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而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翘楚,更是承载着千年的茶文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紫砂壶的世界,感受其独特的魅力。
一、紫砂壶的起源与发展
(一)起源
紫砂壶起源于我国江苏省宜兴市,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据传,紫砂壶的发明者是唐代著名的茶圣陆羽。他发现宜兴的紫砂土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茶香等特点,便开始用这种土制作茶具。
(二)发展
宋元时期,紫砂壶逐渐流行起来。明清时期,紫砂壶的制作技艺达到了鼎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紫砂壶艺人,如供春、时大彬等。他们制作的紫砂壶,造型独特,工艺精湛,成为茶文化的代表。
二、紫砂壶的特点
(一)材质独特
紫砂壶的材质为紫砂泥,这种泥料产于宜兴,具有透气性好、吸附茶香等特点。紫砂壶的泥料分为紫泥、红泥、绿泥三种,分别呈现出紫、红、绿等颜色。
(二)造型多样
紫砂壶的造型丰富多样,有圆器、方器、筋纹器等。其中,圆器以圆滑流畅为特点,方器以线条刚劲为特点,筋纹器则以纹理清晰为特点。
(三)工艺精湛
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复杂,包括打泥、拍打、揉捏、塑形、刻花等环节。紫砂壶艺人需要具备高超的技艺,才能制作出精美的作品。
(四)文化内涵丰富
紫砂壶不仅是一种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艺术品。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如茶道、哲学、审美等。
三、紫砂壶的鉴赏方法
(一)观形
紫砂壶的形状要匀称、协调,线条流畅。可以通过观察壶身、壶盖、壶把、壶嘴等部位,判断其形状是否美观。
(二)摸质感
紫砂壶的质感要细腻、光滑。可以用手指轻轻触摸壶身,感受其手感是否舒适。
(三)闻气味
紫砂壶的气味要清新、自然。可以将紫砂壶放在鼻下轻轻嗅一嗅,感受其气味是否宜人。
(四)品茶
紫砂壶的茶香要浓郁、持久。可以用紫砂壶泡茶,品尝其茶香是否醇厚。
四、紫砂壶的保养方法
(一)清洁
紫砂壶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避免茶垢积累。可以用清水冲洗,然后用软布擦拭干净。
(二)晾干
紫砂壶清洗后要晾干,避免受潮。
(三)放置
紫砂壶要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四)定期保养
紫砂壶要定期进行保养,如用茶油擦拭等。
五、紫砂壶的市场价值
紫砂壶的市场价值较高,尤其是名家制作的紫砂壶。以下是一些影响紫砂壶市场价值的因素:
| 因素 | 说明 |
|---|---|
| 艺人知名度 | 著名紫砂壶艺人的作品价值较高 |
| 造型 | 独特、美观的造型会增加紫砂壶的价值 |
| 工艺 | 精湛的工艺会提升紫砂壶的品质 |
| 历史价值 | 具有历史价值的紫砂壶价值更高 |
| 稀有程度 | 稀有的紫砂壶价值更高 |
紫砂壶作为茶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了解紫砂壶的鉴赏方法和保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紫砂壶的纹理清新、圆润,视觉有亚光的效果,有众多分布均匀的细小类似金属光泽的颗粒。摸上去的手感细腻但不打滑壶盖转动灵活流畅,并发出轻微“丝丝”或者“沙沙”的悦耳的声音用盖子轻敲壶体紫砂壶敲击的声音清脆悦耳,声音短暂,敲击结束声音立刻停止。
鉴别紫砂壶方法:
1、壶的原矿颗粒要清晰。紫砂壶要有颗粒感。好壶的原矿颗粒看上去分布不均匀,比较自然。
2、紫砂壶是有杂质的,这些杂质通常表现为黑色颗粒,在壶表分布不均匀,所以很多真正的好壶出窑时比较难看。
3、紫砂壶体较重,拿在手上有分量感。
扩展资料:
紫砂的泥主要有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由于泥料的配比不同,还可以得到朱砂紫、栗色、海棠红等,故而紫砂泥也称“五色土”。
由于紫砂壶一般不施釉,全靠素面素心沟通茶人,那么肌理效果就成了选择的外观标准之一。有的则在生料中拌进熟料,烧成后在壶的表面出现橘皮的效果。要特别注意的是,一些壶表面打上人工包浆蜡质颜料,或壶内涂了墨汁充茶垢。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青年网-如何辨别紫砂壶优劣
果通俗一点来评判紫砂壶的优劣,就是这五个字了——泥、形、工、款、功,这里就来聊聊这精炼的五个字中透漏着紫砂壶优劣的那些奥秘吧。
1.“泥”
闻名于世的紫砂壶自然离不开它的制作技法的独特性,但其最根本的缘由在于其本身特殊的优越性能。在一些陶瓷专著里面有分析紫砂原材料的部分,都提到成分中含有氧化铁,也就是说含有氧化铁的泥。紫砂和紫泥不同,关键也不在于这氧化铁的有无,而在于紫砂中的“砂”。有科学依据显示,紫砂泥的分子成分不同于普通的泥,而且紫砂泥本身的结构也有着特异性。紫砂壶的优劣要是从根源上寻觅的话,就看其紫砂泥质的优劣。
2.“形”
在保存下来的各种器皿中,形状最为丰富的就数紫砂壶了,“方非一式,圆不一样”就是对它的赞誉,当然对于那些千姿百态的造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有关于艺术的社会功能其初衷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人是各式各样的,进而他们的心理也各式各样,那么他们的审美也迥然不同。不过,“古拙”的耐看且有着“淡泊平和”的意境,所以自认为古拙最佳。其实紫砂壶的造型设计靠的不过是一种感觉,使之达到一种“均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用在评价紫砂壶之形上再贴切不过了,就像是他们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
3.“工”
事实上,艺术品之间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就好比紫砂壶的造型技法其实与国画的工笔技法有着异曲同工的妙处。也就是说紫砂壶的形体构成也讲究其点、线、面等元素,在紫砂壶成型的过程中有着严谨性不能含糊。一把合格的壶,成型的工艺要求一般都有其特殊性,注意分寸上的规则变化才可知那“工”到底如何了。
4.“款”
不要意外,款就是款识,比如紫砂壶上面的一些诗画或者题词等等。鉴别一个壶的优劣对于它上面的款自然也有鉴赏。款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个分支,拥有着“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特点。这也看得出,欣赏一把好壶会带来美的享受。
5.“功”
功即说的是紫砂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新品层出不穷致使有些制作艺人只讲究造形美而忽视功能美的现象,这样会直接影响紫砂壶功能的发挥,到最后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事实上,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于紫砂壶具有很强实用性。它的“艺”全在“用”中,一旦“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了,所以紫砂壶的功能美不容小觑。
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一是“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近代许多陶瓷专著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其结构也不尽相同,有着细微的差别。这样,由于原材料不同,带来功能效用及给人的官能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功能效用好的则质优,不然则质差;官能感受好的则质优,反之则质差。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按泥的色来分,大至有黑泥、深紫泥(俗称“拼紫”)、浅紫泥(俗称“普紫”)、红泥、米黄泥、绿泥六种。两种以上的泥混合或者加入化工呈色济,又可产生许许多多的泥色。近年来,冻梨泥色、墨绿泥色、古铜泥色,就是这样产生的。但不管怎样,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官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抚摸,让手感舒服,达到心身愉悦的目的。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物件,就如摸玻璃质器物——黏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手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近年来时兴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二是“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社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人,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茶道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平和,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要知道,艺术品乃是作者心境之表露,修养之结果,不是其他所能替代得了的。所以,大可不必模仿。历史上遗留下来许多传统造型的紫砂壶,例如石铫、井栏、僧帽、掇球、茄段、孤菱、梅桩、仿古等等,乃是经过年代的冲刷,遗留下的仅存的优秀作品,拿今天的眼光看,仍然在闪烁发光。现在许多艺人在临摹,也是一人一个样,各不相同。譬如石铫壶,据不完全统计,就有一百多种,原因就是古今的艺人们,都把自己的审美情趣融进了他们的作品之中。说起“形”,人们常把它与紫砂壶艺的流派相并提,认为紫砂壶流派分“筋囊”、“花货”、“光货”等,其实,这是极无分析的办法。道理很简单,就如戏剧表演家的流派分类,不能以他演什么戏而定,而应以他在戏剧表演中追求的精神境界而定。所以,同样花货中有人追求古拙,有人追求清秀,也有人追求趣味。艺术家在他们的艺术生涯中,一旦艺术成熟,必然形成他的个人风格,几个相差无几的个人风格凑在一起,就成了流派。艺术讲究的是感觉。一把紫砂壶造型的优劣,全凭个人的感觉,作壶的讲“等样”、“等势”,就是造型学讲的“均衡”。讲许多高深的理论,很可能越讲越讲不清。不是有句俗话:“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吗?艺术上的感觉,全靠心声的共鸣,心灵的理解,即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三是“工”:中国艺术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例如京剧的舞蹈动作,与国画的大写意,是属于豪放之列;京剧唱段与国画工笔,则属于严谨之列;而紫砂壶成型技法,乃与京剧唱段、国画工笔技法,有着同工异曲之妙,也是十分严谨的。点、线、面,是构成紫砂壶形体的基本原素,在紫砂壶成型过程中,必须交待得清清楚楚,犹如工笔绘画一样,起笔落笔,转弯曲折,抑扬顿挫,都必须交待清楚。面,须光则光,须毛则毛;线,须直则直,须曲则曲;点,须方则方,须圆则圆,都不能有半点含糊。否则,就不能算是一把好壶。按照紫砂壶成型工艺的特殊要求来说,壶嘴与壶把要绝对在一直线上,并且分量要均衡;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这也是“工”的要求。四是“款”:款即壶的款识。鉴赏紫砂壶款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意思是鉴别壶的作者是谁,或题词镌铭的作者是谁?另一层意思是欣赏题词的内容、镌刻的书画、还有印款(金石篆刻)。紫砂壶的装饰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一部分,它具有中国传统艺术“诗、书、画、印”四为一体的显著特点。所以,一把紫砂壶可看的地方,除泥色、造型、制作工夫以外,还有文学、书法、绘画、金石诸多方面,能给赏壶人带来更多美的享受。历来,紫砂壶是按人定价,名家名壶身价百倍。在商品社会尤其显得突出。这样,市场上就容易出现许多模仿名家之作,伪造的赝品屡见不鲜,选购名壶尤其须要小心。五是“功”:所谓“功”是指壶的功能美。近年来,紫砂壶新品层出不穷,如群星璀璨,目不暇接。制壶人讲究造型的形式美,而往往忽视功能美的现象,随处可见。尤其是有些制壶人自己不饮茶,所以对饮茶习惯知之甚少,这也直接影响了紫砂壶功能的发挥,有的壶甚至会出现“中看不中用”的情况。其实,紫砂壶与别的艺术品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品,它的“艺”全在“用”中“品”,如果失去“用”的意义,“艺”亦不复存在。所以,千万不能忽视壶的功能美。紫砂壶的功能美主要表现在:(一)容量适度;(二)高矮得当;(三)口盖严紧;(四)出水流畅。按目前我国南方人(包括港口)的饮茶习惯,一般二至五人会饮,宜采用容量三百五十毫升为最佳。其容量刚好四杯左右,手摸手提,都只需一手之劳,所以称“一手壶”。紫砂壶的高矮,各有用处。高壶口小,宜泡红茶;矮壶口大,宜泡绿茶,但又必须适度,过高则茶失味,过矮则茶易从口盖溢出,使风景大刹。刹风景的还有壶紫出水不畅,几粒很小的珠茶,到得壶中,均变成大叶,易把出口堵住,现时作壶已根据饮茶人的习惯,把壶嘴改成独口,使流水明显比以前通畅。要求壶的口盖严谨,能使冲壶水落于茶海而不致落入壶内,看来似乎与功能美关系不大,实际是为讲究卫生,也不可不提。凡此种种,都属功用标准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