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紫砂壶不仅是一种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凝聚着匠人的智慧和心血。而谢乐仙紫砂壶,作为紫砂壶中的佼佼者,更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美的造型,赢得了无数茶友的喜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谢乐仙紫砂壶的世界,感受那份匠心独运,品味那份非凡。
一、谢乐仙紫砂壶的历史渊源
谢乐仙紫砂壶起源于江苏省宜兴市,这里被誉为“中国陶都”。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鼎盛。谢乐仙作为宜兴紫砂壶的杰出代表,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谢乐仙家族世代从事紫砂壶制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谢乐仙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谢乐仙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泥:谢乐仙选用宜兴特有的紫砂泥,这种泥质细腻、透气性好,适合制作茶具。
2. 制坯:将紫砂泥揉成泥团,经过拍打、揉搓、拉坯等工序,形成壶身、壶盖、壶嘴等部件。
3. 精修:将制好的坯体进行精细的修整,包括修整壶身、壶盖、壶嘴等部位,使形状更加完美。
4. 堆塑:在壶身上堆塑各种图案,如山水、花鸟、人物等,增加艺术价值。
5. 烧制:将堆塑好的壶体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使壶体达到一定的强度和稳定性。
6. 打磨:烧制后的壶体表面进行打磨,使其光滑细腻。
三、谢乐仙紫砂壶的特点
1. 造型独特:谢乐仙紫砂壶造型多样,既有传统经典款式,又有创新设计,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 工艺精湛:谢乐仙紫砂壶的制作工艺精湛,从选泥、制坯、堆塑到烧制,每个环节都严格把关,确保壶体质量。
3. 透气性好:紫砂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有利于茶汤的氧化,使茶香更加浓郁。
4. 美观大方:谢乐仙紫砂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色泽典雅,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 健康养生:紫砂壶具有吸附异味、保温隔热等特点,长期使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四、谢乐仙紫砂壶的保养与鉴赏
1. 保养:谢乐仙紫砂壶使用后,应及时清洗,避免茶垢、水垢等附着。清洗时,可用软毛刷轻轻刷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2. 鉴赏:鉴赏谢乐仙紫砂壶,首先要观察其造型、工艺、色泽等方面,其次要了解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等,最后要品味其茶香、口感等。
谢乐仙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传承了千年的文化底蕴。它不仅是一种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一种生活态度。在品茗之余,欣赏一把精美的谢乐仙紫砂壶,无疑是一种享受。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份匠心独运,品味这份非凡。
1.关于宜兴的诗句
关于宜兴的诗句 1.赞叹宜兴的名人名句
1.《走笔谢孟谏议惠寄新茶》
又称《七碗茶歌》,在日本茶道界,至今推崇备至,其中名句“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至今传唱,可惜我们宜兴没有把这天然的绝好广告词淋漓尽致地发挥,也可惜了现在宜兴的茗茶产业:
唐.卢仝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闻道新年入山中,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仁风暗结珠蓓蕾,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
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轻,
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中神仙司下土,
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颠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
到头合得苏息否?
2.《菩萨蛮.阳羡作》宋.苏轼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造物游。
有书仍懒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东坡居士,自然不用介绍,他对宜兴的喜爱,只一句“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就表达得无比传神。
3.《荆溪道中》明.文征明
扁舟十里下荆溪,落日苍凉草树低,绝巘凝晖知积翠,晚风吹水欲流澌。
行逢曲渚常疑断,遥听荒鸡近却迷。一片沙鸥明似雪,背人飞过野塘西。
文征明、徐桢卿,唐寅,祝允明齐称为“吴中四才子”
文征明、沈周,唐寅,仇英又齐名称“明四家”
4、唐.白居易《夜闻贾州崔湖州茶山境会①想羡欢宴因寄此诗》
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童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镫②前合作一家春。青娥③对舞应争妙,紫笋④齐尝各斗新。自叹花时北窗下,蒲黄酒对病眠人。[注释]①茶山境会:茶山在唐时产佳茗进贡朝廷,故又名唐贡山,位于宜兴和长兴交界处。那时宜兴属常州,长兴属湖州。每年两州刺史在茶山境会亭聚会,共同品茗,择其佳者进献朝廷。②镫:与“灯”通。③青娥:少女。④紫笋:茶名,当时列为上品贡茶。
《晚春闲居杨工部寄诗、杨常州寄茶同到因以长句答之》
宿酲寂寞眠初起,春意阑珊日又斜。劝我加餐因早笋,恨人休醉是残花。
闲吟工部新来句,渴饮毗陵远到茶。兄弟东西官职冷,门前车马向谁家。
5.苏轼其它几首《次韵完夫再赠之什,某已卜居毗邻与完夫有庐里之约云》
柳絮飞时笋箨斑,风流二老对开关。雪芽我为求阳羡,乳水君应饷惠山。
竹簟凉风眠昼永,玉堂制草落人间。应容缓急烦闾里,桑柘聊同十亩闲。
《汲水煎茶》活水还将活水烹,自临钓石取深青。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仍作泻时声。枯肠未易禁三椀,坐数山城长短更。
《爱玉女洞中水,既置两瓶,恐后复取而为使者见绐,因破竹为契,使金沙寺僧藏其一,以为往来之信。戏谓之调水符》
欺谩久成俗,闹市有弃繻。谁知南山下,取水亦置符。
古人辨淄渑,皎若鹤与凫。吾今既谢此,但作符有无。
常恐汲水人,智出符之馀。多防竟无及,弃之为长吁。看这第三首题目,当可考证东坡与金沙寺、玉女洞之往事。
《楚颂帖》宋.苏轼
吾来阳羡(宜兴),船入荆溪,意思豁然。
如惬平生之欲,逝将归老,殆是前缘。
王逸少云,我卒当以乐死,殆非虚言。
吾性好种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
阳羡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
当买一小园,种柑橘三百本。
屈原作《橘颂》,吾园落成,当作一亭,名只曰楚颂。
元丰七年十月二日。
2.能不能列举一些古代名人在宜兴留下的诗词墨宝
题茶山(在宜兴)杜牧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豗。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
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
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
树阴香作帐,花径落成堆。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
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汲水煎茶苏轼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青。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坐数山城长短更。
3.能不能列举一些古代名人在宜兴留下的诗词墨宝
题茶山(在宜兴)杜牧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
剖符虽俗吏,修贡亦仙才。溪尽停蛮棹,旗张卓翠苔。
柳村穿窈窕,松涧渡喧豗。等级云峰峻,宽平洞府开。
拂天闻笑语,特地见楼台。泉嫩黄金涌,牙香紫璧裁。
拜章期沃日,轻骑疾奔雷。舞袖岚侵涧,歌声谷答回。
磬音藏叶鸟,雪艳照潭梅。好是全家到,兼为奉诏来。
树阴香作帐,花径落成堆。景物残三月,登临怆一杯。
重游难自克,俯首入尘埃。汲水煎茶苏轼活水还将活火烹,自临钓石取深青。
大瓢贮月归春瓮,小杓分江入夜瓶。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犹作泻时声。
枯肠未易禁三椀,坐数山城长短更。
4.赞美宜兴江南春天的句子
三月的细雨如丝如雾,隐隐只能朦胧着感觉,绵绵地又似柔情的世界,笼罩在周围,似一种如梦如幻的幻境,漫步微雨中,感受“小雨纤纤风细细”的美丽与浪漫.听着脚下踏起水花的声音,触摸柔顺的雨丝,真有一种难得的惬意与悠闲.三月的春天是孕育的季节,一切都在萌芽阶段.柳丝轻摇,梢尖微点水面,漾起泛泛涟漪.“绿杨烟外晓寒轻”,杨柳堆烟,漫眼的是无际的嫩绿,感受着沁脾的清爽和温柔的抚摸.相信到了暮春,伴随着飘飞的柳絮,又是另一番动人美景!春来也,飘柳万绦绿如海.春天,草长莺飞,丝绦拂堤,处处洋溢着和暖的气息,奏响着和谐的旋律,演绎着动人的画面!春来了,三月的物既无声又有声地昭示着,在鸣啭的黄鹂声中,在含苞的迎春花中,在缠绵的春雨丝中,在飘扬的柳丝条中,到处在召唤着春天的来临!徜徉在三月的暖风中,小园徐步,怡然自得,春自已经到来春天的颜色真是五彩缤纷,太阳是红灿灿的,天空是湛蓝的,树梢是嫩绿的,迎春花是娇黄的……难怪诗人爱吟咏春天,画家爱描绘春天,因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总会.我很奇怪,这五彩缤纷的色彩为什么会不约而同地选择春天来到大地?春天的雨是连绵的、柔和的,它滋润着大地,抚摸着大地,小声地呼唤着大地,在人们不知不觉的时候,他们竟悄悄地汇成了小河,积成了深潭.啊,原来是春雨给潭水带来绿色的生命.风和雨总是结伴而来的.早春的,带点儿寒气的风,吹醒了万物,树梢绿了,大地绿了,连高耸的楼房的平台也绿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说的多么好啊!但又何止是“绿”?在风的吹拂下,满山满坡的野花睁开了眼,一朵、两朵,一丛、两丛……连成片,汇成海.人们面对这蓝的、红的、黄的……气势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烦恼没有了,萎靡没有了.感谢春天的色彩给我们带来向上的力量和信心.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么天空也是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啊,那是孩子们放的风筝.在蓝天白云映照下,千姿百态的风筝潇洒自如地飘舞着,飞升着,多么使人心旷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属于孩子们,天空属于孩子们,然而他们不是同时也在努力地打扮着春天,增添着春天的色彩吗?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细审视,你会发现在悦目的色彩中,还有零星的枯黄,那是残冬留下的痕迹.你也许会叹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着那几茎折肢断臂、垂头丧气的小草,谁还会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黄的冬衣,你会有更新奇的发现,嘿!里面却是绿的!原来外表枯黄的小草也在孕育着,孕育着更美的春天.我终于明白了春天的色彩为什么这样丰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笔勤奋地挥动着;是稚气的孩子们天真地打扮着;是被人们忽视的小草默默地孕育着.尽情地享受着春的色彩的怡悦的人们啊,你为春天的色彩贡献了什么.春季。
从古至今,赞誉紫砂文章无数,名言妙语万千,似乎忽略了其朴素无华,心存的那份可贵的真诚。真诚让世界充满阳光。
砂壶源于岩中岩,本质纯正;吸水快、透气好、泡茶褒香、隔夜不馊;无掩饰、无虚伪,这是其特有的一种真诚。人有了砂壶那份真诚,就会离虚抛伪、拒腐弃蚀,能使精神变得崇高,灵魂得到升华。真诚善良、无私正直、纯朴怜悯等多种美德,乃真诚最为可贵。它支撑起人生的支架,使人在诚信纯朴和友爱中生活。人类正是有了真诚的品质,才得以高尚的尊姿超脱于其他动物,成为真正意义的人。
世上除了金子几乎找不到比砂壶更真诚的东西。任何器物有年龄寿命,或应变而变;或越用越旧;或面目全非。砂壶不然,它是长生不老千年不朽之物;它水火兼容何惧腐蚀;它冷暖两宜,不挑主人不嫌贫富;它不变应万变,无论何时何地那怕天涯海角,甚至遗忘抛弃入土千年,变不了它的身份和那份真诚。砂壶越用越新越亮越润,日久生灵岁月增辉;千百载更显沉稳而古朴、苍劲而精神。由此博得世人的认可和赞誉。呵!如果“人要有金子般的心”还不如“人要有砂壶那份真诚”恰如其份,因为世上再也没有比真诚更重要的东西了。真诚,友情的心桥、如彩虹,也是心与心的水乳交融,而连接它的心桥是真诚。砂壶之老实真诚,任凭东风西风不变不摇不动、是很彻底的。它启迪人们要有真诚的温情;做人必须真诚,只有打开诚实的心灵之门,别人才会以诚相待;只有真诚的付出,才能得到真诚的回应。
砂壶是有语言的,壶言壶语爱壶人才会聆听领悟到真诚。泡上一壶茶,静静独赏独品时,你赏壶的感觉不一样;没有喧嚣参杂,品茶也会有本质的醇香。那时的你宁神观壶,那怕熟而熟玩手执千遍的壶,毫不厌倦,看肌肤的光润,透肌里的内涵,数着每颗不同的砂粒,接吻久蓄的陈香,感受着本质的纯正和真诚。偶施一杯沐浴砂壶,回馈缕缕灼香时,忽见其在香雾中绽放笑容:“谢谢彼此真诚,一起洗心养心,升华灵魂”。此刻,犹如进了虚幻的仙境。
你看壶好,壶朝你笑,彼此间一种享受,也是一种真诚。真诚,力量的源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的精神如果达到至诚,就连天也会感动,也可以变不可能为可能,心诚则灵。可见,具有真诚之心,就能蕴积力量之源,也就有了做好一切事情的动力。人生离不开真诚;童年的真诚如晶莹剔透的露珠,瞬间即逝,就象流星划过长空;青年的生命有了真诚,才能燃起青春的热情,去拚搏,去书写绚丽的人生;中年的生命离不开真诚,只有真诚地追求,事业才能如日中天,有了真诚的奋斗,成功才能伴你而行;老年的生命,真诚是“为霞满天”的风景,它尽染了成熟的果实和丰收的喜悦,为生命铸就了完全的旅程……赞誉砂壶那份真诚,也赋予和倾注着上帝的寄托和心愿。人与壶之间会有默契和“志同道合”,讲个壶伴人生平然富哲理的故事,会悟出真诚对一个人的前途何等重要。
十年前,一位壶友钟意青莲壶,除了“清廉”意境他还喜欢砂器本质纯正,让人感觉到它那份真诚。继而,每月买一两只壶。五年后他升了小官,喜欢的壶是素面,精工,格言,特喜的是一只“冠上加冠”。又过了五年,他做了大官,部下推荐买“步步高升”,他摇摇头说:平实,沉稳。最终要的是其本质纯正和永恒不变的真诚。乐意由砂壶陪伴,远离噪杂……藏壶十年的收获,就是有了一种寄托或依托,让人悟出,做人要象砂壶一样真诚!一言值千金,胜万句,感人肺腑,爱壶藏壶伴壶乐的人生经历,印证了“近朱红近墨黑”之古训。有了真诚,事业必成,也是偶然之必然。做人要象砂壶一样真诚,正如荀子所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诚则无它事矣……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只有这样,人生才会如诗如画,灿如彩虹。真诚是一种境界,它象一座圣洁的雪山,矗立在生命的源头,它孕育着涓涓细流,象养壶养心那样,净化着人的心智,沐浴着人的灵魂,使人性的灵光得到永恒。真诚让世界充满阳光,让生命之树常青。
“做人要象砂壶一样真诚”烙在脑海,留驻心中,难以忘怀。当我抬头时,空中回荡着真诚的声音;那时的天晶莹舒润,特别的蓝……当我俯首时,乔木花草歌唱着真诚的歌;那时的大地异常的葱绿,蓦然萌发新芽……呵,上帝的真谛,崇高的境界金子般的真诚,怎能让人不为真诚谱写篇章。情不自禁欣然命笔,此时的笔、犹如壶口瀑布,恰似长江滚滚;激荡奔腾、倾泻而下,一气呵成“做人要象砂壶一样真诚”!
乌龙茶茶艺:第一道:焚香静气,活煮甘泉
焚香静气,就是通过点燃这支香,来营造祥和,肃穆,无比温馨的气氛。希望这沁人心脾的幽香,能使大家心旷神怡,也但愿你的心会伴随着这悠悠袅袅的香烟,升华到高雅而神奇的境界。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是一个精通茶道的茶人,他总结泡茶的经验说:“活水还须活火烹。”活煮甘泉,即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第二道:孔雀开屏,叶嘉酬宾
孔雀开屏是向同伴展示自己美丽的羽毛,我们借助孔雀开屏这道程序,向嘉宾介绍今天泡茶所用的精美的功夫茶茶具。
“叶嘉”是苏东坡对茶叶的美称。叶嘉酬宾,就是请大家鉴赏乌龙茶的外观形状。
第三道:大彬沐淋,乌龙入宫
大彬是明代制作紫砂壶的一代宗师,他所制作的紫砂壶被后代茶人叹为观止,视为至宝,所以后人都把名贵的紫砂壶称为大彬壶。大彬沐淋,就是用开水浇烫茶壶,其目的是洗壶并提高壶温。
第四道:高山流水,春风拂面
武夷茶艺讲究“高冲水,低斟茶。”高山流水即将开水壶提高,向紫砂壶内冲水,使壶内的茶叶随水浪翻滚,起到用开水洗茶的作用。
“春风拂面”是用壶盖轻轻地刮去茶汤表面泛起的白色泡沫,使壶内的茶汤更清沏洁净。
第五道:乌龙入海,重洗仙颜
品饮武夷岩茶讲究“头泡汤,二泡茶,三泡,四泡是精华。”头一泡冲出的茶汤我们一般不喝,直接注入茶海。因为茶汤呈琥珀色,从壶口流向茶海好像蛟龙入海,所以称之为乌龙入海。
“重洗仙颜”本是武夷九曲溪畔的一处摩崖石刻,在这里意喻为第二次冲水。第二次冲水不仅要将开水注满紫砂壶,而且在加盖后还要用开水浇淋壶的外部,这样内外加温,有利于茶香的散发。
第六道:母子相哺,再注甘露
冲泡武夷岩茶时要备有两把壶,一把紫砂壶专门用于泡茶,称为“泡壶”或“母壶”;另一把容积相等的壶用于储存泡好的茶汤,称之为“海壶”或子壶。现代也有人用“公道杯”代替海壶来储备茶水。把母壶中泡好的茶水注入子壶,称之为“母子相哺”。母壶中的茶水倒干净后,乘着壶热再冲开水,称之为“再注甘露”。
第七道:祥龙行雨,凤凰点头
将海壶中的茶汤快速而均匀地依次注入闻香杯,称之为“祥龙行雨”,取其“甘霖普降”的吉祥之意。
当海壶的茶汤所剩不多时,则应将巡回快速斟茶改为点斟,这时茶艺小姐的手势一高一低有节奏地点斟茶水,形象地称之为“凤凰点头”,象征着向嘉宾行礼致敬。
过去有人将这道程序称之为“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因这样的解说充满刀光剑影,杀气太重,有违茶道以“和”为贵的基本精神,所以我们予以扬弃。
第八道:夫妻和合,鲤鱼翻身
闻香杯中斟满茶后,将描有龙的品茗杯倒扣过来,盖在描有凤的闻香杯上,称之为夫妻和合,也可称为“龙凤呈祥”。
把扣合的杯子翻转过来,称之为“鲤鱼翻身”。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鲤鱼翻身跃过龙门可化龙升天而去。我们借助这道程序祝福在座的各位嘉宾家庭和睦,事业发达。
第九道:捧杯敬茶,众手伟盅
捧杯敬茶是茶艺小姐用双手把龙凤杯捧到齐眉高,然后恭恭敬敬地向右侧的第一位客人行注目点头礼后把茶传给他。客人接到茶后不能独自先品为快,应当也恭恭敬敬地向茶艺小姐点头致谢,并按照茶艺小姐的姿势依次将茶传给下一位客人,直到传到坐在离茶艺小姐最远的一位客人为止。然后再从左侧同样依次传茶。通过捧杯敬茶众手传盅,可使在座的宾主们心贴得更紧,感情更亲近,气氛更融洽。
第十道:鉴赏双色,喜闻高香
鉴赏双色是指请客人用左手把描有龙凤图案的茶杯端稳,用右手将闻香杯慢慢地提起来,这时闻香杯中热茶全部注入品茗杯,随着品茗杯温度的升高,由热敏陶瓷制的乌龙图案会从黑色变为五彩。这时还要注意观察杯中的茶汤是否呈清亮艳丽的琥珀色。
喜闻高香是武夷品茶三闻中的头一闻,即请客人闻一闻杯底留香。第一闻是闻茶香的纯度,看是否香高辛锐无异味。
第十一道:三龙护鼎,初品奇茗
三龙护鼎是请客人用拇指,食指扶杯,用中指托住杯底,这样拿杯既稳当又雅观。三根手指头喻为三龙,茶杯如鼎,故这样的端杯姿势称为三龙护鼎。
初品奇茗是武夷山品茶中的头一品。茶汤入口后不要马上咽下,而是吸气,使茶汤在口腔中翻滚流动,使茶汤与舌根,舌尖,舌面,舌侧的味蕾都充分接触,以便能更精确地品悟出奇妙的茶味。初品奇茗主要是品这泡茶的火功水平,看有没有“老火”或“生青”。
第十二道:再斟流霞,二探兰芷
再斟流霞是指为客人斟第二道茶。
宋代范仲淹有诗云:“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兰花之香是世人公认的王者之香。二探兰芷是请客人第二次闻香,请客人细细地对比,看看这清幽,淡雅,甜润,悠远,捉摸不定的茶香是否比单纯的兰花之香更胜一筹。
第十三道:二品云腴,喉底留甘
“云腴”是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对茶叶的美称。“二品云腴”即请客人品第二道茶。二品主要品茶的滋味,看茶汤过喉是鲜爽,甘醇,还是生涩,平淡。
第十四道:三斟石乳,荡气回肠
“石乳”是元代武夷山贡茶中的珍品,后人常用来代表武夷茶。“三斟石乳”即斟第三道茶。“荡气回肠”是第三次闻香。品啜武夷岩茶,闻香讲究“三口气”即不仅用鼻子闻,而且可用口大口地吸入茶香,然后从鼻腔呼出,连续三次,这样可以全身感受茶香,更细腻地辨别茶叶的香型特征。茶人们称这种闻香的方法为“荡气回肠”。第三次闻香还在于鉴定茶香的持久性。
第十五道:含英咀华,领悟岩韵
“含英咀华”是品第三道茶。清代大才子袁枚在品饮武夷岩茶时说:“品茶应含英咀华并徐徐咀嚼而体贴之。”其中的英和华都是花的意思。含英咀华即在品茶时像是在嘴里含着一朵小花一样,慢慢地咀嚼,细细地玩味,只有这样才能领悟到武夷岩茶所特有的“香,清,甘,活”,无此美妙的岩韵。
第十六道:君子之交,水清味美
古人讲“君子之交淡如水”,而那淡中之味恰似在品饮了三道浓茶之后,再喝一口白开水。喝这口白开水千万不可急急咽下而应当像含英咀华一样细细玩味,直到含不住时再吞下去。咽下白开水后,再张口吸一口气,这时您一定会感到满口生津,回味甘甜,无比舒畅。多数人都会有“此时无茶胜有茶”的感觉。这道程序反映了人生的一个哲理—平平淡淡总是真。
第十七道:名茶探趣,游龙戏水
好的武夷岩茶七泡有余香,九泡仍不失茶真味。名茶探趣是请客人自己动手泡茶。看一看壶中的茶泡到第几泡还能保持茶的色香味。
“游龙戏水”是把泡好的茶叶放到清水杯中,让客人观赏泡后的茶叶,行话称为“看叶底”。武夷岩茶是半发酵茶,叶底三分红,七分绿。叶片的周边呈暗红色,叶片的内部呈绿色,称之为“绿叶红镶边。”在茶艺表演时,由于乌龙茶的叶片在清水中晃动很像龙在戏水,故名“游龙戏水。”
第十八道:宾主起立,尽杯谢茶
孙中山先生曾倡导以茶为国饮。鲁迅先生曾说:“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饮茶之乐,其乐无穷”自古以来,人们视茶为健身的良药,生活的享受,修身的途径,友谊的纽带,在茶艺表演结束时,请宾主起立,同干了杯中的茶,以相互祝福来结束这次茶会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