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茶文化的兴起,紫砂壶作为茶具中的佼佼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市场上紫砂壶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如何鉴别手工紫砂壶的真伪,成为许多茶友关心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图片来学习如何鉴别手工紫砂壶。
紫砂壶,起源于中国江苏省宜兴市,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紫砂壶的制作原料为紫砂泥,这种泥料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强、易于泡茶等特点。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分为手工和机器两种,其中手工紫砂壶更具收藏价值。
1. 紫砂泥料:手工紫砂壶的泥料为紫砂泥,具有独特的色泽和质感。真紫砂壶的泥料颜色呈紫红色,手感细腻,具有一定的弹性。
2. 工艺精湛:手工紫砂壶的制作工艺复杂,需要经过制壶艺人精心雕刻、打磨、烧制等多个环节。因此,手工紫砂壶的表面光滑,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3. 透气性好:紫砂壶的透气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真紫砂壶的透气性好,茶水在壶内长时间存放不会变质。
1. 观察泥料:
| 图片特点 | 真紫砂壶 | 假紫砂壶 |
|---|---|---|
| 泥料颜色 | 紫红色,质感细腻 | 颜色不均匀,质感粗糙 |
| 泥料弹性 | 有弹性,手感好 | 无弹性,手感差 |
2. 观察工艺:
| 图片特点 | 真紫砂壶 | 假紫砂壶 |
|---|---|---|
| 线条流畅 | 线条流畅,造型独特 | 线条生硬,造型普通 |
| 表面光滑 | 表面光滑,无瑕疵 | 表面粗糙,有瑕疵 |
3. 观察透气性:
| 图片特点 | 真紫砂壶 | 假紫砂壶 |
|---|---|---|
| 透气性好 | 茶水长时间存放不变质 | 茶水易变质 |
通过以上图片技巧,相信大家已经对如何鉴别手工紫砂壶有了初步的了解。鉴别紫砂壶的真伪还需要结合实际经验和专业知识。在此,提醒大家在购买紫砂壶时,一定要选择正规渠道,以免上当受骗。
祝愿大家都能找到心仪的手工紫砂壶,品味茶文化的魅力!
纯手工紫砂壶的鉴别:看接头印、看壶嘴和壶把模具线、看盖子、壶口部位的痕迹、看壶内部的收缩褶皱纹。
1、看接头印
这个接头印基本都在壶把位置的身桶连接处。在此可以通过观察壶的壶嘴、把处的身桶上是否存在接头痕迹(模型为两半合起来的)来判断是否为全手工壶,如果在壶嘴部位的下方看到这样的痕迹,那么必定不会是全手工的壶。但是,如果有且仅有壶把处一条,却不能直接断定这是全手工作品。
2、看壶嘴和壶把模具线
因为有一部分半手壶嘴和壶把也是模具成型,后期进行修整处理。所以如果我们在壶的把正中间处、或者嘴正中间处、以及壶盖钮的正中间处有一条贯穿壶把或者壶嘴的线,那么可以直接肯定,这是半手的。壶嘴正中间留有看得出的模具线印子,所以可以断定这是一把半手工壶。
3、看盖子
一部分壶是拱形盖的话会有两种情况,全手工壶会出现双层盖子,半手则基本都是一层盖子,出现双层盖子则基本代表全手工。如果有遇到这种双层盖子的,大致可以断定,这是全手工的壶,如果没有,依旧是继续往下看。
4、壶口部位的痕迹
部分壶型比如石瓢,壶口也是后期接上去的,这就导致两层之间会有一个接片印子,依旧是以石瓢为例,全手石瓢经常会在壶嘴这里看到一圈的印子,这是全手石瓢的重要标志。
5、看壶内部的收缩褶皱纹
这是最有效最可靠地来判断全手工的一个方法,因为全手工是身桶围好后从身桶外部向内进行拍打,泥门受到变形挤压而必然形成自然的褶皱纹,而且全手工内部一般都是比较整洁的,只能看到褶皱纹。
一般全手工的紫砂壶都会有内壁章,主要大师的个人习惯。还有一种是薄胎的紫砂壶,这种紫砂壶有些不会刻意刻章。没有图片也分辨不了,你可以看看文章,对照来辨辨哦
如果是一把方器,那么它的全手工成型方式就是泥片镶接成型,我们今天就以最常见的圆器来说明,毕竟圆器是紫砂壶市场销售的主力。
一、泥片接头的拼接
1、全手工圆器都会有壶内接痕,无一例外
全手工做一把圆器紫砂壶,首先需要把泥条打成长方形或是扇形的厚度均匀的泥片,然后将泥片围成一圈,再将泥片粘接起来,在粘接处,一定会留下一点痕迹,壶外面的痕迹可以通过工具处理得相对没那么明显,但是里面的痕迹一来很难处理,二来也没有必要去处理,因此在泥片粘连的位置内部,一定会有一条接痕(接头),这条接痕是任何一把全手工圆器都会有的,无一例外。
2、接痕具体的位置在哪呢?
我们一般会在接痕处装上壶把。因此接痕的位置一般就在壶把对应位置的内侧。为什么一定要把壶把装在粘连位置处呢?因为这样,即便外部的痕迹能稍微看出来一点,装上壶把之后就不会影响美观。
3、具体操作方法
将手指伸进壶把位置的内壁,来回触摸,若是全手工,你就会感受到接痕位置处稍微有点凸起的一条线,或者在壶把对应内侧打上灯光,用肉眼一般也能看到接痕。
这是辨别全手工紫砂壶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个接头基本可以判断这把壶不是全手工的,但也不能排除极小部分不诚实的人因为知道买壶的人会用这个方法来辨别,就会在一些半手工壶的这个位置做上所谓的假接头(在粘接触用紫砂泥贴出一条线来),这样的假接头不管是摸上去还是看上去都会给人特别突兀的感觉,两边的过渡也不是非常自然,但如果处理得极其用心,一般人就比较难判断了。
非全手工的壶不只一条拼接线条,出现“两条线”的一定不会是全手工壶。
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壶,需要将围好的泥片放在模具里,由内向外的用力的“搪”,由于模具是对半分的,一旦用力就会留下“竖线”,一般都是在壶嘴和壶把的下方。当然这是处理不好留下的印记,为了能掩盖痕迹都会修整好这些很明显的破绽。
并不是所有的壶都会留下接头痕迹,比如40目或50目的紫泥,本身的颗粒会比较粗,师傅在做的时候不喜欢有这么明显的接头,会影响壶的完美度,那就会用工具去光一下,摸不出接头的痕迹。
二、内壁印章
内壁印章的作用一是为了证明壶的身份,二是用来分辨手工壶。全手工内壁的印章都是在打泥条的步骤上盖的,再将泥片围成一圈拍打泥片成壶型,随着身桶的塑造印章也会随着产生不同的扭曲效果。所以成品的印章看起来比较的自然,与四周的深浅、壶型走向基本一致。
仿全手工壶会在成型以后用软皮章加盖,某些壶型存在弧度,印章加盖上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比较生硬,不够自然。
比如说比较常见的石瓢,是下面肚子大,口再慢慢往上收的,泥片在拍打的过程中印章也会随之产生变形,成型一般会是梯形。而潘壶里的印章会是不规则的形状,上下较窄中间较宽。
三、内壁自然褶皱纹
全手工紫砂壶的壶内壁,会出现一种自然的褶皱,行话叫泥门。
全手工紫砂壶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壶身外壁的泥料颗粒分布十分紧密,而内壁由于没有受到力量的挤压,泥料颗粒分布相对松散,整体呈现出外紧内松的特征。
非全手工的壶是借助模具手搪成型的,制作时壶体各处受力均匀,内外壁泥料颗粒分布的松紧度相差不大,不会存在全手工拍打的褶皱纹。
由于借助了模具,内壁有时候也会存在不平整的现象,这个时候推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经过推墙来使内壁更加的光洁平整,推墙通常会推得比较高。全手工在壶底的接口处有时会做推墙的处理,但一般都不会推的太高,以免破坏全手工内壁的自然褶皱。
“推墙刮底”说过推墙处理,就要再说说刮底了。现在刮底已经不能辨别手工壶,先不说半手工的壶有刮底,就是市场上最低端的机车壶、手拉壶都有这个特征。
四、上准片的地方痕迹
全手工的壶需要上准片(专门针对壶口还需要再上一层泥片),由于准片是用脂泥粘的,收缩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留有痕迹。
壶口因为还需要一层泥,这层泥是滋泥(脂泥)粘上去的,因为不好做内部的修饰一般会留下痕迹,用手可以摸得出来。
五、下假底的痕迹
和上准片一个原理,全手工的壶还需要上假底,收缩过程中会留有痕迹。
六、壶盖接头
壶盖是经过两部分来完成的,帽子和戳口。戳口的制作和壶身桶是一个原理,都是有接头的。将壶盖翻过来,在里面会有一圈线也就是一个接纹。接纹在泥料烧制以后会有一个简单的收缩,泥料收缩比比较大的话很容易看出来。
细看紫砂壶盖,一部分还有一圈圈的旋纹,因为在制作紫砂壶盖时,盖子是在工具上转动的,盖子转动时与磨具轻轻地摩擦,这样就在盖子的表面留下了很细很细的旋纹,烧制过程中这些旋纹仍然没有消失,看起来很美观。
其实说了全手工的辨别只是让你多一种选择,并不是说除了全手工以外的壶都不值钱,半手工壶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品质越来越好,许多全手工壶比不上半手工。一些比较独特的壶型必然要依靠模具来完成,比如筋纹壶。一把壶的价值不只是看做工,还要看泥料、壶型、装饰、造型等等来确认其价值,不能以偏概全,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紫砂壶。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1.观察壶的底部
真正的半手工紫砂壶壶底有一圈微微凸起的痕迹,用手去摸的话,可以明显的感觉到这个迹。为什么会有这么一圈痕迹呢,由于真正手工制作的紫砂壶,壶底是用一整块土块粘在身筒的,是用泥浆加水调制稀状,这种泥浆叫作脂泥,充当胶水作用。这么一来,壶底就会留下一圈粘合的痕迹,所以这一点就可以用来辨别。
2.查看壶中的印章
半手工紫砂壶是用颜色不同的泥加工的,会留下水抹布抹过的痕迹,留下的泥浆这一条多出的线条,是搪胚叠加起来的线条中间没有内壁章,第一时间可以排除全手工,大概率是半手工。标准的半手工是没有内壁章的,而印内壁章的半手工,则是为了冒充全手工的。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