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文化的玉,以前的学者一直认为采自新疆和田。后经科学考证,是采自辽宁岫岩。 岫岩的老河磨玉含有透闪石,尤其是以前出的品种,透闪石含量较高,但远低于和田玉。以七千年前的运输能力,要把相距万里的新疆和田玉运到地方,是何等的困难。相比而言,还是岫岩离得近
红山文化玉器里边有和田玉!红山玉采用的玉料有三类:
1.类似新疆玛纳斯碧玉的深绿色玉,材质为透闪石玉,按照目前国家鉴定标准,归为和田玉一类,属于和田碧玉,但没有和田白玉,青玉,墨玉等材质。
2.被称为“老岫玉”的宽甸玉,也称为河磨老玉。
3.蛇纹石玉一属的岫岩玉。
和田玉因盛产于新疆南部的和田地区而得名,和田在古代被称为“于阗”,藏语,意为“产玉石的地方”。和田地区南傍喀喇昆仑山.昆仑山,与西藏自治区相连。而和田玉就分布在和田地区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绵延1100多公里。在高山之上分布着和田玉的原生矿床及矿点,不少河流中还产出和田玉的子玉。 在古代,人们就认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它高大雄伟且盛产美玉,故受到极大的崇拜。昆仑山还是古代有独特地位的神话中心。传说它是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居住之地,山上有壮丽的宫阙,有奇花异木和珍禽怪兽,有长生不老的灵芝草和神泉、池水,还有黄帝和诸仙食用的玉。这一美丽、奇妙的神话世界,引起后世人的莫大兴趣和深厚的种族之情。中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尚书》中说:“火炎昆冈,玉石俱焚”。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编《史记.大宛列转》中记述:“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池”。《周穆王传》讲述了周穆王与西王母在昆仑山环宴对歌的动人故事,“已丑,天子斛西王母于瑶池之上”。瑶即美 玉,瑶池即昆仑山产美玉的水池,西王母是昆仑山母系氏族社会首领的代表。上述记述虽非信史,但也不是毫无根据。如昆仑山虽长不到2500里,但是7000米以上的高峰就有5座之多,是世界屋脊之一脉。西王母显然不是指某一特定人物,而是指西域一带部族的女首领。说明西域古时很看重妇女,妻子的话是丈夫行为的依从。因此,上述神话故事反映了一定的历史史实,也说明了昆仑山的先民早就发掘和使用了美玉,和田玉的存在也使昆仑山更加著名。 西昆仑山及阿尔金山自古产玉,但古代是以“水产”为主。人们首先发现和利用河流中下游的冲积和田玉,继而沿河采集,上溯发现了原生玉矿。本世纪以来随着现代地质工作的开展,原有和田玉矿山恢复了开采,新的矿床也陆续被发现,现已知原生和田玉矿床及矿点有18处。新疆虽然有着丰富的和田玉矿产资源,但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在经历了四千多年的开采与挖掘之后,产量逐年减少,所以和田玉已成为一种不可多得的珍藏品。
新疆和田
和田玉和陕西蓝田玉、河南南阳玉、甘肃酒泉玉、辽宁岫岩玉并称为中国五大名玉。
网页链接和田玉分布于新疆莎车――喀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1500公里的昆仑山北坡,共有9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微量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
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的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剥解为大小不等的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中开采的称山料。现已发现的用和田玉制作的时代最早的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以后,和田玉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籽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清代乾隆时期琢制的大禹治水玉山,青玉材重5000余公斤,即采自弥勒塔山中。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