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砂壶 / 正文

机制紫砂壶壶特点(机制紫砂壶真的不能用吗)

发布时间:2025-09-20 浏览量:13 次 作者:古博

机制紫砂壶壶特点(机制紫砂壶真的不能用吗)

在我国陶瓷文化中,紫砂壶一直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而机制紫砂壶作为一种新兴的产物,凭借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大热门。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机制紫砂壶的壶特点,让您在选购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一、什么是机制紫砂壶?

机制紫砂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机械设备生产出来的紫砂壶。与传统的手工紫砂壶相比,机制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现代化技术,具有生产效率高、成本较低的特点。

二、机制紫砂壶的特点

1. 制作工艺独特重点

机制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成型工艺和装饰工艺。成型工艺主要是通过机械压力将泥料压制成型,然后进行打磨、修整等工序。装饰工艺则包括手工绘制、雕刻、贴花等。

2. 品种丰富多样重点

机制紫砂壶的品种繁多,从造型、壶型、容量等方面都各有特色。例如,有圆壶、方壶、扁壶、花壶等多种形状;有200ml、500ml、1000ml等不同容量。

3. 价格亲民重点

相较于手工紫砂壶,机制紫砂壶的价格更加亲民。这使得更多的人能够购买到心仪的紫砂壶,品味紫砂文化的韵味。

4. 便于保养重点

机制紫砂壶在制作过程中,采用了防渗漏设计,使得在使用过程中更加便于保养。其光滑的表面也更容易清洁。

5. 品质稳定重点

由于机制紫砂壶采用机械化生产,生产过程中的品质控制相对较为严格,使得每一把机制紫砂壶的品质都相对稳定。

三、机制紫砂壶的分类

1. 按造型分类:圆壶、方壶、扁壶、花壶等。

2. 按容量分类:200ml、500ml、1000ml等。

3. 按装饰工艺分类:手工绘制、雕刻、贴花等。

四、选购机制紫砂壶的注意事项

1. 选择正规厂家:购买机制紫砂壶时,应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以保证品质。

2. 注意壶的密封性:壶的密封性是判断一把紫砂壶品质的重要标准。可以通过倒水测试来判断。

3. 观察壶的表面:壶的表面应光滑、细腻,无明显瑕疵。

4. 了解壶的容量:根据个人需求选择合适的容量。

机制紫砂壶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特点,逐渐成为了市场上的一大热门。了解其壶特点,有助于我们在选购和使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更快更稳区别手工紫砂壶和机制紫砂壶

手工紫砂壶和机制紫砂壶的区别有如下四个方面:

1、内壁光滑程度不同

全手的壶都是通过拍打泥片后直接通过拍打成型的,“受伤”的基本都是外壁,内壁基本上不受拍打的影响,其成型前的拍打纹理可以完整的保存下来了。而半手的基本上不会有,多是刮过的痕迹。

2、壶底痕迹不同

手工紫砂壶的底和壶壁是分开进行,但紫砂泥却是同一时间调制的,这种时间差造成壶在经过火烧后,会在壶底形成一圈明显的镶嵌痕迹;如果是机制紫砂壶,在烧出来之后,后底盖衔接处没有明显的痕迹。

3、接缝线数量不同

手工紫砂壶只有一道接头,在壶内装把处可见到一条不明显的接缝线;机制紫砂壶在壶嘴和壶把内侧各有一条比较明显的接缝线。

4、印章不同

内章的看法根据壶型的不同,印章的看法也是不一样的。无论圆型还是方型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印章都是泥片平铺着的时候盖上去的。看帖子里也有另外刻字在内壁的,当然这也是证明全手的一种方法,做全手壶的人用心可谓良苦呀。通常情况下,圆型的壶的内壁章一般都是有变化的

扩展资料:

紫砂壶的烧制工艺:

紫砂壶的捂灰烧制工艺是通过运用其他介质人为地对窑变现象的一种应用~,在烧成过程中使紫砂壶变色均匀的一种烧成工艺。

龙窑烧成时,因为茅柴未完全燃烧的残留物和炭灰的堆积,特别是在下段底部位置形成局部混合还原气氛,造成紫砂壶的变色现象。经过摸索、总结规律后,这种窑变现象逐渐授掌握运用。早期的捂灰是把紫砂壶装入匣钵内,在其内外用砻糠等塞满整个匣钵,遮盖封闭后把匣钵装在龙窑最底部位置进行烧制。

因不具备龙窑底部的混合还原气氛,匣钵内一般采用细煤粉,木屑等碳性较强的燃料作为填充物,形成局部还原气氛。并采用低温(约1100-1150℃)烧制,以增加制品表面的碳素附着能力。

紫砂原料的吸附性很强,其本身又含有较多的有机物和碳素,在还原气氛下,这些有机物和碳素不易燃尽,并且在400-600℃时有FeO的情况下,氧化碳分解反应强烈进行,反应所产生的碳素被吸附在胎体表面,这些碳素的氧化在还原气氛中要推迟到烧成的末期及冷却的初期才能燃尽,所以捂灰烧成时的温度要低于实际的烧成温度。

而密封匣钵中塞满的碳性填充物,能减少烧成时匣钵内燃烧产物中游离氧的含量,并隔离壶体,使紫砂壶在良好的局部还原气氛中烧成。由于碳性填充物中碳素的渗入,加强了紫砂壶的着色效果。各种紫砂原料由于其本身化学成分含量的差异,以及烧成时温度和气氛等因素,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会呈现多种青黑色调。

捂灰工艺

捂灰工艺主要是含铁量较高的紫砂壶在还原气氛下烧成,使原料中氧化铁存在的形式发生改变。在正常烧成条件下,紫砂原科中氧化铁的结晶形成大多数是赤铁矿在还原气氛中烧成,赤铁矿被还原成了磁铁矿晶体,故捂灰制品表面对磁铁有一定的吸附性。

紫砂泥料中如绿泥类等一部分含铁较低的泥料一般不适宜捂灰烧成(捂灰烧成后多呈淡灰墨色,色泽效果不佳)。捂灰烧成后的紫砂壶,如再在中性-氧化气氛的窑炉中复烧,郾又会恢复到原来的颜色。

早在明代,紫砂工艺大师陈仲美就已使用调砂和铺砂的方法,来增强紫砂器表面的装饰效果。

调砂工艺

在加工好的泥料或粉料中,根据要求调入各种具有一定大小及比例的砂质颗粒,以提高颗粒密度。

铺砂工艺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称为异色调砂。

本色砂调入原泥中,由于泥料质性相同,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的素烧以增加强度,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不利于单独制作大型作品,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这样的坯体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提高了烧成成品率。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烧成后器表颗粒凸显,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颗粒质性越软,凹点就越明显,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铺砂工艺

铺砂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把不同泥色的砂粒采用铺、点、撒等方法,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表面。再借助工具将砂粒嵌入坯体表层。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的质性。如质性较软,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容的现象。

抽砂工艺

抽砂是在加工好的粉料或浆料中分离出某一部分规格的颗粒。在40目的粉料中抽离出60-80目的颗粒,使剩余的颗粒与细料烧成后形成一种粗与细明显的对比效果,产生新的质感。

紫砂壶的特点

第一、紫砂陶是从砂锤炼出来的陶:既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故用以泡茶色香味皆蕴。

第二、砂质茶壶能吸收茶汁:使用一段时日能增积“茶锈”,所以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

第三、紫砂壶的特殊材质使得壶透气性能好,泡茶不失原味,具有夏天越宿不馊的特点。

第四、便于洗涤:日久不用,难免异味,可用开水泡烫两三遍,然后倒去冷水,再泡茶原味不变。

第五、冷热急变适应性强:寒冬腊月,注入沸水,不因温度急变而胀裂;而且砂质传热缓慢,无论提抚握拿均不烫手。

第六、紫砂陶质耐烧:冬天置于温火烧茶,壶也不易爆裂。当年苏东坡用紫砂陶提梁壶烹茶,有“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诗句,也决非偶然。这就是古今中外讲究饮茶的人,所以特别喜爱用紫砂壶的原因。

第七、宜兴紫砂壶可塑性好;

第八、宜兴紫砂壶干燥收缩率小;

第九、紫砂泥本身不需要加配其它原料就能单独成陶;成品宜兴紫砂壶陶中有双重气孔结构;

第十、宜兴紫砂壶成型后不需要施釉。紫砂器内外一般均不施釉,以纯天然质地和肌理为美。紫砂茗壶的造型千姿百态,有朴实的实用造型,也有奇巧的怪异造型,但总括起来分为以下几类:几何型、自然型(花素器)、筋纹器及水平壶和茶器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砂壶

手工紫砂壶和机制壶的区别

1.制作方式不同:手工紫砂壶是完全手工制作的,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造型、捏制、雕刻、烧制等。而机制壶是由机器生产出来的,主要包括注模、烧制、喷釉等环节。

2.工艺技术不同:手工紫砂壶制作需要经验丰富的大师亲自操作,需要很高的技艺和心理状态,而机制壶则是工匠操作的。

3.外观风格不同:手工紫砂壶为中式特色,偏向简约自然之感,而机器壶的生产有标准形状,外形显得规则化,加工简洁、精致。

4.价格差异:因为手工紫砂壶是大师们亲自打制的,用料精良、工艺优秀,因此价格昂贵;而机制壶的价格则便宜些。

5.壶盖平衡性不同:手工紫砂壶的壶盖相对不会自行打开,液体蒸汽逐渐变成了水滴后卡死在盖子上了,形成天然的水封。而机制壶的壶盖与壶身通常相对不合适,随着时间推移,由于盖子的重量而打开。

6.传统性和文化底蕴不同:手工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代表,不仅在制作和使用方面有独特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华美学和哲学的重要体现。而机制壶则缺乏了这些传统文化元素。

底槽清紫砂壶的特点

底槽清紫砂壶的特点如下:

底槽清特点之一:泥色

原矿底槽清,质地特纯,泥质细腻、成色稳重,烧成后呈猪肝色,但也不一定,最后烧成的颜色要根据矿料成分构成和窖温而定窑温约1180℃,收缩比约12%。

底槽清特点之二:鸡眼

再就是之前说的“鸡眼”,底槽清矿料含有一定量的白色云母碎片,还有一些矿料上有青绿色的豆斑状,俗称“鸡眼”,这些物质在矿料练成泥制壶出窑之后有明显的特征,即在表面隐现一些白色星点。“鸡眼”越多,砂性也更重,成型时更酥,相对的耐火性也高。

底槽清特点之三:泡茶

这也是底槽清最为吸引人的地方,底槽清透气性特别好,所以适茶性比较广,无论是冲泡生、熟普、绿茶、红茶还是岩茶等,对茶叶的亲和力都特别好。

底槽清特点之四:包浆

底槽清壶泡养变化很快,温润感非常丰富,茶汤韵味悠扬,越显光朴素雅,深受资深壶友茶客宠爱,这也是纯正底槽青泥料制作的壶比很多泥料制作的壶要贵的原因之一。

底槽青叫法由来

底槽青又称底槽清或者底皂青。

底皂青是一种紫砂泥的矿料名称,就是里面带有浅青绿色鸡眼似斑块的紫泥矿,鸡眼是成对的分布甚密且平均。色呈偏紫泛青,细而纯正,十分稀少.烧成的壶呈现红猪肝色,烧成颜色详细要看矿料的成分构成和烧成温度。

底皂青还有一个名称:“底槽清”,关于这个名字的由来据说是:泥分上槽,中槽,底槽之分,而以底部的为最佳。但是这个说法疑问颇多

1:泥料并非一定是越底下越好,露在地表的并非没有好料。

2:“清”字意义含糊不清。“清”没实质的解释。

3:而底皂青的说法比较公道,由于矿料颜色为皂青色。

4:底槽青也是大家想象的上好泥的商定俗成的叫法。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s://www.idaitao.com:443/zishahu/115559.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