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翡翠原石 / 正文

和田玉二次抛光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4-12-04 浏览量:2 次 作者:古博

和田玉二次抛光的作用?

一、和田玉二次抛光的作用?

玉器抛光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抛光也是最后一道工序。玉器光泽温润均匀,多是抛光的效果,可以说抛光决定了玉器的视觉效果。

玉器抛光的作用:是让玉石看起来更加圆润光滑的复杂工序,是把表面磨细,呈镜面状态,使光照射在其表面有尽可能多的规律性反射,达到光滑明亮的程度。

玉器抛光主要有:

(1)、亚光是比较新的抛光手法,兴起不久,其玉表有磨砂效果,光泽偏暗,需要通过盘玩才能将光泽完整表现出现,这类玉器质感比较强。亚光自然光则是光泽比较自然,不暗也不亮,比较质朴。

(2)、亮光则是玉面光泽非常鲜亮悦目,反光也比较强,可以清楚看到玉内结构,这类玉器比较张扬,不足在于使色泽偏白。

玉器抛光的作用

在玉雕行业中,抛光又被习惯性称为“光活”,按照抛光工艺的不同,有机抛和手抛两种,这两种办法各有优劣。机抛的优势在于省时省工、费用少见效快,但机抛往往不够细腻,很容易将玉器的棱角磨去,并且对于一些细节、缝隙处的抛光,往往不到位,容易造成光泽不均匀。

玉器手抛则比较耗时费力,费用也比较高,但手抛往往作工精致,光泽面均匀,一些细节处都能处理得比较好。因而在选购时,还是手抛的玉器品质好一些。

二、染色的和田玉盘完后颜色是加深还是褪色

染色程度不同,盘玩后颜色褪色程度多样化,但盘不了色根。

染色的和田玉石裂隙以及棱线分布富集,边缘的过渡也十分的明显,界线分明。表皮会有漂白与褪色的痕迹,能够见到酸蚀痕、磨砂还有抛光的痕迹。在紫外荧光下观察,染色的和田玉边缘部具有荧光反应,为强蓝白色的荧光。

和田玉的着色工艺是要将着色的玉石放入事先配好的着色容器中,静置一段时间之后去除,石材再进行洗涤干燥,将石材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将温度保持一定的时间,在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其色液中的二价铁与三价铁的多少,还能够对颜色进行调节。

和田玉天然的皮色都是有色根的,染色或加强皮没有色根。简单点理解,就是如果是天然的皮色,那么最外层的颜色是最淡的,越往肉内颜色越深,俗称有色根,这种情况在有裂纹的地方最为明显,裂纹深处的颜色最深,由内而外逐渐变浅。这是由于和田玉的皮色是天然的经过万亿年形成,是由水中的金属离子附在和田玉表面形成,一层一层慢慢形成,这个道理很简单,自然是最深处的皮色最深,最表面最浅,和时间的积累有关。而加强皮和染色皮是后期染色上去的,往往只能染色到最外层,无法染到内部的缘故,所以染色皮往往只有表面薄薄的一层,没有色根,即使能染色到一定厚度,也会是最外面的颜色最深,越往里越浅,浮于表面。随着染色造假技术的升级,肉眼识别和田玉皮色是否染色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际经验才能判断。

染色程度有深有浅,特别是有棉和僵的地方,染色会沁入的更深些。白僵处更是不容易褪色。但是时间一长染色就会慢慢变淡的。

当然了如果是烤的皮色,很多年都不会变色的。

应该是慢慢褪色

三、和田玉手链抛光的方法?

1、在已经雕刻好的和田玉上涂上一层研磨膏,这种膏可以在抛光的时候起到润滑和减轻损耗的作用。

2、使用不同型号的打磨工具经行打磨,消除原有的雕刻痕迹。等到痕迹被打磨差不多看不见时,我们就可以使用粗细程度不一致的砂纸进行更为精细的打磨,以便给和田玉提亮色泽和细化手感。

3、在打磨完的和田玉表面再上一层研磨膏,或者是钻石粉,用毛刷轻轻刷拭,将膏体或是粉末刷开,覆盖整款和田玉,然后用硬毛刷来抛光。而对于一些细节地方,可能用大工具无法达到抛光的效果,我们可以使用比较细小的的工具沾取研磨膏进行抛光。

4、细抛之后是精抛,也就是用动物皮沾取研磨膏来给和田玉抛光。人们选择最多的是牛皮,也有用棉布的,但个人觉得还是牛皮好一些。

5、清洁和田玉主要是针对其表面的一些残留物体,像是研磨膏和一些粉末等。但要注意,清洁和田玉时最好不要用到一些清洁剂。

6、最后是上蜡。上蜡之前要将和田玉放在锅上加热,再涂抹上干蜡,让其融化在表面,用毛刷慢慢刷拭、摸匀,这样才能完成整个过程。

四、如何盘和田玉有哪位懂

某些老玉盘玩后变化较新玉明显。网上到处传的啥“文盘”、“武盘”、“意盘”也是前人对盘古玉的说法。

对新和田来说,就是随性盘,常佩戴,别接触化学品、勤清洗,其他的真没啥了。如果成品雕刻纹路较多,也可以用猪鬃偶尔刷刷。

一般籽料容易盘出,油性大,特别是青玉,白玉差些。广义和田就没啥盘的意思了,大部分盘来盘去就是个抛光过程,永远盘不出油润感来。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www.idaitao.com/feicuiyuanshi/76275.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