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砂壶 / 正文

香炉型紫砂壶(香炉型紫砂壶值钱吗)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量:0 次 作者:古博

香炉型紫砂壶(香炉型紫砂壶值钱吗)

在中国茶文化中,紫砂壶作为一种独特的茶具,备受茶友们的喜爱。而香炉型紫砂壶,更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紫砂壶中的佼佼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香炉型紫砂壶的独特魅力吧。

一、香炉型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

香炉型紫砂壶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据传,当时一位名叫惠孟臣的制壶高手,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发现了一座古老的香炉,灵感迸发,便创作出了香炉型紫砂壶。这种壶型在当时非常受欢迎,成为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

2. 发展

随着紫砂壶技艺的不断发展,香炉型紫砂壶也经历了多次改良。清代时期,香炉型紫砂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壶身饱满、线条流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如今,香炉型紫砂壶已成为紫砂壶中的佼佼者,深受茶友们的喜爱。

二、香炉型紫砂壶的特点

1. 壶型独特

香炉型紫砂壶的壶身呈香炉状,壶嘴、壶把、壶盖等部位都经过精心设计,使整个壶体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2. 艺术价值高

香炉型紫砂壶的工艺精湛,壶体表面光滑,色泽均匀。在制作过程中,制壶师傅会根据壶身特点,运用各种雕刻技艺,使壶体更具艺术价值。

3. 茶道韵味

香炉型紫砂壶在泡茶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展现出茶道的韵味。壶身饱满,保温性能好,使茶汤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三、香炉型紫砂壶的分类与选购

1. 分类

香炉型紫砂壶按照材质、壶身大小、壶嘴形状等,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以下是常见的几种香炉型紫砂壶分类:

壶型 材质 壶身大小 壶嘴形状
红泥香炉壶 红泥 中型 直嘴
绿泥香炉壶 绿泥 小型 弯嘴
黄泥香炉壶 黄泥 大型 圆嘴
紫泥香炉壶 紫泥 中小型 短嘴

2. 选购

选购香炉型紫砂壶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 外观:壶身光滑,色泽均匀,无明显瑕疵。

* 工艺:壶嘴、壶把、壶盖等部位衔接紧密,雕刻细腻。

* 手感:壶身轻重适中,手感舒适。

* 口感:泡茶时,茶汤香气浓郁,口感醇厚。

四、香炉型紫砂壶的保养与鉴赏

1. 保养

* 清洁:使用后及时清洗,避免茶渍、水渍残留。

* 晾干:清洗后,将壶身置于通风处晾干。

* 擦拭:使用柔软的布擦拭壶身,保持壶身光泽。

2. 鉴赏

* 观壶:观察壶身造型、线条、色泽等,判断其艺术价值。

* 听声:轻轻敲击壶身,听其声音清脆与否,判断其工艺水平。

* 品茶:泡茶时,感受茶汤香气、口感等,判断其茶道韵味。

总结

香炉型紫砂壶作为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茶具,在我国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能为茶友带来美好的泡茶体验。让我们一起来品味香炉型紫砂壶的独特魅力吧!

明朝宣德年间的香炉大约值多少钱

鉴炉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贾文忠

宣德炉有很多难解之谜,比如:如何鉴定宣德炉真伪?宣德炉的用料和加工工艺之谜?宣德炉的样式到底有多少种?宣德炉的皮壳颜色有多少种?宣德炉的款式有多少种?宣德炉的存世量有多少?文人造炉如何鉴定?吴邦佐造炉如何鉴定?等等,现就吴邦佐造炉谈谈我的个人看法。

吴邦佐造炉目前存世量极大,就跟宣德炉一样——随处可见,这是与人们对宣德炉的热爱分不开的。你想,皇帝喜欢的玩物,大臣哪个不喜欢,大臣喜欢文人墨客也就跟风崇拜,这就导致了全民的热衷。自明代宣德年起就开始仿造,到明末形成仿造高峰,直到清代各阶段最后至民国。近来,由于著名收藏家王世襄先生拍卖出几百万元的宣德炉,仿造的热潮又达到了一个高峰。

近期看到了几件带“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的炉,现介绍一下其中两炉,其一是狮头耳炉,高9厘米,口径16厘米,底款为“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十六字款,整体颜色为旧黄铜色,据收藏者称“此炉原为浅栗皮色,由于原色上有一层脏,用水和酸将其清洗后就变成这个样子了。”其二是桥耳也称凤眼耳炉,圆形鼓腹,高12.5厘米、口径14厘米,内外有铭款,腹内底部为双龙抱款“内坛郊社”,腹外底部有“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监造”十六字款,整体颜色为茄皮紫色。

对于吴邦佐造炉,笔者认为不应列为真宣德炉之列,宣德炉本应是宣德三四年宣德皇帝下圣旨督造的,其他年份造的、带宣德款的应示为仿,但目前宣德本年造炉很难辨认,也只好将其定为够明或称明仿、清仿、民国仿、现代仿,至于其他款如吴邦佐、李澄德均应列为仿宣德炉之列的私家铸炉,还有:琴书侣(吴邦佐)、玉堂清玩(严东楼)、仲师记、树德堂、品竹斋、宝鼎、赏心、清玩、王旭、杲竹山房、乾清宫、正德年制、松月侣、杏朴斋清正主人等。另外“文人造炉”虽然造型与宣德炉相同,但款式并没有“宣德”字样,只是文人自己的名号如:胡文明、石叟、张鸣歧等,这类应该称“文人造炉”。

目前常见的吴邦佐造炉除以上见到的两种十六字款外,还有八字款“宣德五年吴邦佐造”、“工部官臣吴邦佐造”,十字款“工部尚书敕赐炉宣德制”,十六字款“大明宣德六年工部尚书臣吴邦佐敬造”,二十一字款“大明宣德八年岁次癸丑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监制”等等。这些炉的制作年代最早可到明末,但数量极少,大多为清仿或民国仿制。

研究宣德炉首先要看记载宣德炉的古代文献,目前最为可靠的也是最早的,是由明吕震撰写的《宣德鼎彝谱》,初仅供进呈皇帝,不曾颁行于世,嘉靖年间流出宫禁,版本较多且均为传抄本,主要有《宣德鼎彝谱》(八卷)、《宣德彝器谱》(三卷)、《宣德鼎彝图谱》(廿卷)。吴邦佐为监造官,并没有他本人造炉的记录,凡有介绍吴邦佐款式的书籍资料都是传抄于明末或清人抄本。更何况在专制时代,未奉上谕而臣工可以随意书款者是不可能的,有可能是宣德帝死后吴邦佐才敢仿造宣德炉,更大的可能是明末好事之人借用吴邦佐的名字仿造的。

一件好的铜香炉应具备:款制大方、线条自然、款式端正、字体利落、做工精制、柔腻温润、色泽柔润、体厚量重、有一定年份,符合图谱所载及个人喜好的均可。目前在真宣德炉罕见的情况下,能得到一件质色俱美的铜炉,便堪称是无价之宝了,王世襄先生拍卖的价格最高的两件———崇贞和顺治的铜炉即可说明。

《中国教育报》2005年8月8日第4版

参考资料:

国内成交价:

1清中期洒金扁方宣德炉估价:RMB 2.5-3.5万元成交价:7.15万元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2-11-03拍品号:1470

2明铜双凤耳宣德炉估价:RMB 3.5-4.5万元成交价:7.1万元

拍卖公司:中贸圣佳拍卖日期:2002-12-07拍品号:0984

3明铜片金宣德炉估价:RMB 3-4万元成交价:4.18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盘龙拍卖日期:2001-01-07拍品号:735

4明铜三足宣德炉估价:RMB 1-1.3万元成交价:0.99万元

拍卖公司:北京盘龙拍卖日期:2001-01-07拍品号:734

5清铜宣德炉估价:RMB 0.3-0.5万元成交价:0.38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2-11-17拍品号:1715

6清铜宣德炉估价:RMB 0.25-0.35万元成交价:0.27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3-01-12拍品号:1804

7清铜宣德炉估价:RMB 0.25-35万元成交价:0.275万元

拍卖公司: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2-07-13拍品号:1716

8清中期铜宣德炉估价:RMB 0.2-0.3万元成交价:0.22万元

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3-01-12拍品号:1818

9清铜宣德炉(2件)估价:无底价成交价:0.055万元

中国嘉德拍卖日期:2002-09-15拍品号:1871

国外及中国香港成交价:

1998年4月 17/18世纪洒金铜香炉,径18.4厘米,成交价115000万港元

拍卖公司:香港苏富比

1998年6月 18世纪凤耳铜香炉,径17厘米,成交价1495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8年6月 19世纪嵌银丝铜香炉,径79.3厘米,成交价322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8年9月 17/18世纪洒金龙耳铜香炉,高23.5厘米,成交价4025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2月一对鎏金铜香炉,长32厘米,成交价1127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3月 18世纪长方耳铜香炉,高38.1厘米,成交价34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3月 18世纪洒金龙耳铜三足炉,高18.4厘米,成交价172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6月 18世纪嵌银丝“石叟赏玩”铭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690英镑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9月 18世纪洒金铜炉,径18.4厘米,成交价4312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9月明一组五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9.7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9月明一组六个铜香炉,最大的径24.1厘米,成交价51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1999年11月 16/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厘米,成交价138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1999年11月 18世纪洒金“玉堂清玩”铭铜香炉,径16厘米,成交价6325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0年9月明一组六个洒金铜香炉,最大的径26.7厘米,成交价1915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0年9月明一组六个铜香炉,最大的径15.2厘米,成交价1080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18世纪铜方鼎,长39.4厘米,成交价480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18世纪洒金铜香炉,径28.5厘米,成交价312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7世纪洒金铜香炉,径13.3厘米,成交价94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6月 18世纪冲天耳铜三足炉,径18厘米,成交价840英镑

拍卖公司:伦敦苏富比

2001年10月 19世纪洒金铜三足炉,径34.9厘米,成交价4560美金

拍卖公司:纽约苏富比

2002年9月 17世纪鎏金胡文明铭铜香炉,径22.8厘米,成交价3760英镑

大明宣德年制铜香炉

品难觅宣德炉

公元1428年的一天,明宣宗朱瞻基在看过臣僚呈递的所有图样和样品后下了一道谕旨,宣布使用暹罗国晋献的风磨铜开炉铸造宗庙祭祀所用鼎彝和内府日常炉具。

这些样品所用的铜料都经过6次甚至12次提炼,而造型则一律根据《宣和博古图》、《考古图》等典籍及内府密藏的夏、商、周三代青铜器和宋元名窑产品。

当时正是宣德三年,海内升平,四方朝贡,这使宣德皇帝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亲自督促这件事以补内藏之缺。但这种铜香炉只铸造过一次,一共有3000多座。

由于那些铜炉数量稀少,异常精美,因此在当时就十分珍贵,以至后世纷纷仿制,使“宣德炉”这个名称竟被广泛引用,成为所有铜香炉的通称。

自1990年代以来,宣德炉就已是继宜兴紫砂壶后的艺术品市场新宠,台湾、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的收藏者竞相高价收购,其珍品价格现在已达几十万元人民币(1美元约合8.11元人民币),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涨了千余倍。

宣德炉开启了中国用黄铜铸炉的先河,其选料之精可以说是中国历代所有铜制品的极端。黄铜是一种会产生黄金般澄亮光辉的铜锌合金。毫无疑问,正是这一特点才使宣德皇帝龙心大悦。

除了铜以外,铸造宣德炉的原材料还有金、银等33种矿物,这使它经过多重冶炼之后看起来与众不同。专家们说,普通的铜在经过四炼以后就会呈现珠光宝色,而即使是最劣的宣德炉所用之铜也经过六炼。

这说明真正的宣德炉颜色卓尔不群。明代文士冒襄在所写的《宣德炉哥注》中说:“宣炉最妙在色。假色外炫,真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正如美女子肌肤柔腻可掐。热火久,烂灿善变,久不着火,即纳之污泥中,拭去如故。”

宣德炉有栗壳、茄皮、棠梨、褐色和佛经纸等多种色泽,其中以佛经纸色为第一,而炉体分为炉身、炉耳、炉足三部分。

据流传至今的零星记载,当年宣德朝的臣工们共据古代名器为宣德炉绘制了117种图谱,主要包括鼎、彝、炉等,而且各器的细微之处多种多样,如耳就有朝天耳、环耳等50余种,边有20多种,口有十几种,足有40多种。

并不是所有的宣德炉都有炉耳,但有炉耳的都位于炉身两侧,而炉身大部分没有纹饰,尽现美丽古朴的铜色和庄重的造型。

只有少量的宣德炉在炉身敲上一些小块金箔。根据炉身造型的不同,宣德炉有圈足、三足、四足之分,并且炉壁厚重,上手有种沉甸甸的感觉。

在宣德炉上,失蜡法铸造工艺被运用得淋漓尽致,所铸器物既无范痕又无垫片的痕迹,同时耳、足处还没有范土。不过,由于真正的宣德炉能够得以流传至今的如凤毛麟角,因此现在能见到的基本都是后来仿制的。

仿制宣德炉自宣德炉铸成之日起就无时没有,其中的精品足以与真器媲美,即使专家也无法辨别。至今,尽管国内各大博物馆内收藏有许多宣德炉,却没有一件能被公认为真正的宣德炉。

20年前,南京市栖霞区龙潭镇附近出土过一件“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三行单框楷书款香炉,器型源自夏、商、周三代的簋式青铜器,有压手的质感且炉体上的锈色犹如老茧般厚实。但即便如此,专家也只能鉴定其为明代不可多得的一代名器。

宣德炉最早的仿制者为吴邦佐。据说,吴邦佐是宣德时参与铸炉的要员。在宣德炉停烧后,他就召集、雇用原来的工匠自行铸冶,所做器物款字为“琴书侣”或直书其名。

吴邦佐的宣德炉仿制品非常精良,后来历代的所有仿制者都不能与其相比。在他之后,著名的仿制者还有学道、施念峰、甘文堂、苏州蔡家、徐守索、周文甫、汤子洋和清代的巴格之等。在当代收藏家眼里,这些仿制者的私铸炉由于使世人能够得见深宫的宣德炉之貌而居功甚伟。

除了仿制,宣德炉的伪制品也特别多,而且其中一些工艺极高,令人经常上当受骗。

不过有一点是伪制品做不到的,就是颜色。

专门以伪制为业的人分许多类。其中一类是先在市场上不计优劣整破地收购大批铜炉,然后再将它们放进有颜料的锅里煮五六天。这种伪作的颜色只能有3种,即瓦灰、猪肝和土红,而真正的宣德炉没有这些颜色。

还有一些匠人比这更复杂一些,自己铸炉用颜料煮。但这种匠人在工艺上没有更多的变化技巧,所以往往在炉上敷以金点,号称“金点炉”。现在,在市场上能够见到的这类货色十有八九是如此伪制的。

在市场上,还能见到一种黄绿颜色驳杂、看起来非常美丽的宣德炉。这一般也是伪制品,制作的方法是把旧炉磨光亮,再放在电炉上烧。

最省力的制伪方法是将古代精良的私铸炉的款挖下来,然后另取合适的宣款铸上。这类器物不露丝毫破绽,看上去和真品一模一样。

真正的宣德炉的款只有“宣”、“宣德”、“宣德年制”和“大明宣德年制”4种,各种字体都有,但以楷书为多,笔法自然流畅,庄重而威严。最早,有些真宣确实没有款,但流传至今,早已被各代添刻完毕,现在已绝对没有无款之物。

在所有的古玩中,宣德炉的辨别是最容易的。真宣由于长时间随主人案磨布擦、细细珍藏,器物表面一般都有厚厚的包浆。另外,还有一些曾随主人周游阴界,经长时间的土壤酸碱侵蚀,器物表面有严重的腐蚀层。

宣德炉的造型以古雅、浑厚为上,有耳足的比无耳足的要好。以大小而言,直径8-12厘米的炉最常见,15厘米左右的数量稍少,但价值要高。大于20厘米的炉很罕见。在同样尺寸的情况下,炉的质量越重价值越高。

宣德炉的历代仿制品

当代仿:

由当时的监造者将原来的工匠再集中起来铸造的炉,虽工艺精湛,形态更为多变,但铜质不及真器,且底款字数增多,如“大明宣德五年监工部官吴邦佐造”之类。

明代中期仿:

铜色泛黄,器身开始铸有伊斯兰文。

明末清初仿:

造型灵巧,胎厚重,有暗红、橙黄等色;除大明宣德款外,有“袖云居”、“水云居”、“风月侣”等篆书方款。

晚清民国仿:

铜质粗、砂眼多、炉壁薄、分量轻。

现代仿:

有粗劣至极的,也有造型、重量与真品不相伯仲的。多用电解铜,色紫红,手摸无细糯感,而且由于用抛光机械打磨,光泽过分激烈。

关于紫砂壶的基础知识!

纯正紫砂的辨识方法

一、看颜色

不论颜色,都应有玉石般的韵味,其光质为黯然之光,有油感,越擦越润,不上蜡、不抛光。

二、听声音

紫砂壶是陶制品,声音是陶器的声音。泡茶后呈:沙、哑、沉,不能像金属、磁器的脆声,沙哑说明材质透气性好,内部不结晶。

三、手感

应具有光滑圆润(虽有颗粒),颗粒一般以32目至60目为适宜,通过传统石磨碾碎的砂粉其手感和机器加工的砂粉的手感是不同的。

至于后面的问题:应该是对使用有影响,而非对砂质。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www.idaitao.com/zishahu/117288.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