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砂壶 / 正文

做紫砂壶(做紫砂壶视频)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量:0 次 作者:古博

做紫砂壶(做紫砂壶视频)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精神的寄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紫砂壶的魅力,感受这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传承之旅。

一、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紫砂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宋代,当时的人们用当地的紫砂土制作陶器。到了明代,宜兴紫砂壶逐渐崭露头角,成为茶具中的佼佼者。清康熙年间,紫砂壶技艺更是达到了巅峰,许多名士纷纷加入制作行列,使紫砂壶成为了一种雅玩。

(二)发展

紫砂壶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我国陶瓷艺术的一个缩影。从明代至今,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不断创新,款式多样,形成了丰富的紫砂文化。以下是一张紫砂壶发展历程的表格:

朝代 代表人物 主要特点
明代 范仲淹、龚春 造型古朴,线条流畅
清代 陈鸣远、惠孟臣 精美细腻,寓意丰富
近现代 顾景舟、顾绍培 创新求变,追求个性化

二、紫砂壶的制作工艺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复杂,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选土:紫砂壶的原料为紫砂泥,富含铁、铝、钙等元素。选土时,要挑选质地细腻、含铁量适中的紫砂泥。

2. 练泥:将选好的紫砂泥进行磨碎、过筛、和泥等工序,使泥料达到均匀细腻的状态。

3. 制坯:将练好的泥料揉制成坯体,通过拍打、塑形、修整等手法,使坯体成型。

4. 刻划:在坯体上刻画出各种图案或文字,增加紫砂壶的艺术价值。

5. 烧制:将刻划好的坯体放入窑中,经过高温烧制,使紫砂壶成型。

6. 磨光:烧制后的紫砂壶表面粗糙,需要经过磨光处理,使其光滑细腻。

三、紫砂壶的分类与鉴赏

(一)分类

紫砂壶的种类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 按形状分类:如圆壶、方壶、扁壶、壶身带有各种曲线的壶等。

2. 按功能分类:如泡茶壶、花瓶、笔筒等。

3. 按材质分类:如紫砂泥、紫泥、红泥、绿泥等。

(二)鉴赏

鉴赏紫砂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造型:紫砂壶的造型要优美、线条流畅,符合美学原则。

2. 胎质:紫砂壶的胎质要细腻、致密,手感沉重。

3. 装饰:紫砂壶的装饰要与造型、胎质相协调,寓意丰富。

4. 工艺:紫砂壶的工艺要精湛,无瑕疵。

四、紫砂壶的保养与收藏

(一)保养

紫砂壶的保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清洗: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避免茶垢和细菌滋生。

2. 放置:放置紫砂壶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

3. 养护:定期用茶水擦拭紫砂壶,使其保持光泽。

(二)收藏

紫砂壶的收藏价值很高,以下是一些收藏要点:

1. 名家作品:名家制作的紫砂壶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2. 稀有品种:稀有品种的紫砂壶更受收藏者青睐。

3. 历史价值:具有历史价值的紫砂壶更具有收藏价值。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精神寄托。通过制作、鉴赏、收藏紫砂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智慧。让我们携手共进,继续弘扬紫砂文化,让这朵中华瑰宝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紫砂壶的保养方法

紫砂壶的保养重在日常保养,买一把好壶,除了要泥胎好之外,日常保养是且不可少的。保养好的紫砂壶从内之外都呈现出温润细腻的品质,如谦谦君子,端庄稳重,温文内敛。那么紫砂壶的保养要注意什么呢?今天土巴兔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紫砂壶的保养。

一、紫砂壶的保养:开壶篇

买一把自己心仪的紫砂壶,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开壶,这是紫砂壶的保养要走的第一步。新出炉的紫砂壶是没有光泽的,火气比较大,不用直接用来泡茶,这种紫砂壶需要经过一系列才处理之后才能使用,行家称之为“开壶”。开壶工作做的好,日后紫砂壶的保养会事功半倍。

1.热身

所谓是热身,就是将新买回来的紫砂壶用水内外冲洗一遍,将表面的灰尘冲洗干净。将壶盖和壶身分开,冷水入锅,文火煮沸至少一个小时,这时候户气孔中的杂质和土气会因热胀冷缩而被释放出来。

2.降火

通常认为新壶出炉,火气是很重的,给紫砂壶去火能使壶的特性平衡。去火就是要在壶中放上一块豆腐,壶身壶盖继续冷水入锅,文火煮一个小时。豆腐中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能消除壶中残留的杂质。

3.滋润

滋润就是让壶的胎质更加温润。具体做法是将甘蔗头和壶一起放进锅中,冷水入锅,文火煮一个小时。甘蔗中的糖分能使壶粗糙的部分得到滋润。如果没有甘蔗,可以使用糖和紫砂壶一起煮。

3.重生

到这一步之后就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茶叶和紫砂壶以及盖,放进锅中煮一个小时。让壶吸收茶水的精华,从而达到脱胎换骨,焕然重生的目的。一般来说,你打算这个壶以后泡什么茶,就用这种茶来煮。

二、紫砂壶的保养:日常篇

紫砂壶的日常保养是紫砂壶保养的至关重要的一步,这需要壶主人的耐心和细心。经过经年把玩保养的紫砂壶,会呈现出温润细腻的品质。那么紫砂壶的日常保养是怎么保养的?

1.专茶专壶,喝什么茶就用什么壶,这样跑出来的茶不会串味,紫砂壶的品质也能一如既往,不相混淆。如果同一把壶泡不同的茶,这会使茶水的味道变了,对壶也不好。通常来说,花茶、红碎茶、工夫红茶可用壶来泡,如较嫩的龙井、碧螺春、毛尖等宜用玻璃杯冲泡。

2.每次使用紫砂壶后,壶身要用茶巾擦干净,里面剩下的残茶不必立即倒掉,放置一会让壶吸允,天长日久紫砂壶会呈现出古朴透亮的感觉。

3.养壶就要实实在在的泡茶养壶,不可轻易荒废。泡茶的次数越多,壶吸收到的茶汤就越多,紫砂壶的土胎吸收到一定程度,就会呈现出润泽如玉的光彩。

4.保养紫砂壶要注意擦洗壶身,但是擦和搓的度一定要适当,壶表淋到茶汁后,用茶笔将壶中积茶销销刷洗,用开水冲净,再用清洁的茶巾稍加擦试即可,饮茶时可用茶巾抚摸壶的全身,切不可大力地推搓,更不可能盲目擦洗,用砂纸或者磨砂布擦。

5.不宜沾染油污。紫砂壶的保养切忌沾染油污,不宜沾染蜡。紫砂壶沾上油污后很容易在壶身表面留下痕迹,不利于茶水的吸收,也不美观,若不慎沾上油污,应立即清洗干净。

6.用完紫砂壶之后要清理晾干,不宜隔夜清洗,以免产生异味,难以清除。

7.让壶有休息的时间,使用完紫砂壶不要过于频繁,在使用一段时间要让壶休息一段时间,让壶中的泥质气孔晾干,以便以后能更好的吸收茶水,通常要晾5到7天。

8.不易密封收藏。紫砂壶不宜密封收起来,因为壶的气孔是有呼吸性的,如果密封收藏,壶容易产生色斑。用完后壶盖应侧放,不宜将壶密盖住。

9.不要用洗洁精等洗涤剂洗壶。洗洁精以及化学物质很容易将壶上的包浆清洗去除掉,这样壶会失去光泽。

三、紫砂壶保养注意事项

总的来说,只要日常用心细心,保养紫砂壶也不是很难的事情,紫砂壶的保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是需要每日的细腻呵护,经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让紫砂壶变得光彩动人的。紫砂壶的保养要注意以下三点:

1.紫砂壶的保养切忌心急。

2.紫砂壶的保养切忌剩茶陈汤。

3.紫砂壶的保养切忌一壶多用。

四、紫砂壶名家

1、明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金沙寺僧供春元畅时朋董翰赵梁李茂林时大彬徐友泉李仲芳陈仲美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邵盖陈信卿陈正明闵鲁生沈君用徐令音徐展陈子畦陈光甫沈君盛项真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周季山徐次京陈用卿惠孟臣沈子澈项圣思邵旭茂陈辰梁小玉蒋时英邵二孙闵贤项子京陈煌图。

2、清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王友兰华凤翔陈鸣远袁郁龙金士恒许龙文陈汉文范章恩惠逸公潘大和陈鸿寿壶痴范庄农家味清老人元茂许伯俊继长徐飞龙汉珍王南林阳友兰杨履乾邵盘珍萼圃杨彭年杨凤年瞿应绍葛子厚杨宝年邵大赦吴玉亭邵景南郑宁候冯彩霞邵大亨申锡蒋德林何心舟王东石文旦范鼎甫古莲子矿成邓奎梅调鼎潘虔荣邵梭根邵维新史维高杨季初朱坚赵松亭瞿子冶陈伯芳朱石梅邵行然范勤芬张春芬吴大澄汪淮周永福王东石陈光明方曾三杨继光蒋祯祥陈介溪邵基祖张怀仁江案卿吴月亭圣和师蠡阁思亭柏原黄彭年谦六潘仕成邵陆大汪生义。

3、当代紫砂壶名家排名

黄玉麟程寿珍俞国良范大生陈光明汪宝根汪宝洲严光芝魏忠明葛宝林鲍明亮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冯桂林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范占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范泽林邵宝琴蒋祥元顾德根范林源吴纯耿朱可心高海庚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根任淦庭施金庭施福生。

五、紫砂壶鉴别

如何鉴别老紫砂壶

越古老的文物越难鉴别,再加上古老的文物一般都很贵重,而现在科技的发达造成真假难辨的赝品越来越多,所以鉴别老紫砂壶必须对于紫砂壶的历史和特点要有一定的了解,这里强烈建议新壶友不要尝试去淘老壶。一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来初步判断一款老紫砂壶的年代:

1、从时代风格韵味以及款识;2、从造型特征及名家的制壶形制;3、从不同时期的胎质差异;4、从不同时期工艺技法的差别。

由于“古董级”紫砂壶的鉴别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了,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的,还是需要壶友有很深的把玩经验后,再考虑吧。

如何鉴别名家印款紫砂壶

鉴别紫砂壶少不了接触印章款识,通过印章款识是鉴定一款紫砂壶的年代以及价值的最好佐证,但却也是最容易造假的、最容易扰乱鉴定过程的地方。一般来说在鉴定名家印款的时候会碰到以下三种情况:

1、真壶假款

这个是最尴尬一种情况,指紫砂壶经鉴定后确认为某个名家制作,但名家因某种原因,忘了刻铭印,后来拥有者为了提高紫砂壶的身份,而特意的刻上名家的款识,但却因后加的款识与原壶的风格很难达到一致,因此适得其反,弄巧成拙,现在一般都不会采用了。

2、真款假壶

制壶者的印章因过世或某种原因被其他人使用,但使用者因水平有限,做出来的紫砂壶达不到原作者的标准,破绽百出。

3、假款假壶

这个就是造价者通常采用的一种方法,但只要有经验的壶友一般都能鉴别出来。

而制壶高手、名家,对用印钤款都非常讲究,名家的款识不仅能够体现很高的艺术素养,并且在印章的造型和格局等方面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这就可以作为鉴定名家款识的一个重要因素,壶友们鉴别名家款识的时候,可以关注以下特点:

印章制作十分考究

名家的印章,要么是本人所制,要么就是请篆刻名家专制,明显有艺术品位和灵韵。而伪印章则难以体现那种艺术和灵韵,多呆滞无神。

印章形式使用合理

有的名家在同一个紫砂壶上会使用两方甚至两方以上,不同形式的印章,除了印章的设计很考究以外,钤印的位置也是十分讲究,就算数量多,样式不一样,但整体上却还是显得非常和谐统一。

如何鉴别紫砂壶

在熟悉掌握了紫砂壶名家款识的各项特点后,相信壶友对鉴别紫砂壶的款识有了一定的基础。然而,鉴定壶的真伪,除了要从壶的款识上鉴别,还得从壶的造型风格、制作标准、泥料的特征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辨。

形:指紫砂壶的形状款式。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它汇集了历代名家们的智慧和结晶。紫砂壶的形体现出制壶者的思想和文化底蕴,审美观念,是一种艺术的意境。一般来说,壶的嘴、盖、把、身、流等各个部位都应比例协调,百看不厌。

款:鉴赏紫砂壶款有两层意义:一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二是鉴赏镌刻诗词的书画及印款。壶款不但能够体现紫砂壶的流派和风格,还是鉴定壶的价值的重要依据;一把好紫砂壶,壶身上的诗、词、书、画都能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

泥:紫砂壶的好坏和用泥的品质、品种都有很大关系。紫砂泥细分品种有很多,差别也很大,很多名家制壶的泥料在市面上是很难见的,名家用的泥料都是经过自己特殊加工而成,有些甚至是祖传留下的独门泥料,所制的紫砂壶都有独特的质感。

功:指两个方面,一是制壶者的功力,二是紫砂壶的实用功能。前面说过鉴别紫砂壶的好坏决不能仅注重造型之美,而忽视功能为用之美。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在制作的过程中表达不出紫砂壶独有的特性,所制的壶甚至能败坏一壶好茶,成为中看不中用,这样的壶为行家里手所不能接受,形再美也算不上是一把好壶。

如何鉴别全手工紫砂壶

价格方面,很多卖家把几百元的紫砂壶都标为全手工壶。大家可不要上当啊,这样的价格是不可能买到全手工紫砂壶的,一般价格在1000元以下的紫砂壶除个别小品壶以外,基本都不是全手工壶。

印章位置,有些制壶者为了让藏家更容易区别全手工壶,特别印章做在壶的内壁(如下图所示),这样的紫砂壶基本上可以判定是全手工壶。

工艺方面,全手工壶是由泥片打平后,根据壶的形状切好后再围起成壶身(也叫身筒),所以壶的身筒上会有泥片接头。因为壶身外的接头可以通过手工处理掉,壶里面因为有的地方看不到,一些工具也用不上,所以很难处理平整。这个时候你就可以眼睛去看、用手去摸。(如下图所示部位)越往上看不到的部位,会越明显,用手一摸至上而下会有个条状的皱折突起。

壶内的处理,全手工壶的壶内壁如果不多加处理的话会出现一种自然的皱折,而半手工壶通常是一些人工刮的痕迹。但有时候为了让壶内显得更平整、好看一些,制壶者在制作全手工壶时也会刮一下,这样的话这点就没办法区分了。下面有两张图作为对比。

六、紫砂壶的好处

1、能持久保持茶香浓郁。

紫砂茶壶嘴小,壶盖紧密地贴着壶身,加上壶的内壁较粗糙,这都能有效地防止香气过早消散。

2、能稍微延缓茶汤的霉败变馊。

紫砂茶壶里外都不施釉,保持微小的气孔,透气性能好,但又不透水,并且有较强的吸附力。所以保持茶叶中芳香油遇热挥发而形成馨香,提高茶汤的晚期酸度,起到杀菌作用。

3、保温时间长。

紫砂茶壶由于壶壁内部存在着许多气泡,气泡里又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这些空气形成了一层绝缘体,能有较地保持温度。

4、不易因温差而爆裂。

紫砂茶壶适应冷热急变能力佳,有缓慢的传热性,不易因突变而爆裂。

七、紫砂壶如何开壶

紫砂壶开壶之水煮法(首推)

水煮法运用于泥土味重的紫砂壶,水煮法的步骤比较复杂。但是效果很好,一般好的紫砂壶都会用这个方法开壶。

1、热身:清水煮壶

首先彻底清理紫砂壶的污渍(包括遗留的金沙、沙粉等),用沸水内外冲洗一次,然后干净的壶巾沾清水细细擦净,然后待壶自然风干。然后将茶壶放进没有油渍的煲,加3倍高度的水(清水的量以淹过壶1寸许即可)煮两小时,这样茶壶的泥土味及火气都会去掉。

2、降火:豆腐煮壶

将壶捞出来后,待壶体及茶配件自然冷却至常温之后,将豆腐放进茶壶内(建议用老豆腐因为吸附性强),填装时稍微压紧,避免豆腐在水煮沸之后跑出壶体。填装完毕后,放入冷水内,加热至沸腾,大概煮1小时直至厨房内充满豆腐香气后,再等待约5~10分钟即可。

因为豆腐所含的石膏有降火的功效,此步骤目的就是去紫砂壶的火气(因为窑烧的关系,有人认为壶的“火气”很大,在正常使用之前,应该给紫砂壶降火清火),而且可以将茶壶残余的物质分解。

3、滋润:甘蔗煮壶

将豆腐煮好的紫砂壶捞出来,用清水洗净,自然冷却到常温。将甘蔗切开后,放在煲内(没有甘蔗,可以放些糖),然后再煮1小时,直至空气弥漫甘蔗香味5~10分钟即可。甘蔗的天然糖分,能够让茶壶得到前所未有的滋润。

4、重生:茶叶定味

确定你以后要用此茶壶泡的茶,一把壶只泡一种茶叶(原因下面会注释),重新在锅内加入冷水一同放上选定的茶叶和壶,再次煮沸,等空气弥漫茶叶香味后约10分钟,将壶捞出,用锅内的茶叶稍稍用力去摩擦壶体和壶盖数分钟,最后用温水把壶洗干净即可。

此步骤的目的就是“定味”,确定今后该壶所泡的茶种类。这样茶壶便不再是“了无生气”的死物,脱胎换骨后,吸收了茶叶精华,第一泡茶已经能够令茶人齿颊留香。

紫砂壶开壶之浇淋法

1、清理污渍:将壶里壶外、壶配件清理干净,后冲淋热水,可兼具去霉、消毒与暖壶三种功效。

2、开始泡茶:趁热擦拭壶身泡茶时,因水温极高,茶壶本身的细孔会略微扩张,水气会呈现在茶壶表面。此时,可用一条干净的细棉巾,分别在前面几泡的浸泡时间内,分几次把整个壶身拭遍或者持软毛牙刷沾上牙膏,将全壶内外彻底刷上几遍后,以热水冲去泡沫,即可去除土味及蜡质。这种方法可利用热水的温度,使壶身变得更加亮润。

3、反复冲泡:前几泡冲倒掉,不宜饮用。冲倒数泡后紫砂壶的火气都几乎除尽(虽然没办法像第一种方法那么彻底),接下来就是日常保养啦!

浇淋法的优点是简单方便,在茶桌上即可操作,不必“动鼎动灶”,缺点是效果不如水煮法彻底。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时间和把握度,不要轻易的使用第一种方法,而应该选择浇淋发。

但对待十分贵重的紫砂壶,在开壶的时候更是应该格外的谨慎对待,建议选择第一种水煮法。下面再介绍一种简易法,用于那些价格不贵、不名贵的紫砂壶开壶就好,并且这种方法也可以鉴别紫砂壶是否被打过蜡、皮鞋油或壶的泥料中是否掺了假。

紫砂壶开壶之简易法

1、用清水、牙刷洗净新紫砂壶表面的尘灰和壶内里的陶屑,切记不可使用任何洗涤剂和消毒剂。

2、把壶放到平底锅的温水中,然后用小、中火把温水煮沸,沸腾5分钟后放入1-3两茶叶,最好是你准备这把壶喝什么茶就用什么茶叶,等待10分钟后就可熄火。如果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水面有油花或闻到异味,说明此壶可能被打过蜡、皮鞋油或壶的泥料中掺了假。注意:过程中一直要保持水面漫过壶且不要让壶碰撞到锅壁。

3、待熄火冷却5分钟后,可再次点小、中火将此茶水煮沸,茶水沸腾15分钟后即可熄火,用余热焖壶10分钟。然后再重复一次,将壶和茶水一起冷却3-5个小时,再取出壶用清水冲洗,用干净布擦干壶身,新壶自然晾干后即可以正常使用了。

这样的最发可使新壶泥土味去尽,也可以去掉壶的“炉火”,同时也使新壶初次受到比较彻底的滋养,可打通壶身气孔。但是使用简易法开壶后的壶,头6天泡茶味道不怎么好是属正常现象。另外无需在开壶过程额外加豆腐、甘蔗等东西。因为此类东西一起煮会让你无法判断此壶是否有被打过蜡、皮鞋油或壶的泥料中是否掺了假。

总的来说,紫砂壶的保养是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以上内容就是今天土巴兔小编和大家分享的紫砂壶的保养的主要内容了,更多有关“紫砂壶的保养”的资讯文章,请继续关注土巴兔装修网。

紫砂壶名家有哪些

没有张顺仙的做紫砂壶。

高级工艺美术师、工艺美术师、助理工艺美术师、技师、员:

李碧芳、葛明仙、曹婉芬、何挺初、夏俊传、程辉、周尊严、咸仲英、徐南、蒋新安、史国富、汤鸣泉、刘建平、高建芳、许艳春、杨勤芳、范永良、陈建平、顾道荣、顾治培、吕俊杰、陈国良、江建翔、吴群祥、储集泉、吴小楣、方卫明、施小马、吴培林、尹祥明、倪顺生、高丽君、黄自英、张庆臣、丁洪顺

徐维明、葛陶中、王小龙、范建军、张振中、邵顺生、王生娣、房玉兰、范其华、徐元明、刘凤英、书钟云、王涛、蒋小彦、李群、李霓、方华萍、钱祥芬、顾美群、范早大、葛军。

顾婷、鲍月兔、束凤英、束旦生、李美金、施秀春、吴亚亦、李慧芳、胡洪明、孙伯春、胡永成、周定华、蒋竟峥、赵良、李斌、蒋雍君、王品荣、王国祥、鲍利安、吴亚克、桑黎兵、唐永才、王三大、沈建强、顾建芳、陈洪平、吴祥大、顾斌武、徐雪娟、范志思、孙志平、顾卫芬、夏淑君、孙洪源、崔国琴、吴淑英、吕俊庆、范友良、高湘君、恽益萍、庄玉林、曹燕萍、张志强、史小明、王秀芳、廖西九、葛韬、强德俊、李国林、朱新洪、陈成、吴建林、许华芳、徐青、韩小虎、怀其芳、陈乐林

谈跃伟、毛文杰、何燕萍、王福君、范乃芝、董开生、徐秀文、范荣伯、周志和、钱菊华、范亚琴、范丽华、范卓华、周荣金、沈龙娣、张菊芳、鲁浩、周晓琴、沈菊芳、史科琴、王小军、吴开浒韩洪玻、马新勤、张海平、陈品寿、诸婷园、李霞、李铭、徐萍、方幼琴、俞晓芳、蒋华仙、姜新伟。

史志鹏、夏沦州、沈惠芬、李兆濂、陈凤妹、张红芬、蒋顺英、王亚琴、李洪新、牛惠芬、徐玉芳、冯希雅、鲍肩钧、周坤生、周志之、谈碧云、吴亮屏、周鹏里。

董健、汤杰、毛丹、马志远、赵洪生、张树林、魏志云、吴奇婉、杨义富、鲍正兰、徐新妹、高建华、张毅、徐雯、吴贞裕、徐颐、朱斌、吴曙峰、徐益勤、邵家声、郭超钢、江云祥、潘俊、吴建强、顾秀娟、陈国宏、吕黛琳、诸葛逸仙、许宏俊、万根法、孙志琴、毛顺洪、宋宝娟、蒋金凤、王联芳、唐六琴、史顺强、张剑、李元军、刘友良、冯余妹、刘伟清、史学明、唐刚、吴介春、王惠中、蒋淑希、张梅珍、黄孟君、鲍志娟、王亚军、周新保、尹红娣、唐朝红、孙立强、蒋建明、张菊萍、汪梅芳、唐朝君、吴顺华、顾晓斌、史建忠、方伟琴、顾学中、陈国芳、顾跃鸣、夏逸民、李玮、潘岷、张哲伟、高俊、闵璐、姚志泉、黄丽萍、范建荣、蒋丽雯、范建华、梅宝玉、何健、倪建军、赵曦鹏、咸晴、吴文新、秦志荣、蒋建军、赵明敏、华健、刘锡芬、储峰、鲍利民、陆军、唐可、薛卫平、方小龙、邵毓芬、周洁萍、绍伟民、潘跃明、任惠芬、许爱华、顾建军、罗泽南、毛子健、唐朝霞、何叶、鲍正平、朱峰海、殷惠娟、周菊芳、吴燕群、姚志源、周辉、鲍雯君、杨俊、费寅媛、鲍庭愽、吴娟、毛春英、王珂钧、李涵鸣、范中明、吴奇敏、吴幼波、朱鸿钧、曹奇敏、蒋艺华、葛昊翔、朱亚琴、赵江华、勇跃骏、鲍燕平、董亚芳、朱其大、周勤媞、朱永忠、曹建国、鲍青、陈依群、鲍玉美、王潇笠、钱建生、廖江玲、史建平、苗春洪、周伟君、孔晓明、邵沛华、王龙海、顾勤、汪叶、张幼科、邵逸平、汪成琼、张晓蕾、范仁良、吴志强、王耕兰、尹月华、俞荣骏、钱午生、王杏君、周波、曹燕锋、黄云云、吴小萍、谭晓燕、陈顺培、刘剑飞、顾幼之、范伟群、范卫强、袁国强、高嫣、范颖、曹宇宏、周婷、沈彩娥、张生荣、蒋淡滨、夏立、蒋才源、钱菊萍、沈琳、谭晓君、徐立、唐伯琴、周其坤、范黎明、王奋良、刘建芳、潘小忠、钱一清、朱丹、葛桓、黄顺法、史银芝、胡敖君、黄旭峰、堵江华、沈寅华、顾中南、鲍峰岩、吴秋文、徐志倩、张志清、范国歆、鲁新华、吴芳娣

吴东瑾、王敏、蒋秀娟、袁立新、范志强、范淑娟、倪小根、高晓东、张琴芳华建民、庄玉芳、范年丰、唐燕萍、唐建林、周永刚、闵亚萍、潘锡娟、刘小清、朱伟、陆巧英、周宇杰、孙伟娟、朱朝辉、鲍红霞、董逸明、张琴芳、宗志仙、葛二林、杨维高、刘俊、洪华平、汪国平、张炜、吴云峰、许梅英、周孝忠、马群东、范建中、许仲、蒋泽军、周建英、杨逸雯、沈和平、束群、张利琴、华珊、邵俊芬、朱彬、范红英、朱敏、高峰、张彩英、范泉明、吴婷婷、周立民、黄伟峰、周志君、顾磊磊、周寅福、吴军、高凌云、陈一平、吴亚萍、王桂芬、曹洁、蒋亚萍、赵孟君、徐小平、徐建芳、夏清萍、程琦、王芳、吴建明、秦永强、夏颖、顾建明、张健、潘涛、濮雪娟、刘小敏、赵雪琴、何建新、蒋建亚、余其大、金全大、周国民、孔春华、杜秋、李惠芳、潘一清、陈卫明、张子威、罗伯平、吴优良、邵国亮、高建忠、秦利君、潘育民、张静、万陶、曹敏敏、高卫忠、葛小燕、王春、俞震、许学芳、谢明晖、谢芳、卢永强、蒋旭初、刘红仙、蒋小军、陈米军、林军、赵志琴、范宜娟、刘建军、何洪生、陈江其、任永芬、秦幕云、高伯南、刘晓清、张顺荣、蒋李军、崔龙喜、陈玉良、陈付天、王俊宏、吴小军、陈惠红、张寅、陈正初、杭兆强、范小龙、冯杏华、周庚大、丁益民、张丽娟、徐兰军、刘国亚、瞿斌、陆利华、万新洪、顾小丽、汪成林、胡欣、陈春芬、李卫明、高建鹏、汪成友、周小明、李惠强、范小君、范秀红、范顺君、顾新军、王春明、赵信军、孟晓军、蒋岳良、徐健、徐荣飞、贺洪清、周峰、钱兴洪、宋小卫、范建强、刘军华、贺洪梅、范学群、李古平、孙金立、陈国伟、费明华、蒋懿芬、袁朝舟、承健、蒋立军、魏柏柯、吴建平、吴芳、许敏芳、许归娟、王利君、徐俊、张伟军、范杏华、陈云峰、陈云岭、尹建新、沈忠英、邵美芳、杨伟清、刘军、周春风、华雪琴、李伟、周冠华、殷才平、蒋云芳、周益军、刘剑锋、张丽雅、虞宏、蒋益军、陈顺根、强济人、范锡军、胡立敏、吴赛春、周品鑫、祁玉林、范海燕、吴林娣、冯志明、羊建鹏、潘伟明、周志新、钱雪妹、吴利群、汤泽新、高永伟、周建忠、管新平、杭丽清、华建忠、孙红英、尹旭峰、周立新、徐芳、姚雅勤、张家林、董彩芬、冯洪君、赵军、李金林、周小凤、王国良、王银芳、杭锋、胡朝君、蒋瑞峰、吕亚君、冯云华、朱荣妹、蒋淑萍、马永强、蒋泉芳、朱叶新、尹霄荣、陆志云、蒋峰、王云云、谈跃芬、许国强、周永纲、耿银风、谢明、史伟曙、庄永忠、钱亚斌、程鹏、吴国春、徐暗华、张昕金、江勤祥、徐跃、杨秀芬、范晨亚、朱新南、何馨、蒋志强、冯群星、万亚钧、魏文星。

古代制作紫砂壶的名家都有哪些人

陈壶根据各类紫砂史籍资料整理的明、清时期紫砂历史名人资料,介绍供您参考。

【金沙寺僧】

明成化、弘治年间宜兴湖金沙寺和尚。明代周高起在其著作《阳羡茗壶系》中认为金沙寺僧是最早制作紫砂壶的人。

【供春】

又名龚春,江苏宜兴人,明正德年间宜兴紫砂陶工艺开创者之一,其事迹在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许次纾《茶疏》及清吴骞《阳羡名陶录》中均有记载。供春初为学使吴颐山家僮,随吴攻读于宜兴金沙寺中。据传供春学金沙寺老僧,淘细土抟坯,制成砂壶。壶内外隐见手指螺纹,制品敦庞周正,栗色如古金铁,世称“供春壶”。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一件供春款树瘿壶,造型仿树瘤,壶身把柄一侧刻篆书“供春”二字。据考证此壶原为清末翰林、大收藏家吴大所藏,原缺壶盖由裴石民后配。但因供春壶历来多有仿制,故此壶的真伪尚有争议。

【董翰】

号后溪,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陶名家。据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载,董翰、赵梁、元畅、时朋是继供春之后制壶四大家。董翰制壶一改寺僧、供春以来的古拙风格,始造菱花式壶,极尽工巧。《阳羡名陶录》认为四家中,董翰作工“文巧”,其余三家“多古拙”。

【赵梁】

又作赵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阳羡名陶录》记赵梁所制茗壶多为提梁式,作品以古拙著称。据说明代砂壶中的提梁式,就是首先由他创制的。

【元畅】

又作元(玄)锡、袁锡,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

【时朋】

又作时鹏,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紫砂制壶四大家之一,时大彬之父。

【李茂林】

名养心,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初年宜兴紫砂陶名家。因家中排行老四,又擅长制作小圆砂壶,人称“小圆壶李四老倌”。清嘉庆《宜兴县志》称其所制之壶“妍妙在朴致中,世称名玩”。他的作品不加款署,仅朱书号记。另据明人周高起考证,在李茂林之前,紫砂壶都直接放入缸窑烧造,不用匣钵封闭,“不免沾釉泪”,自李养心始,壶“乃作瓦缶,囊闭入穴”,是紫砂壶装烧方法的一大改革。

【时大彬】

号少山,江苏宜兴人,时朋之子,明万历至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与时人李仲芳、徐友泉有“壶中妙手称三大”之誉。大彬初仿供春制大壶,后受文人饮茶理论启发,改做小壶。他善用各色陶土,对泥料的加工配制、成型技术、造型设计、铭刻款识等均有研究和改进,作品“砂粗质古肌理匀”,“不务妍媚,而朴实坚栗,妙不可思”,使紫砂工艺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时人许次纾《茶疏》云:“昔时龚春制壶,近日大彬所制,大为时人宝惜,盖皆以粗砂制之,正取砂无土气耳,随手造做,颇极精工。”时大彬壶上铭款甚为讲究,为端丽的楷书,用竹刀刻成,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中说其“书法娴雅,在《黄庭》《乐毅》帖间,人不能仿,赏鉴家用以为别”,并称其为“大家”。“大彬”款紫砂壶传世品很多,近年又屡有出土,如江都县丁沟镇明代曹姓墓中出土的朱砂六方壶,无锡明代翰林学士华师伊墓出土的三足圆壶等。

【李仲芳】

江苏宜兴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李茂林之子,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由古朴渐趋精巧,清初人认为他的“小圆壶形制精绝,又在大彬之右”(阮葵生《茶余客话》),《阳羡茗壶赋》作者吴梅鼎评价李仲芳壶有“仲芳骨胜而秀出刀镌”。《阳羡茗壶系》中说:世所传大彬壶,也有仲芳作,大彬见而赏之并自署款的。所以当时有“李大瓶,时大名”之说。

【徐友泉】

名士衡,江苏宜兴人,一说为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时大彬弟子,“壶中妙手称三大”者之一。他原非宜兴制陶世家子弟,但因有造型艺术天赋,为时大彬赏识,纳为弟子。徐友泉善制汉方、扁觯、小云雷、提梁卣、蕉叶、莲方、菱花、鹅蛋等多种器形,所配泥料有海棠红、朱砂紫、定窑白、冷金黄、淡墨、沉香、水碧、榴皮、葵黄、闪色、梨皮等多种色调,文献评价他的作品“种种变异,妙出心裁”。清人吴梅鼎在《阳羡茗壶赋》中写道:“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而从心,技而进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把徐友泉称作穷变化、集大成的一代宗匠,可谓备极推许。其子继承父业制陶,时人并称“大徐”“小徐”。

【欧正春】

名子明,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制瓷名家,时大彬弟子,“宜钧”的创始者。他以白泥或紫泥作胎,仿宋钧窑瓷器造型及其乳浊釉,器型有盆、奁、架、瓶、盂、尊、炉等,釉色以天青、天蓝、芸豆红等居多,亦见葡萄紫、灰蓝色等珍贵品种,世称“欧窑”,制品称“宜钧”。《阳羡名陶录》评介欧正春作品“多规花卉果物,式度精妍”,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制陶艺术归为“雅流”。

【邵文金】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记其仿制时大彬所作汉方式样的砂壶,技艺独绝。

【邵文银】

又名亨裕,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弟子,清吴骞《阳羡名陶录》只录其名。

【蒋伯】

名时英,原名伯敷,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时大彬弟子。吴骞《阳羡名陶录》评其人“因附高流,讳言本业”,又评所作陶器“坚致不俗”。张燕昌在《阳羡陶说》中记曾见其作,相传为大收藏家项墨林确定式样的“天籁阁壶”。

【陈用卿】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阳羡名陶录》记其作品“式尚工致,如莲子、汤婆、钵、盂、圆珠诸制,不规而圆,已极妍饰”。器上落款为仿钟太傅笔意,再用竹刀刻之,具有浓厚书卷气。

【陈信卿】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匠,仿时大彬、李仲芳等人所制的紫砂器,作品坚瘦工整,雅自不群。

【陈光甫】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手,时大彬的入室弟子。早年一目失明,但仿制古器仍能达到具体而微。《阳羡茗壶系》评之为“雅流”。

【陈仲美】

江西婺源人,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陈仲美原在景德镇制瓷,因从业者甚多,不易成就,遂赴宜兴制紫砂器。他的作品别具一格,所制茗壶有的摹状花果,并缀以草虫,有的壶上装饰龙戏海涛,龙伸爪出目,传神生动。除茶器之外,陈仲美制作的香盒、花杯、狻猊炉、辟邪镇纸,均精雕细刻,大大开拓了紫砂陶的制作范围。他雕塑的紫砂观音像,庄严慈悯,神采如生。可惜的是这位“智兼龙眠、道子”的艺术家,竟以“心思殚竭”而英年早逝。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所做之壶列入神品。

【沈君用】

名士良,江苏宜兴人,明万历时宜兴紫砂陶名家。沈君用自幼即因善制陶而闻名,时人称其为“沈多梳”(多梳,即还未束发成年的意思)。他擅长配制紫砂泥料,作品多浮雕装饰,玲珑剔透,虽不尚正方正圆,但接缝处准确严密,不苟丝发。《宜兴县志》记沈君用是继供春、时大彬后,与徐友泉、陈用卿、徐令英同列的制壶名手。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和陈仲美的作品同列为神品。

【邵盖】

明万历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将其列入“别派”。被列入别派的还有同期的周后溪、邵二孙,以及天启、崇祯年间的宜兴紫砂陶工匠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生、承云从、沈君盛等人。书中还说他们的生平见于汪大心《叶语附记》。

【陈辰】

字共之,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他善于在砂壶上镌刻铭款,时人制成的壶多请他镌款文,被称为“陶家之中书君”。《阳羡茗壶系》将其列入别派。

【徐令音】

江苏宜兴人,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宜兴县志》记:“若徐友泉、陈用卿、沈君用、徐令音,皆制壶名手也。”说明他的制壶技艺可与徐友泉等人相比拟。《阳羡名陶录》认为他可能就是徐友泉之子“小徐”。

【项不损】

名真,浙江嘉兴人,明天启、崇祯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它是嘉兴名族项氏后裔,曾以诸生贡入国子监。吴骞《阳羡名陶录》认为项不损制作砂壶乃文人偶尔寄兴之作。他所制之壶质朴雅致,款识书法有晋唐风格,水平高于时大彬、李仲芳诸家。

【沈子澈】

江苏宜兴人,也有说是浙江桐乡人,明崇祯末年宜兴紫砂陶名手。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云其制壶古雅浑朴,曾为他人制菱花式壶,镌铭曰:“石根泉,蒙顶叶,漱齿鲜,涤尘热。”《阳羡名陶录》称其为“明季一名手也”。

【陈子畦】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宜兴紫砂陶工匠。《阳羡名陶录》记其最善仿徐友泉,制品为时人珍爱。又有人说他是清初紫砂名家陈鸣远之父。

【惠孟臣】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清人的著述里对于他的壶艺评价不相一致,如张燕昌《阳羡陶说》云其壶款识笔法不俗,做工则远不及时大彬。《阳羡名陶录》作者吴骞记其收藏的孟臣制壶,风格古朴,底刻唐人诗句及署款行书10字,笔法似唐代书法家褚遂良,认为惠孟臣“亦大彬后一名手也”。惠孟臣以善制小壶出名,制品精妙,为时人所赏识。清初施鸿保在《闽杂记》中称:“漳泉各属,俗尚功夫茶,茶具精巧,壶如胡桃者,名孟臣壶”说明他制作的此类小巧的茗壶乃功夫茶必备的茶具。

【项圣思】

不见史载,但其所遗作品紫砂桃杯,现收藏于南京博物院。杯呈朱砂紫色,劈半桃为杯,枝作把手,枝叶缠蔓,桃叶脉络毕现。桃杯口沿外刻七言诗两句,诗下署“圣思”二字,并钤“圣思所作”阳文小印一枚。这件作品精巧玲珑,技艺独绝,是紫砂器中极为少见的珍品。杯托为民国名手裴石民1924年配制,上有收藏家储南强所写题记,他写道:“圣思相传为修道人,姓项,能制桃杯,大于常器,花叶干实无一不妙,见者不能释手……”这可能是有关项圣思的惟一记载。

【陈鸣远】

名远,号鹤峰、鹤、壶隐、石霞山人。江苏宜兴人,清初宜兴紫砂陶名家。《宜兴县志》称陈鸣远是近百年来壶艺成就第一名手。他长于雕塑,善于巧妙调配泥色,是一个善翻花样、塑镂兼长、技艺精湛的大师。作品类型广泛,既有茗壶茶具类,也有文房雅玩类。清人张燕昌在《阳羡陶说》中记述:“鸣远手制茶具雅玩,余所见不下数十种。”有天鸡壶、海棠杯、诰宝壶、花尊、菊盒、香盘、什锦杯、砚屏、梅根笔架、莲蕊水盂以及各种瓜果小品等,均文丽工雅,款识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誉者以为“堪与三代古器并列”。他的作品名扬中外,名士公卿争相求购。

【惠逸公】

清雍正、乾隆时宜兴紫砂陶名匠。其制壶技艺与明末名家惠孟臣相伯仲,世称“二惠”。孟臣制品浑朴工巧俱备,而逸公则长于工巧一类。款识书法楷、行、草俱备,且竹刀、钢刀并用,陶刻作品甚佳,非乾嘉后辈所能及。

【华凤翔】

江苏宜兴人,清康雍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匠。善仿古器,制品精雅而不失古朴,兼长紫砂炉。

【许龙文】

清雍乾年间宜兴紫砂陶工匠,技艺受陈仲美、沈君用影响,所制多花卉象生壶,壶底常刻一方印,一曰“龙文”,一曰“荆溪”。

【葛明祥、葛源祥】

清乾隆、嘉庆年间宜兴丁蜀镇制瓷名家。兄弟二人继承明万历年间欧窑仿宋的传统,继续烧制“宜钧”瓷器,釉色灰中晕蓝,较欧窑更甚一筹,器型多瓶、罐、盆、盂。

【陈鸿寿】

字子恭,号曼生。浙江杭州人,清乾隆至咸丰年间书画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他诗书画皆精,并擅长紫砂壶设计。陈鸿寿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任溧阳知县期间,设计了紫砂史上著名的曼生十八壶式,请杨彭年、邵二泉等当地名家制作,又由曼生及其幕中好友题刻诗句铭文,作品世称“曼生壶”。曼生壶的造型有石铫、横云、井栏、合欢、却月、半瓦当、方山、瓜形、覆斗等,铭文或切壶切茶,或取自商周青铜器,或为历史典故、座右铭等。壶底多有阳文篆书印“阿曼陀室”,并有“彭年”“二泉”等印鉴。陈鸿寿对紫砂壶艺的贡献,在于使书画与篆刻第一次以装饰的面目出现于紫砂壶身,并导致了紫砂壶造型艺术的创新,几何形体由此开始,造壶艺术自此呈现出“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新气象,而“曼生壶”也为后世收藏家、茶艺家所珍爱。

【邵二泉】

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擅长制壶并在壶上镌刻铭文、款识。曾于嘉庆二十一年与陈鸿寿合作制作“曼生壶”。道光年间曾为邵景南制作的壶刻铭款。

【杨彭年】

江苏宜兴人,一说浙江桐乡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他善于配泥,随手捏塑,其壶或浑朴厚重,或玲珑秀巧,均具天然之趣。他是陈鸿寿“曼生壶”的主要合作者,陈还为他题赠斋号“阿曼陀室”。杨彭年传世作品多有“阿曼陀室”“杨彭年制”“彭年”等印记。

【杨宝年】

又名葆年,字公寿,清嘉庆年间宜兴紫砂陶名艺人,杨彭年之弟。善制茗壶,尤善捏制之法。曾为陈鸿寿制壶,所选泥料均为名贵的天青泥,紫檀色中微泛蓝,精光内含,温润如玉。

【杨凤年】

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女艺人,杨彭年之妹。善配泥色,作品构思巧妙,浮雕精美。其传世品竹段壶,壶体、执柄均作竹节形,并饰以浮雕竹枝竹叶。杨凤年也曾为陈鸿寿制壶。

【瞿应绍】

字子治,一字陛春,号月壶,晚年改号瞿甫、老治,室名“毓秀堂”。清道光贡生,官至同知,为上海名士。工诗词、尺牍、书画、篆刻,最擅画竹,兰、柳亦工。又擅陶刻,尤好将自画竹梅及铭刻刻于紫砂壶上,人称“三绝壶”。曾与制壶名家杨彭年合作,壶柄上有“彭年”印记,有的作品请邓奎代笔书款。有《月壶题画》《月壶草》著作传世。

【朱坚】

字石梅,浙江绍兴人,清嘉庆、道光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善制锡壶及紫砂壶,所制壶式样多种,均玲珑秀美,风雅宜人。创制紫砂包锡工艺,常在砂壶或砂胎锡壶面上刻梅花和自作诗句及名士题咏。曾著有《壶史》一书。

【邵大亨】

江苏宜兴人,清道光、咸丰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邵大亨年少就享有盛名,他善于仿古,造型以浑朴见长,做工精湛。高熙在《茗壶说》中记述邵壶“肩项及腹,骨肉亭匀”,“嘴胥出自然,若生成者”,“口盖直而紧,虽倾侧无落帽忧”。邵大亨壮年便死于乱世,留存世间的茗壶寥寥无几,在清代时便已“一壶千金,几不可得”。其传器有“鱼化龙”“掇球”“风卷葵”“一捆竹”等式样,都已被视珍宝。

【黄玉麟】

江苏苏州人,清同治、光绪年间宜兴紫砂陶名家。黄玉麟曾受聘于金石收藏家吴大家,将吴氏收藏之青铜器、古陶器的造型、艺术特色融合入紫砂陶中。他制壶讲究泥料的选配,多圆式,作品莹洁圆润,精巧工整,鉴赏家珍之。现藏于宜兴文物陈列室的鱼化龙壶就是他的作品,壶呈紫红色,盖内有“玉麟”方印,盖上有龙头伸缩吐注,奇特灵妙。

【俞国良】

清末民国时宜兴紫砂陶名艺人,曾被吴大请去制壶,作品工精细巧,技艺纯熟,壶的体态雍容谨慎。他的作品红泥四方传炉壶曾于1932年获得芝加哥博览会的奖状,现收藏于宜兴紫砂工艺厂。俞国良的作品多钤“国良”“锡山俞氏”印。

【程寿珍】

自号“冰心道人”,近代宜兴紫砂陶名家。所作掇球壶犹如大、中、小三个圆球叠垒,端正稳健,口盖紧密,曾于1915年在美国举办的“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此后便有“价随身高”之誉。他所做的仿古壶特别粗,盖大而扁平,线型粗细对比得体,骨肉亭匀,气度不凡。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www.idaitao.com/zishahu/118425.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