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砂壶 / 正文

传记紫砂壶(传胪紫砂壶)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量:0 次 作者:古博

传记紫砂壶(传胪紫砂壶)

在中国,紫砂壶不仅仅是一件普通的茶具,它更是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一种情感的载体。而“传记紫砂壶”,则是这种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最佳代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秘的领域,探寻“传记紫砂壶”的魅力所在。

一、紫砂壶的历史与传承

紫砂壶起源于我国宋代,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它以宜兴的紫砂泥为原料,经过艺人手工制作而成。紫砂壶因其独特的透气性和保温性,深受茶人的喜爱。

紫砂壶的制作技艺传承至今,已有许多流派。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宜兴紫砂壶制作技艺,被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传记紫砂壶的诞生

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一些艺人开始尝试将个人经历、情感故事等融入壶身,从而诞生了“传记紫砂壶”。

三、传记紫砂壶的特点

1. 独特的设计:传记紫砂壶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艺人的个人经历,因此每把壶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意义。

2. 精湛的工艺:传记紫砂壶的制作工艺要求极高,从选泥、制壶、雕刻到烧制,每个环节都需要精心打磨。

3. 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记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蕴含着艺人的情感、思想、价值观等。

四、传记紫砂壶的分类

1. 人物传记壶:以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为题材,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刘备等。

2. 生活传记壶:以艺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故事等为题材,如婚庆、寿庆、留学等。

3. 艺术传记壶:以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等为题材,如山水画、书法、诗词等。

五、传记紫砂壶的制作过程

1. 选泥:选用宜兴的紫砂泥,根据壶型、用途等因素进行筛选。

2. 制壶:根据设计图纸,进行手工制作。包括壶身、壶嘴、壶把等部分。

3. 雕刻:在壶身上进行雕刻,刻画出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

4. 烧制:将制成的紫砂壶放入窑中烧制,经过高温烧制,使壶身更加坚固。

六、传记紫砂壶的价值

1. 艺术价值:传记紫砂壶是紫砂艺术的一种创新,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收藏价值:由于每把传记紫砂壶都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3. 文化价值:传记紫砂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七、传记紫砂壶的未来

随着人们对紫砂壶文化的认识和欣赏程度的提高,传记紫砂壶市场将越来越广阔。未来,传记紫砂壶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分类 特点 代表作品
人物传记壶 以历史人物、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为题材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刘备
生活传记壶 以艺人自己的生活经历、情感故事等为题材 婚庆、寿庆、留学等
艺术传记壶 以艺术作品、文化现象等为题材 山水画、书法、诗词等

总结

传记紫砂壶是紫砂文化的一种创新,它将个人情感、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在未来,相信传记紫砂壶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紫砂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

紫砂壶名家吴顺华

紫砂壶名家吴顺华是中国紫砂陶艺界的杰出代表。

吴顺华,男,1952年出生于江苏宜兴张泽镇,是中国公民,国家级工艺美术师。他自幼酷爱书画,高中毕业后跟随浙江美院宜兴籍画家钱建华学习素描,打下了坚实的艺术基础。后来,他随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谭泉海学习紫砂雕刻技艺,由此步入陶艺生涯,并逐渐成为紫砂艺苑的佼佼者。吴顺华现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联合国艺术收藏评审委员会破格晋升其为“国际工艺美术大师”,同时他也是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名人》载入的中国紫砂国家级陶艺家。

吴顺华的创作成就斐然,其作品以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中外陶艺界。他善以紫砂彩泥制作观赏陶瓶,作品题材广泛,包括紫砂瓶、壶、壁饰、文具、酒具等五大系列。他的作品如《美人肩》、《博古》、《竹简瓶》等,在各类展览中屡获金奖、银奖,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他的《中国印壶》更是在中国十大紫砂茗壶评奖中荣获金奖,充分体现了其创新能力和艺术追求。

吴顺华的作品不仅注重实用性,更强调文化性和艺术性。他将古典文学诗赋、书画的精髓巧妙地融合到作品的造型装饰之中,通过雕塑、陶刻、彩泥、点彩等多种技法,使紫砂作品呈现出另一番独到的语言和飘逸生动的文化气息。他的陶刻技艺尤为出众,刀法时快时慢,时深时浅,时走时顿,时点时线,令人眼花缭乱。他善用书法、笔法、墨法转化成陶刻的刀法手法,根据壶体特点适壶、适型、适义、适题,创造出既具个性又富有时代气息的紫砂艺术。

吴顺华的作品深受社会政界、艺术界、文人界、宣传界的关注和喜爱。他的作品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选定为对外文化交流礼品,并多次在国际和国家大师级作品精品展览中获得“艺术成就奖”、“金奖”等殊荣。他的业绩载入国内外三十多部典籍,被誉为当代“紫砂花瓶之王”。吴顺华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紫砂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中国紫砂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顾景舟的壶是真的吗

底款不对,仿品。

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有关紫砂的书刊都聘其为艺术顾问。

1932年(18岁)

墨缘斋、墨缘斋景堂制、景记、景洲、顾景洲

1933年(19岁)

曼晞陶艺

1937年(23岁)

武陵逸人

1942年(28岁)

自怡轩、自怡轩主人

1944年(30岁)

瘦萍、老萍

1948年(34岁)

①荆南山樵、荆山壶隐

②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得一日闲为我福

③顾景舟、景舟

④景舟制陶、景舟制壶、景舟手制

1940s(34-35岁)

宜兴人

八、1955年(41岁)

啜墨看茶

九、1984年(70岁)

景舟七十后作、壶叟、老萍

十、1990年

生于乙卯

(缺资料)

请问壶底这是什么字

紫砂壶底一般揿上制壶者的印章。

制壶名家顾景舟。

顾景舟(1915-1996),原名景洲。别称:曼希、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自号壶叟、老萍。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1915年生于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顾景舟可以说是历代紫砂陶艺名家中,名号最多的一位,他本名景洲,后改名为景舟、名号有曼晞、瘦萍、武陵逸人、荆南山樵及壶叟等。曾自创堂号为自怡轩。他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可说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所享的声誉可媲美明代的时大彬,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生平经历

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聪慧出众,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1933年,他18岁,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窍,凭借文学功底,方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

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据传顾景舟曾用家传本山老泥做一枚紫砂茶宠双狮戏球,乃不可多得之传世极品。

1954年10月,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

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很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

1958年,他积极参与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有关紫砂的书刊都聘其为艺术顾问。

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参与下,专门建立”紫砂特艺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样先生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并挑选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每周为特艺班学员上课,奠定了紫砂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基础,为整个紫砂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81年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上”紫砂特艺班”的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艺雄风。同时,顾景舟在港为罗桂祥博士、紫砂陶艺收藏家加冕,为收藏的两百件藏品作出鉴定,并开办紫砂陶艺讲座。他的博学,对作品的精辟分析,绘许多国家的学者和鉴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顾景舟曾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同仁的高度评价。

1982年被国家评定为工艺美术师。

1985年,顾景舟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被国家评定为质量银质奖后,他又亲自设计指导一批紫砂精品,参加全国性的展评活动,促使”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

1985年,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并亲自撰写文章、图册,亲手制作作品,将紫砂艺品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1989年赴香港办展之际,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艺更加发扬光大。

顾景舟1992年,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他发表了《紫砂陶史概论》。他的精辟论述,受到紫砂陶艺界人士的好评,他在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亲自编着《宜兴紫砂珍赏》巨著,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在紫砂陶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顾景舟穷毕生精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并带领几代人为紫砂事业增光添彩。他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术,在紫砂发展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不愧为一座重要的里程碑。正如著名美术大师亚明先生所评:”紫砂始于明正德,至今五百年,高手不过十余人。顾兄景舟当为近代大师。顾壶可见华夏之哲学精神、文学气息、绘画神韵。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www.idaitao.com/zishahu/116937.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