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似乎有油润的感觉,主要是由于硬度、和田玉矿物颗粒的形状和排列。一般来说,当光在照射到和田玉表面时,被折射或反射时,和田玉的内部矿物颗粒的特性,使反射光比照射光更软,而油脂光泽比玻璃光泽弱,比蜡光泽强颗粒结构矿物和田玉越细,油脂感觉越强,反之则越弱。
抛光工艺
抛光研磨玉器表面,使其光滑、明亮、美观。抛光先粗磨,即抛光工具去除表面的粗糙表面,表面磨得很细;其次是罩亮,即它是用抛光粉末研磨。第二是清洁,即用溶液清洁产品上的污垢。最后,过油、上蜡,来增加产品的亮度和光滑度。不同的抛光工艺,会让和田玉的油脂感觉不同。
把玩时间
用手轻轻摩擦和田玉的表面,可以更好地美化玉石。玩和田玉的时间越长,光泽润滑越多,和田玉的油脂感,就会越强烈。然而,如果你不经常把它放在手中盘玩,时间越久,玉石就会丢失原来的光泽。
为了卖相显得更好,掩盖某些料子返碱的现象。
和田玉质润泽细腻,若有「油性泛出」则很可能是人为泡油导致。
和田玉的光泽属於油脂光泽,它与矿物的折射率、吸收系数和反射率有关。反射率越大,和田玉的光泽就越强。
通常情况下,光线照射到玉石表面时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由於和田玉是由很多微小的矿物颗粒组成的集合体,矿物颗粒间的缝隙及颗粒大小不同致使进入玉石的光发生漫反射、散射等光学效应,从而使反射回人眼的光相比入射光更柔和。
柔和的反射光加上和田玉本身的玉质便形成了特殊的光泽:弱於玻璃光泽、强於蜡状光泽的油脂光泽,即视觉上的「油脂感」。
和田玉上手看的时候,用餐巾纸擦拭玉体,确认无油腻方可细看;一般在自然光下转动和田玉仔细观察玉面反射光泽,就可以看出是强油脂光泽还是一般油脂光泽,也可以分辨是否玻璃光泽。
所谓和田玉的「脂粉」指的就是和田玉的凝脂度。和田白玉一般都会不同程度地泛青,羊脂玉则泛黄、泛粉。像和田玉中的羊脂白玉,看著就像块羊油,密度高、色纯,羊脂表现的不仅仅是白度,还有脂粉,没有脂粉的白度,只是羊脂白,不能称为羊脂玉。而像青海和俄料都比不上和田,子料的脂粉度都比山料或者山流水料高。脂粉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肉)冻状脂、凝脂、像鱼冻、荔枝肉,还有像牛奶、奶酪、奶油等,往往是粉状脂的表现。
和田玉的特徵之一就是油性。有的看上去乾的,玩久了会出油,有的看上去油的,玩久了会干。决定油性首先是看料子的结构。很多好子料,并不一定用皮和毛孔来证明他的身份。就像一团面粉,山料是加了一杯水,揉了半小时的面粉的话,山流水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2小时的面粉,那么子料就是加了一杯水,揉了6小时的面粉,这样的料子,看起来温润柔和,密度肯定是比流水料和山料上一个档次的。
若担心人为浸泡油脂造假,建议去鉴定!
手感上的油性包括两方面,一是视觉上的油润光泽,二是手感上油润的感觉。上面讲的是视觉上的油性,好的料还须具备手感上的油性。手感上的油性是指略有阻力感的油滑的感觉,就象手里握著一砣油,用手一推,有一种油要化开的感觉,上手後如同在盛夏你身上穿的绸缎滑溜,如同你洗手时摸打肥皂的油滑。
随著把玩时间的累积,油脂在玉石表面逐渐形成包浆,「出油」的感觉越发的明显。这也是和田玉油润的原因。
天然和田玉有油脂光泽,质地滋润,这是因为和田玉的矿物组成,还有玉石的细腻度给人的一种油润触感,但绝对不会在触摸后在皮肤上留下油脂,如果你摸到的和田玉在皮肤上留下油渍,那很可能是造假的,有一些不法商贩伪造和田玉,会用液体石蜡浸泡普通玉石,可伪造出油润感;染色,使得辨别玉石皮色的难度越来越大;整形,对玉石外表进行磨、修,使之看上去更符合和田玉的外形特征等等。
造假的和田籽料,会浸在油里,表面显得油腻腻的;好的和田籽料拿在手里会是温润的感觉,不会是油油的。
“温润如玉”,“温润而泽”,和田玉籽料最能完美体现出这种温润的质感。而这种质感和光泽是其他玉石所不具有的。细腻温润也是鉴别和田玉籽料的主要依据之一
为什么宜兴的山坭能做紫砂器,只是就特的地方资源,一个道理!
没问题,和田玉山料也有油润度好的,经过佩戴盘玩也会出现油脂光泽。
好的山料,本就是油润的,因为前提是好的山料。
几年几十年,没事就拿在手链揉搓,那样盘出油的时间短一点,头发油性大的可以用头发搓
起码要1年以上,还不能洗,天天带着就行
一般需要一年左右才会出油,盘玩技巧如下:
盘玉是用手轻轻的揉搓和田玉的表面,这也可以说是用人手对玉石进行更为精细的抛光美化。我们盘玉前要将手用肥皂洗干净,去掉表面的污泥杂物,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因为如果不注意的话,我们在盘玉的过程中手中的泥污很容易伴随着汗液流到玉石雕刻好线条中去,留下黑色的泥印。
另外,玉石都是有汗毛孔的,被盘玩的瞬间能够慢慢吸收我们手中的油脂及汗液,这些油脂本能够对玉起到保养滋润的作用,但是如果您的手满覆泥污,那么手上的脏东西会伴随汗液一起进入到玉体之中,时间久了,玉石会被污染,失去原先那清丽洁白的感觉了。
在盘玉之前,要了解物件本身的特质,当然首选是料子必须要对,其次玉质要好。不对料的玉器再如何用心,效果也打折扣,比如俄罗斯、青海料越盘越干,色调变化不明显。田籽玉盘出来的感觉自然比山玉要好的多,尤其是带皮色的料子,在盘玩过程中的微妙变化乐趣无穷。
玉的盘出究竟是什么道理呢?首先要肯定一点,就是玉确实能够盘出或盘出后确实能使玉的色泽、润度得到改善。在许多专著中有多项介绍,但专著中均未从化学物理、矿物转化、有机物参与、物质转化角度论述,所以盘玉机理没现成资料可查,个人觉得玉的盘出主要有如下条件:
1.受沁浅的皮壳,在人体和物件长期的盘摩下,表皮吃土、积垢和氧化物被磨去,下面玉质得以透露。
2.干坑、潮坑玉在盘摩的过程中,没有完成的化学变化,受到外源物质、水分氧气、酸碱的参与,进一步完成和稳定。
3.湿坑、钙化土沁较深的玉,其变质的皮壳受到盘摩之后,光滑程度得到改善,外源水分、有机油脂渗入皮壳,使原来一点不透的皮壳,在透光折射方面得到加强,相对原来的状态,显得圆滑润熟。
4.水坑玉本来皮壳透润,加上盘功就会去掉沉垢,水头、油头自然重返当初。
5.一些色彩不显的沁纹,盘玩之后受外源物质的加入(如加料烧煮),会形成令人视觉愉悦的色彩,使得沁色更美丽。
6.人体的作用是盘摩汗沁,分泌的油脂又会氧化变质,衣饰与玉件长期摩擦生电,吸附空气中或附近微小尘埃,使外源物质得以渗入。玉件随人入浴会受到水浸、泡洗,总之挂在身上的玉器,会随人得到物理及化学的作用,久而久之改变了原来的面貌。古籍上议论的犹如意盘之类论述和累月经年的布擦,估计是没道理和难办到的。只有进一步解密盘功与玉质关系,才能最终搞清如何才是最好的盘功之道。
一、玉件到手,先用常温清水浸泡2-3个小时(待表面附着物软化),然后用牙刷刷洗干净,再放入热水(新玉约70、80度左右)中浸泡,浸泡到热水与玉慢慢自然冷却,通常我都会置于空气不流通的保温场所,让热水徐徐冷却。也籍此让玉的毛细孔得到充分的舒张,将内部污垢吐干净。如此进行约3个循环,之后大约每3个月到半年进行1次,夏季则约1到2个月进行1次。
二、第二天开始盘玩,首先选条中国结的绳子(注意要买好的,不易掉色的绳子),将玉件绑在腰际“内外裤“之间(请注意不让玉器直接接触肌肤),闲暇时可拿在手上盘玩,但记得手是干净的。还有平时千万记得不要把玉器放在脸上和鼻子上去抹油(经常见到),那油可不是所谓的玉的滋养液哦,反而适得其反会将玉门(毛细孔)封死,使盘出来的玉光泽显得很闷。还有我也不用猪鬃刷,因为刷出来的包浆感觉会带有贼光。在此建议平常可用柔软的”白色纯棉“长毛巾盘,但不宜使用染色布或或化纤性质的硬布料擦拭。
三、在夏季经1个星期(冬季2-3个星期)盘玩后,每天晚上洗澡时用温清水(约40度),先浸泡一段时间再刷洗干净,请注意千万避免与肥皂直接接触,之后就只要常保持玉件的清洁即可。如方便也可常洗刷,众所周知,汗液带有盐分、挥发性脂肪酸及尿素等。玉件接触太多的汗,佩戴后又不即刻清理干净,时间一长玉件便会受到侵蚀,外层受损,影响原有的光泽度。尤其是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请注意玉最忌讳以下物质:香水、化学剂、肥皂和人体汗液)经过一段时间的盘玩,玉件本身的质地会渐渐地显露出来,好的玉温润有余,灵气十足,皮色越玩越亮越鲜艳,且会越看越赏心悦目!!!那种感受决非笔墨与言语所能形容,个中滋味,只能请玉友经由本身的经历,在盘玩的整个过程慢慢体会其中乐趣。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