸雕瓜果紫砂壶为乾隆时期的风格。
8.紫砂胎描金漆竹节式壶,为太平天国时期的。
9.紫砂器制作的原料是埋在岩层下面的泥土,有泥中之泥的说法。紫砂比例的多少决定胎色。
10.20—30年代时顾先生等人在上海做过一批仿紫砂,都不落款。
11.南京、扬州、上海各有一件大彬壶真品,是出土的,它们的风格和泥色都相同,可看出明代紫砂壶的气魄大,胎泥粗。
12.清道光“行有恒堂”款紫砂梅花诗句壶,为假品。此壶底款“蒋贞祥造”,蒋贞祥是晚清光绪人,与道光“行有恒堂”款年代不符。
13.看了许多陈曼生刻诗的壶,底款多数篆“阿曼陀室”,没有写过“陈曼生制”,这点应注意。
14.古代人作壶的款时,字头对头流,字尾对着柄。
15.“宣统元年正月元日”款的紫砂壶,壶柄尾部分别有“大生”“裕林”“迪恩”“东溪”“寿珍”等名款。这些人都是光绪时人。大生和迪恩是兄弟关系,姓范,一家人都作壶。
16.嘉庆四年款红砂小壶为真品。
17.“松鹤轩”款紫砂壶,为民国时期作品。“松鹤轩”是上海一个铺子的名称。此壶刻字人叫“若水”,号叫姚寿铨。
18.“黄玉麟”款紫砂树根式壶是真品,为晚清同治光绪时的。
19.“阳羡邵友兰制”款带屉诗句紫砂壶,是真品,清道光年的。邵友兰是顾景舟先生祖母的前辈人。
20.“邵元祥”款紫砂大扁壶。邵元祥是明末清初人。此壶是造型硕大,胎泥粗,具有明代风格。但壶身文字为后刻。“适园主人”是谁不清楚。
21.“杨彭年”款描金山水紫砂壶。杨彭年是嘉庆、道光时人。此壶为真品,泥色较标准,胎泥及做的工艺,都具有杨彭年制壶的风格。
22.“志远”款阴阳文紫砂扁方壶。清道光真品。壶底有“茶熟香温”款。
23.“国良”紫砂提梁式过。晚清时作品。国良原名为俞国良,1938年殁。死时60多岁。
24.“邵亮生”款紫砂小扁壶,邵亮生是晚清人。
25.“笨岩”款紫砂扁壶,是清同治作品。
26.“味泉”款黑砂竹节式壶,清嘉庆作品。
27.“赦记”款紫砂雷纹螭纽壶,作者是邵权衡,清同治时人。他曾孙现在还在宜兴紫砂厂里工作。
28.“冰心道人”款紫砂刻诗壶。“冰心道人”可能是程寿珍,为清同治时生民国二十几年殁。
29.“康熙年造”款黑砂铜提梁壶,清光绪作品。这类壶宜兴烧好后,到烟台去烧黑。
30.“康熙辛卯年制”款紫砂扁壶,壶盖里有“宜兴紫砂包用”章,“包用”章的出现到清晚期了。
31.“宣统元年”款米色砂小壶,壶柄有“宝鳞”二字,是宣统时工匠姓宗。
32.王南林是清乾隆时艺人,给宫廷里做过御器。
33.“项圣思”款紫砂佛手式杯,“圣思”款紫砂梅花式杯,均为假品。圣思何时人不详。南京博物院有件圣思款桃杯,很精致。
34.“史宝丰造”紫砂堆花小方花盆。是嘉庆、道光时作品。
35.紫砂挂釉器皿从乾隆时开始的。共烧二次,先烧胎,要1000多度。器里挂白釉的东西,挂釉后再烧700多度。
36.清乾隆紫砂画彩山水大笔筒,为典型乾隆作品。底部为避免磨伤,刷一层黑漆。乾隆紫砂笔筒有的器表开小纹片,其原因是原来的胎色不理想,在紫砂胎干后又刷上一层稀的细泥的缘故
鉴别方法如下:
1、观紫砂壶的形状
时大彬时候的泥料主要以红泥、黄泥为主。所以紫砂壶从选泥、制作成壶坯等方面观察。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
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一般的紫砂壶并不名贵,紫砂壶中的珍品是那些出自名家之手的作品。
2、看落款
明清时期,宜兴地区出现了众多的制壶高手,他们以其高超的技巧,独特的风格将紫砂壶制作得巧妙至极,这些精巧的紫砂壶上,一般都落有他们的款识。
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或者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识;或者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这点成为一个非常容易鉴别是不是时大彬款的紫砂壶。
3、从亮色上看。
真正的紫砂壶体重、色紫,因为长期为人手抚摩,上面呈现出汕润的光亮。而新制的紫砂壶一般说来质地都比较疏松,颜色偏黄,有光亮的少,无光亮的多。即使有光亮,也是用州白蜡打磨上去的。
扩展资料
鉴定方法
1、紫砂壶从选泥紫砂壶、制作成壶坯等关键工序都是用手工操作的,因而制作十分精细。陶坯一般多不上釉,以其自然色泽取胜,只是在陶坯成型后,上面印刻的书画诗文纹案都要用粉质颜料加填于轮廓中。这种自然本色和着色方式是紫砂陶壶的一个显著特点。
2、在造型上,虽然每个制壶名家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但大体上还是可以分为素色、筋瓤和浮雕三种类型。
3、紫砂壶形态淳朴、色泽古雅、质地精密,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经人手抚摩后越显出其古雅光亮。
4、伪制的紫砂壶即系冒仿名家产品。作伪者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或者在新壶上直接刻上名人的款识;或者用没有款识的旧壶,冒刻前代名人的款识。
参考资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砂壶鉴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紫砂壶如何鉴别?大师支招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