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作为我国茶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历史悠久,流传至今。而紫砂壶的魅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独特的泥料。紫砂壶的泥料究竟有哪些?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一一揭晓。
一、紫砂壶泥料种类
紫砂壶的泥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 紫泥:紫泥是紫砂壶制作中最常见的泥料,因其富含铁、钙、钾、钠、铝等矿物质,使得紫砂壶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温性。紫泥色泽深沉,造型优美,是紫砂壶制作中的上乘之选。
2. 红泥:红泥又称朱泥,呈朱红色,是紫砂泥料中的一种。红泥的烧结温度较低,制作出的紫砂壶色泽鲜艳,造型古朴。红泥壶的保温性较好,适合冲泡普洱茶等高温茶叶。
3. 绿泥:绿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紫砂泥料,呈绿色,质地细腻。绿泥壶的烧结温度较高,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保温性。绿泥壶造型优雅,色泽独特,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4. 黄泥:黄泥呈黄色,质地坚硬,烧结温度较高。黄泥壶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保温性,适合冲泡各种茶叶。
5. 白泥:白泥是一种白色细腻的紫砂泥料,烧结温度较高。白泥壶具有较高的透气性和保温性,适合冲泡绿茶等轻柔茶叶。
二、紫砂壶泥料特点
1. 透气性好:紫砂壶的泥料富含矿物质,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这使得紫砂壶在泡茶过程中,能够保持茶汤的温度,使茶叶更好地释放香气。
2. 保温性好:紫砂壶的泥料烧结温度较高,保温性能较好。在泡茶过程中,紫砂壶能够长时间保持茶汤的温度,使茶叶充分释放香气。
3. 造型优美:紫砂壶的泥料具有较好的可塑性,使得制作出的紫砂壶造型优美,线条流畅。
4. 色泽独特:紫砂壶的泥料具有丰富的色泽,从紫泥的深沉到红泥的鲜艳,从绿泥的优雅到黄泥的质朴,各具特色。
三、紫砂壶泥料选择与保养
1. 选择:在选择紫砂壶时,首先要看其泥料的颜色、质地、烧结程度等。一般来说,泥料色泽均匀、质地细腻、烧结程度好的紫砂壶质量较好。
2. 保养:紫砂壶在使用过程中,要定期进行清洁和保养。以下是一些保养方法:
(1)泡茶后,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用软布擦拭;
(2)不宜长时间放置在潮湿环境中,以免受潮变形;
(3)避免高温暴晒,以免影响紫砂壶的色泽和质感;
(4)不宜用化学洗涤剂清洗,以免破坏紫砂壶的泥料结构。
紫砂壶的泥料是紫砂壶的灵魂所在,决定了紫砂壶的质感和色泽。了解紫砂壶的泥料种类、特点、选择与保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保养紫砂壶。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对紫砂壶的泥料有更深入的了解。
| 泥料种类 | 特点 | 适合冲泡的茶叶 |
|---|---|---|
| 紫泥 | 色泽深沉,造型优美,透气性好 | 绿茶、红茶、普洱茶 |
| 红泥 | 色泽鲜艳,造型古朴,保温性好 | 普洱茶、乌龙茶 |
| 绿泥 | 色泽优雅,烧结温度高,透气性好 | 花茶、绿茶 |
| 黄泥 | 质地坚硬,烧结温度高,透气性好 | 各类茶叶 |
| 白泥 | 色泽细腻,烧结温度高,透气性好 | 绿茶、花茶 |
制作紫砂壶的紫泥、红泥、绿泥、段泥等都是不错的泥料。
1、紫泥
紫泥制壶,烧成的颜色偏红,泡养后似红泥料。成壶透气性佳,热淋变色率高,亲茶,易包浆。适宜冲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和普洱生茶。
纯正的紫泥,即使浆再细、明针功夫再好,通常也会富有颗粒感,夹杂些许黑点(铁质)、淡点。如果新壶就富有黯然之光,说明矿彩好、油润佳,由此可判断其泥料较为优质。
2、红泥
用红泥制成的壶,亲茶性高,使用须先温壶,泡茗浑厚醇和,柔顺富口感,颇具泥中王者之风。适宜冲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铁观音,以及各系列的普洱茶。
特别是朱泥壶,泥质细腻,天生即润,无需特别泡养即拥有上佳成色。好朱泥的泥性活络,泡茶水色好,泥色会愈发油润红彤。
3、绿泥
本山绿泥通常要烧高温防止吐黑,制成的壶适宜冲泡轻焙火系列的乌龙茶生茶、中焙火或重焙火系列的铁观音,各系列的普洱茶,以及红茶、绿茶等。
泥料上佳的本山绿泥较为稀有,其具有两大特点:一是色淡雅,淡黄而非土黄、金黄。二是泡养后,更加滑润如玉,颇具质感。
4、段泥
适宜冲泡普洱茶系列,铁观音及半发酵类茶,重发酵茶类(黑茶类),轻焙火系列乌龙茶生茶,以及绿茶、龙井、红茶等。
现在的段泥多为紫泥和本山绿泥,甚至夹杂红泥的拼配,色泽由这几种泥料的比例和窑温决定,颗粒感丰富,泥料难养但发茶很好,掺假较少,属于非常适众的泥料。
紫砂名家:
黄玉麟、程寿珍、汪宝根、范大生、汪宝洲、严光芝、葛宝林、戈根大、彭再生、秦根林、诸葛伯勋、沈孝鹿、鲍六芝、邵全章、陈少亭、胡耀庭、李宝珍、陈经耕、范锦甫、谈尧坤、耿春福、范泽林、邵宝琴、范建军、倪顺生、凌锡苟、顾治培、高丽君、高建芳、储集泉、程辉、惠祥云、戴非凡。
紫砂壶是茶具中经常使用的一种,颜色和造型丰富多样,从喜欢收藏紫砂壶的茶友那里得知,紫砂壶的制作泥料品种非常多,那么紫砂壶什么泥料最好呢?感兴趣的朋友快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紫砂壶什么泥料最好
1.天青泥料
天青泥料是珍贵稀有的泥料种类之一,最早产生于清朝中期,颜色变化多端,原本矿质非常细腻,呈现青蓝色,成陶后呈现出暗肝色,经过高温后壶身泛青,用心养护时会越养越绿,由于原矿开采难度大,因此收集不易。
2.底槽青泥
底槽青泥也叫作底皂青,是紫砂泥矿料中的一种,整体色泽呈偏紫泛青色,细而纯正,最早发现于黄龙山四号井,后来在黄龙山五号井和台西矿也有发掘,因底槽青泥的数量稀少,泥质细腻,烧纸的紫砂壶质坚细腻光润而闻名。
3.降坡泥
降坡泥是90年代为开通公路挖掘时,无意间发现的一种紫砂壶泥料,由于发现纯属偶然的状况,因此存量特别稀少,目前只在江苏宜兴黄龙山矿区还存在少量矿源,制作中最常见的难题是容易生氧化铁融点,易出现花泥。
4.大红袍泥料
大红袍泥料是紫砂泥料中的一个种类,从名称上就能看出,这是在大红袍茶叶产区发现的紫砂壶泥,制成的紫砂壶经过窑烧会变成大红色,泥质非常细腻且密度较高,经过泡养后茶壶会变为艳红。
5.黄金段泥
黄金段泥是一种由种本山绿泥和紫泥共生而来的矿土,主要产地在黄龙山,原本泥料的颜色为绿灰色,经过烧制后变为米黄色,黄金段泥的名称来源除了烧制成品的颜色之外,形容的是价格像黄金一样名贵。
紫砂壶紫茄泥料最好。
紫茄泥呈紫茄色产于江苏宜兴丁山台,在黄龙山脉紫砂中挑选提炼出来的特殊紫砂泥矿,是泥中极品。泥性:紫茄泥黏度好,磁性高,含铁量高,提取不易,干湿控制不易。烧制时容易起皱变形,窑温烧容易氧化铁熔点。燃烧后,颜色神秘高贵,散发出特殊的紫砂质感,光洁气蕴;充分体现了砂壶的表面纹理和光线的折射变化,令人兴奋。
淋变色率高,逼热合理,适茶性好,生动率真,不败茶,不矫揉造作,平实亲和,品茶佳友,壶中君子。适用于绿茶、红茶、乌龙茶生茶。
青灰泥:
藏青灰泥是明末清初广泛流传的一种泥;近年来开采量小,成品稀缺;深紫灰色调。因为它充满了颗粒,有着特殊的触感,玩家称之为鲨鱼皮。这是一个很难找到高质量的泥料。泥浆疏松不成型,含铁量高,张力高,不易变形、坍塌,但粘度不足。
烧成过程中易出现氧化铁、石灰、跳砂和杂质较多的泥浆熔点,窑温很高。燃烧后的双孔结构明显,空气对流顺畅,古朴典雅,充满了古老的味道,具有明代紫砂原矿的独特魅力。摸起来很重,没有刮毛,颜色像灰色中带紫色,厚重,结实,不妥协,像个硬汉,很容易辨认。适合泡红茶、绿茶、乌龙茶等。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