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起中国传统文化,紫砂壶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紫砂壶不仅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民间艺术的瑰宝。而仿古紫砂壶,作为紫砂壶的一个重要分支,更是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深受人们喜爱。仿古紫砂壶究竟有何来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砂壶的世界,探寻其背后的故事。
二、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1. 起源:紫砂壶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据传,紫砂壶的诞生与宜兴地区特有的紫砂矿土有关。紫砂矿土是一种富含硅、铝、铁等成分的粘土,具有独特的透气性和保温性,非常适合制作茶具。
2. 发展:明清时期,紫砂壶制作技艺达到了鼎盛时期。许多著名的紫砂艺人如供春、陈鸣远等纷纷涌现,他们将紫砂壶的制作技艺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至此,紫砂壶逐渐成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工艺品。
三、仿古紫砂壶的来历
1. 概念:仿古紫砂壶,顾名思义,就是模仿古代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和造型,传承古代紫砂壶的文化内涵。这种壶型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起源:仿古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当时,许多紫砂艺人为了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开始模仿古代紫砂壶的造型和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仿古紫砂壶逐渐成为一种独特的壶型。
3. 发展:20世纪以来,仿古紫砂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许多紫砂艺人纷纷致力于仿古紫砂壶的制作,使得仿古紫砂壶在紫砂壶家族中独树一帜。
四、仿古紫砂壶的特点
1. 造型古朴:仿古紫砂壶的造型多为古代壶型,如石瓢、西施、天目等,古朴典雅,富有韵味。
2. 工艺精湛:仿古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从选材、制作到烧制,每一步都需精心打磨。因此,仿古紫砂壶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
3. 文化内涵丰富:仿古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艺术品。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审美观念和文化精神。
五、仿古紫砂壶的传承与创新
1. 传承:为了传承仿古紫砂壶的制作技艺,许多紫砂艺人纷纷收徒传艺。他们致力于将仿古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传承下去,使其发扬光大。
2. 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许多紫砂艺人开始对仿古紫砂壶进行创新。他们结合现代审美观念,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仿古紫砂壶。
六、总结
仿古紫砂壶作为紫砂壶的一个重要分支,承载着中华民族千年的陶瓷艺术。从起源到发展,仿古紫砂壶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仿古紫砂壶将继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 时间段 | 发展阶段 | 特点 |
|---|---|---|
| 宋代 | 起源 | 紫砂壶的诞生,具有独特的透气性和保温性 |
| 明清时期 | 发展 | 紫砂壶制作技艺达到鼎盛,出现许多著名紫砂艺人 |
| 清朝中期 | 仿古紫砂壶起源 | 模仿古代紫砂壶的造型和工艺,传承古代紫砂壶的文化内涵 |
| 20世纪以来 | 发展 | 仿古紫砂壶得到空前发展,成为紫砂壶家族中独树一帜的壶型 |
| 当代 | 传承与创新 | 在传承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审美观念进行创新,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仿古如意壶,乍一听这名,既仿古、还如意,隐隐感觉这壶里外都透着丝丝典雅、吉祥!
大家知道,仿古壶属传统的经典壶型,为清代制壶大家邵大亨初创,外观整体看似非常简洁,但却能饱经岁月考验,流传至今。
“仿古”之意取自壶的外形,因壶身形如鼓状,略显抽象,故曰“仿鼓”,谐音即成“仿古”。
其形饱满、有气势,张力十足,形如铿锵牛皮锣鼓,拿在手里,尽显大气;用以泡茶,一招一式让人底气十足。
还真是佩服先辈们的聪慧,能想到将如意造型与仿古壶如此妥帖地结合起来,让如意来妆点壶身和壶钮,既别致儒雅,又赋予了仿古壶全新的魅力,真是能工巧匠啊。
你瞧那壶身一侧的两只如意,仿若被一线相牵,就形如蓝天上两朵自由闲适的云彩,飘去飘来,却又始终红线相连,永不失散。
其实有关如意还有一个典故:
在古时候,“如意”是民间创出的一种日用品,用来挠背痒痒的,名字叫“搔杖”。
背痒了,手却够不着,猴急呀!情急之下,有聪明人根据佛具造型发明了这种不用求人的挠痒工具,大约三寸长,顶部造型如云彩,使用时手执一端,那“云彩”搔在痒处,甚是如意。
不过“搔杖”一词让人听起来感觉实在是俗气,而用“如意”来替代,既形象,又显得大气了很多。
由于其造型的独特美观,逐渐与吉祥一词连在一起使用。
人们还常常把最好的美玉雕刻成那云彩图案,谓之“如意”,使如意渐渐远离了搔杖,成为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
查了下相关书籍,经论上说“如意”是我们心的表相,是内心与外部境况沟通对应的一种平衡状态。
唯有有智慧的人,才能驾驭如意,才能顺利“搔”到我们手掌不能触及的内心深处的“痒处”,所以智慧才是能让我们万事“如意”的法宝。
而事实上,人生旅途中事事如意其实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我们内心的一种对美好意愿的憧憬和向往罢了。
所以,如意并不能成为我们人生的追求,而应该是一种意念,一种反观。
只有坦然的面对生活,时时的关照自己的内心,保持内心意念的清净,人生旅途才会莲花绽放、如意盛开。
正如那壶上的如意造型,两端的云彩被一线相牵,我们抓牢那相连的一线,就犹如握住了清净我们内心的法器,云彩就能随着我们的内心所愿如意转动,不至于失散隐没于天空。
是啊,有智慧的人才能万事如意!
古卣傲雪紫砂壶是由紫砂艺人张茂业创作的。
张茂业是一位著名的紫砂艺人,他擅长将传统的紫砂工艺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他的作品注重造型的简洁大气和功能性的实用性,注重表现出紫砂泥料的自然美感。古卣傲雪紫砂壶采用原矿极品天青泥制作,壶型为仿古壶型,整体大气、优雅,线条挺拔,展现出古朴、高雅的艺术魅力。壶体上的雪花纹饰和壶盖上的古印章,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张茂业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紫砂壶有千万种,经过千百余年时间的筛选,留下了众多经典壶型,每把经典壶型,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仿古壶是经典紫砂壶型,经过百年无数名家地锤炼,可谓是炉火纯青,此壶特点是壶身矮,扁,手感沉,口盖宽。非常实用,清洗起来也很方便。仿古壶也叫“仿鼓壶”;仿古壶的创作者是清代的邵大亨,关于创作的过程,有一个故事:这是在秋天的时候,邵大亨在家正在研究做壶,他想创作一把壶,但是一直苦于没有灵感,心里非常抑郁,手里拿着一块紫砂泥,捏来捏去,这时屋外刮起了风,树叶哗哗作响,不时一阵寒凉,邵大亨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冷战,放下手中地紫砂泥,走到窗边拿起身边地水壶倒了一杯水,喝了一口,水不但冰凉,还一不小心呛了一下,小声嘀咕一下,我怎么这么倒霉,喝下去后更感到这个后背发寒凉。心情顿时差到极点,他盯着院子中的老树,不由的想到了村中的一位老人,讲过的一个故事:
村中老人是道光时期将军手中的一个鼓手。一次将军接到命令,去前线支援作战,带着士兵们赶紧整装出发,出发时士兵们一个个精神饱满,气势高昂。但是随着走着走着路途遥远,加上阴雨不断,几天后,士兵们一个个就开始精神萎靡不振起来,意志也变的消沉起来,走路也是踢里踏拉,都抱怨着这怎么还不到啊。这时候在他们前方出现了一片树林,将军就说了传我命令,在树林里休整,他们走到树林里,士兵们纷纷放下手中刀剑盾牌,正要席地而坐的时候,树林里突然喊杀四起,原来树林里早就有了埋伏了敌兵,只见敌兵一个个张牙舞爪,气势吓人。手中武器更是发出耀眼的寒光。一个个凶神恶煞的扑来了,有些士兵,刚刚往下坐,屁股还没着地,被突如其来的喊杀,吓了一跳,回头再一看到敌兵的样子,顿时腿一软,直接就瘫坐在了地上了。
将军大喊一声,不好,就抽出宝剑,反应快地士兵们也是赶紧站起来,抽出兵器,准备迎战,这时候敌人已经到了眼前,士兵们由于长时间地懈怠,斗志消沉,只能疲于应付毫无还手之力。
这时,将军手下这个鼓手缓过来神来,赶紧拿起手中的鼓锤,使劲敲起战鼓,咚咚咚咚,士兵们听到战鼓声音,顿时也是来了精神,奋力反抗,一场恶战就此展开。很快把敌人杀地连连败退。后来鼓手老了,就经常坐在村口树下,和村里的孩子们讲这段故事。
这时邵大亨,缓过来神就觉得此时自己的状态很消沉,应该做一把战鼓形状的壶,来随时提醒自己保持一个精神旺盛的状态,于是顿时来了兴致,回到桌前,拿起紫砂泥,捏出一个战鼓形状,随时反复修改,终于创作出了第一把战鼓壶,也就是现在地仿古壶型。
所以仿古壶,不但是经典壶型,也是每个爱壶人士,应该有的一把壶,以便随时提醒自己,要保持一个好状态,当自己疲倦,意志消沉的时候,不妨用仿古壶泡一杯清茶,想象着战鼓的声音,重燃自己的斗志,振作精神,迎接挑战!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