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紫砂壶 / 正文

提梁紫砂壶精品(提梁紫砂壶具有收藏空间吗?)

发布时间:2025-11-04 浏览量:1 次 作者:古博

提梁紫砂壶精品(提梁紫砂壶具有收藏空间吗?)

提起茶文化,人们往往会想到的是那些精致的瓷器、典雅的茶具。在这其中,有一种茶具独具魅力,那就是提梁紫砂壶。它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种艺术,一种文化的象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提梁紫砂壶的精品,感受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提梁紫砂壶的历史

提梁紫砂壶,顾名思义,是指壶身上有提梁的紫砂壶。它起源于我国明朝,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紫砂壶之所以能成为茶具中的翘楚,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材质和工艺。

紫砂壶的材质主要是紫砂泥,这种泥料产于江苏宜兴,质地细腻、透气性好,是制作紫砂壶的理想材料。紫砂壶的工艺讲究“一摸、二捏、三烧、四修”,即从选泥、塑形、烧制到修整,每个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

提梁紫砂壶的分类

提梁紫砂壶种类繁多,根据形状、功能、材质等因素,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类别 描述
按形状 有圆形、方形、椭圆形等,形状各异,各具特色。
按功能 有茶壶、茶杯、茶盘等,功能多样,满足不同需求。
按材质 有紫砂、瓷器、金属等,材质丰富,风格迥异。

提梁紫砂壶的精品鉴赏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提梁紫砂壶精品,让我们一起欣赏:

1. 紫泥提梁壶:紫泥是紫砂壶中最为常见的泥料,这种提梁壶色泽沉稳,造型古朴,是紫砂壶中的经典之作。

2. 朱泥提梁壶:朱泥质地细腻,色泽艳丽,适合泡茶,尤其适合冲泡乌龙茶。

3. 段泥提梁壶:段泥是一种介于紫泥和红泥之间的泥料,这种提梁壶色泽温润,手感舒适,是茶艺爱好者的首选。

4. 石黄提梁壶:石黄泥质地坚硬,色泽金黄,这种提梁壶适合冲泡普洱茶。

5. 青瓷提梁壶:青瓷提梁壶是将紫砂壶与瓷器相结合的产物,既保留了紫砂壶的实用性,又增添了瓷器的雅致。

提梁紫砂壶的保养

提梁紫砂壶虽然美观实用,但保养也需要一定的技巧。以下是一些保养建议:

1. 清洁:使用后要及时清洗,避免茶垢残留。

2. 晾干:清洗后要晾干,避免水分侵入泥料。

3. 避免碰撞:小心轻放,避免碰撞损坏。

4. 定期保养:可以使用茶油或橄榄油擦拭壶身,保持光泽。

总结

提梁紫砂壶是中华茶文化的瑰宝,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在品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提梁紫砂壶带来的美好体验,同时也能领略到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让我们珍惜这些精品,传承这份文化,让茶香永流传。

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宜兴紫砂壶国家级大师名单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俗称国大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是授予国内工艺美术创作者的国家级称号。自1979年起,在紫砂界,一共诞生了17位德艺双馨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如下:

宜兴紫砂壶国家级大师名单:

第一届 1979年

紫砂界无

第二届 1988年

1、顾景舟(1915-1996),紫砂七老之一,是近现代紫砂行业名气最大、成就最高的个位,堪称壶艺泰斗、一代宗师。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提璧组壶成交价1782.5万

大提壁壶成交价1288万

吴湖帆画相明石瓢壶成交价1232万

紫砂云肩如意三头茶具成交价1023.5万

九头咏梅茶具成交价2875万

松鼠葡萄十头套组茶具成交价9200万

第三届 1993年

2、蒋蓉(1919-2008),著名的花货女王,紫砂七老之一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西瓜型紫砂壶成交价126.5万

荷花青蛙套壶成交价522万

束柴三友壶成交价598万

牡丹紫砂壶成交价632.5万

3、汪寅仙(1943-2018)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三友同福紫砂壶成交价529万

金秋南瓜紫砂壶成交价460万

五代同堂提梁壶成交价897万

4、徐秀棠(徐氏双杰)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紫砂四季美人瓶成交价126.5万

紫砂坐八怪成交价145.6万

王寅春制徐秀棠刻紫砂四方壶成交价287.5万

顾景舟制徐秀棠刻紫砂四方筒盆成交价322万

5、吕尧臣(壶艺魔术师),独创之吕氏绞泥出神入化,堪称一绝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奥运鸟巢壶成交价184万

逸者寿壶成交价230万

吕尧臣制吕俊杰合作子非鱼茶具成交价322万

第四届 1997年

6、徐汉棠(徐氏双杰),为顾景舟第一弟子,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仿古壶成交价95万

紫玉金砂壶成交价330万

7、谭泉海(陶刻大师)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汪寅仙制谭泉海刻滔滔提梁壶成交价115万

王石耕制谭泉海刻六六大顺壶成交价126.5万

何道洪制谭泉海刻大集思壶成交价682万

第五届 2006年

8、李昌鸿,师从顾景舟大师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李昌鸿制砖方壶成交价57.5万

李昌鸿沈遽华制九头竹简茶具成交价69万

李昌鸿制亚明书铜砣四方壶成交价92万

9、周桂珍,宜兴紫砂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华寿壶成交价227.7万

珍智提梁壶成交价230万

周桂珍、顾景舟制仿古壶成交价241.5万

10、顾绍培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天地方圆成交价103.5万

紫泥大供春壶成交价105.8万

高风亮节壶成交价143.75万

11、鲍志强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千祥和合壶成交价92万

金声玉振壶成交价94.3万

第六届 2012年

12、曹亚麟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天涯共此时壶成交价74.75万

溪趣套壶成交价195.5万

第七届 2018年

13、毛国强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毛国强刻曼生十八式 345万

何道洪制范曾绘毛国强刻大韵壶成交价517.5万

14、季益顺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心心向阳套组成交价230万

养康益寿茶具成交价230万

季益顺制蒋君设计天宫团圆壶成交价230万

15、吴鸣

部分作品拍卖纪录

荷塘听雨壶成交价48.3万

布纹樱桃壶成交价74.75万

秘戏图考壶成交价76.84万

16、葛军

部分作品被收藏记录

1999年紫砂作品《九九归一》、《回归》、《祥和》由*新闻办公室定为国家级礼品,并由澳门特区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收藏。

2005年紫砂作品《将军壶》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永久收藏。

2008年与中国书法家协会2008名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被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收藏。

2017年紫砂作品《高歌猛进》由平川博物馆永久收藏。

17、蒋国兴

与师傅王石耕师徒合作的飞象壶获得了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国国际艺术大师精品览会金奖。2018年5月14日,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以上就是17位宜兴紫砂壶大师名单:顾景舟、蒋蓉、徐秀棠、吕尧臣、汪寅仙、徐汉棠、谭泉海、李昌鸿、周桂珍、顾绍培、鲍志强、曹亚麟、葛军、季益顺、毛国强、吴鸣、蒋国兴。向真正的大师,致敬!

提梁紫砂壶顶海盘底什么意思

提梁紫砂壶顶海盘底是一个传统的中国茶文化词语,它描述了紫砂壶的结构和特点。提梁紫砂壶顶海盘底各部分意思如下:

1、”提梁”指的是壶的顶部,通常是用来提起壶的手柄或把手。它是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便使用者拿起壶并倒出茶水。

2、”紫砂壶”是一种使用紫砂泥制成的陶瓷茶具,源自中国江苏省的宜兴市。紫砂壶以其材质特性和独特的手工艺而闻名,被广泛用于沏茶和品茶。

3、”海盘”是指壶的底部,也称作茶渣盘或茶污盘。当使用紫砂壶冲泡茶时,茶汤会从壶的嘴部流入海盘,起到收集茶渣和茶污的作用。

4、”底”指的是壶的底部,即海盘下部分与茶底相接的位置。

民国十五大紫砂刻绘名家,紫砂壶刻绘名人大全

一、韩泰(1864-1926年),号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城南人。韩泰出身碑刻世家。他上中学时就与当时的宜兴著名金石书画家卢兰芳、紫砂实业家胡汉文结为好友。民国初年,韩泰被艺古斋的紫砂实业家赵松亭聘为技师,专门从事紫砂陶刻。他发挥碑刻的特点,把金文、篆文、钟鼓文及青铜器上的纹饰巧妙地运用在陶刻上,使他的陶刻作品古色古香,风格独特,深受客户喜爱。1920年以后,韩泰受聘于宜兴吴德盛公司,担任陶刻技师,其间他的作品笔力雄健,刀法老辣,而署款由吴汉文所定,至1926年病逝,享年52岁。其传器有圆腹提梁壶、大圆壶、鼓腹壶以及仿古尊、仿古鼎、仿古等。

二、邵云如(1888-1937年),号北岩、北研、筠如,又号北茗、严如、逸然轩主、半山房主,清末民初陶刻专业的开山宗师,宜兴上袁人。邵云如的先祖邵敏展北宋时期与苏东坡同窗,苏东坡晚年曾被邵敏展邀至宜兴邵家,共创“海棠院”。邵云如是清末紫砂名家邵大赦的第三子,清嘉道壶艺巨匠邵大亨的侄子,家传壶艺,渊源深远。邵云如自幼读经书习书画,为他以后的陶刻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成年后与卢兰芳、韩泰结为挚友。1900年,经邵云如介绍,卢兰芳收陈少亭(1901年)、任淦庭(1905年)为徒。但卢常去上海从艺,只能宜兴上海两地奔波,故授徒时间较少,这时邵云如担起辅导陈、任两人的责任,对陈少亭、任淦庭的成长有伯乐与培养之功。1916年,邵云如任宜兴省立陶业工厂技师。同年,邵云如将近现代书画大师徐悲鸿的名画《仓颉》,在紫砂陶板上用彩釉彩绘成功,并获得1600元大洋的稿酬。他把这笔钱全部赞助了徐悲鸿,作为他考察日本的费用。1919年,邵云如任宜兴利用公司技师,并为陶工传习所培训艺徒。这时邵云如的陶刻作品文气芊芊,优雅潇洒,文心刀法已达巅峰之态。

明清以来,邵家壶艺源远流长。艺分两支,有的制壶见长,如邵大亨,有的陶刻出色,如邵二泉,在从艺的同时还有擅长经营的,如邵大赦。邵云如深得家传,他既是陶刻名家,也是管理干才。民国初年,邵云如曾任宜兴阳羡紫砂陶业公司的经理,为宜兴紫砂业的发展做出过很大贡献。1937年,辛劳一生的邵云如病逝,享年49岁。其传器有觚菱提梁壶、大柿壶、笔筒等。

三、陈少亭(1885-1960年),字颖川,号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宜兴西乡人,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陈少亭出身陶艺世家,其父陈伯亭为清末紫砂陶刻名家,善制壶,精陶刻,并首创陈氏独门陶刻凿砂、镂砂、透雕工艺。陈少亭幼时聪慧过人,在宜兴有“灵童子”之美誉,他读古文习碑帖临花鸟,传统文学功底深厚。16岁师从金石书画名师卢兰芳,在名师的指点下,技艺大进。1916年后,陈少亭先后在吴德盛公司及铁画轩公司担任技师,在紫砂高档品上进行陶刻。1929年宁杭公路通车,道路途径宜兴,当时的吴德盛店主吴汉文常邀书画名家与民国政要到公司留下墨宝,并由陈少亭进行镌刻。如蔡元培题诗的花盆,于右任题铭、邵陆大所制汉君壶也由陈镌刻。陈少亭陶刻书卷气十足,刀法秀丽,清新高雅,为时人赞颂。抗战后,窑场败落,为生活计,陈少亭只能弃艺从医,故晚年作品较少。至1960年去世,享年75岁。其传器有石瓢壶、上桃合菱壶、树桩花盆等。

四、任淦庭(1889-1968年),字缶硕、号石溪、缶石、一孤、聋人,又号左民、左道人,近现代陶刻宗师,宜兴陆平人。任淦庭出身书香世家,15岁师从金石书画家卢兰芳。艺成后任吴德盛公司技师,雕刻作画谋生,吴德盛公司制品上的“陶”或“企陶”落款多为任所刻。任淦庭一生酷爱书画陶刻,他上承清末宜兴书画名师卢兰芳、韩泰、邵云如,下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秀棠、谭泉海(号石泉)、鲍志强(号乐人)及高级工艺师沈汉生(号石羽)、毛国强(号一栗)、咸仲英(号冰心)、邵新和(号邵业),实为承上启下的一代宗师。

任淦庭书画笔力苍劲,挥洒自如,正草隶篆各具风格,陶刻刀锋灵活,运作纯熟,简约得体,自成章法。而且他还能左右手同时书画雕刻,功夫独到,不愧是我国紫砂陶刻界近现代的大师巨匠。其传器有大柿壶、木瓜壶、腊梅喜鹊瓶等。

五、邵宏俊(1882-1942年),号潜陶,清末民初陶刻高手,宜兴潜洛人。邵宏俊出身贫寒,15岁师从紫砂名师陈伯亭,学习陶刻,他刻苦勤奋虚心好学,艺成后,为紫砂实业家赵松亭陶刻仿古器。1911年之后,邵宏俊技艺日趋成熟,他开始以“潜陶”名号署款,此款有自己是“潜洛陶人”之意。后邵又被铁画轩及利用公司聘为技师。1915年,宜兴利用公司在美国巴拿马赛会上获奖的紫砂器上就有“潜陶”的铭文。他一生中在铁画轩工作的时间最长,铁画轩款的传器也最多。抗战后,邵宏俊不愿做亡国奴,更不愿为日伪镌刻壶具,因此遭到伪军的毒打,但他坚贞不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崇高气节。1942年病逝,享年60岁。其传器有柿子提梁壶、帽筒、笔筒及笔者所藏六方竹鼎壶等。

六、饶寿川(1896-1939年),号若水,民国陶刻高手,宜兴宜城人。饶寿川自幼念过私塾,喜文习字。1920年他到潜洛专事陶刻,因为有文字基础,他能在紫砂器上铭刻金文、篆文及行草和一些花卉图案。20年代后期,饶寿川被铁画轩聘为技工,开始以“若水”名号署款,此款有“君子之交淡若水”之意。当时的低档紫砂器由他书画别人陶刻,高档品由他亲自书画陶刻。因他技艺娴熟,陶刻高雅,30年代中期升为技师。抗战后,饶寿川离开宜兴去内地谋生,再也没有回来,1939年病逝他乡,享年43岁。其传器有柱础壶、八角盆、秦瓶及笔者所藏矮钟壶等。

七、诸葛勋(1897-1957年),号友石、卧龙、又号云石、玉如,民国陶刻高手,宜兴丁山人。诸葛勋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师从名师崔克顺,学习陶刻彩绘技艺。艺成后的30年代初,诸葛勋被利用公司聘为技工,在壶盆上陶刻,经过对大量的日用陶器的陶刻,他练就了一手过硬的快刻技艺。到30年代的中后期,诸葛勋开始在高档紫砂器上陶刻装饰,落款为友石、云石、卧龙。抗战后,诸葛勋为生活所迫走街串巷,在一些农家的紫砂器上进行陶刻。建国后,他参加了合作社,除继续陶刻外,还对陶刻班艺徒进行指导,直至1957年去世,享年60岁。其传器有狮球壶、洋桶壶、花瓶、帽筒等。

八、蒋永西(1900-1957年),号岩如,石生,又号聚莲老人,民国陶刻名家,宜兴蜀山人。蒋永西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刻字班,师从名师邵云如。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学会了各种陶刻技法,并由邵云如为蒋取名号“岩如”。艺成后,蒋永西被宜兴利用公司聘为技工,刻制了大量的瓶盆紫砂器。上世纪30年代初,蒋永西被宜兴名店“毛顺兴”聘为技师,专刻花盆。上世纪30年代中期,蒋在吴德盛公司任技师,并与任淦庭合作,由任书画,蒋陶刻,落款均为“陶”或“企陶”。建国后,蒋永西参加了合作社,继续陶刻生涯,直至1957年去世,享年57岁。其传器有钵盂壶、扁腹壶、竹节提梁壶、六角花盆等。

九、范福筹(1900-1959年),号瘦石,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范福筹幼时念过三年私塾,16岁随父制壶。1921年,范福筹拜任淦庭为师,学习陶刻。艺成后,他为任淦庭当助手,在吴德盛公司刻制紫砂器。范福筹比较老实笨拙,虽为任淦庭的大弟子,但因技艺进展缓慢而常受到师父的批评。上世纪30年代后,范又为毛顺兴店陶刻,取名号“瘦石”,陶刻的紫砂器均署“瘦石”款。抗战后,范福筹又一度制壶,但主要业务还是以陶刻为主。建国后,范福筹参加了合作社,直至1959年去世,享年59岁。其传器有东坡提梁壶、高狮灯壶、竹鼓壶、竹段壶等。

十、谈洪泉(1902-1976年),字伯章,号泉石,民国制壶陶刻名家,宜兴潜洛人。谈洪泉自幼习书法喜绘画,15岁学艺制壶,艺成后,以制作牛盖莲子、竹鼓、犀登、矮钟壶为主,所制壶具印款为“伯章”、“谈伯章”、“谈氏伯章”。上世纪20年代,谈洪泉在任铁画轩技工期间,与卢兰芳、陈少亭等陶刻名师的长期接触中,对陶刻发生了兴趣。于是他拜陈少亭为师,专事陶刻,并在紫砂器上署款“泉石”。30年代中后期,谈的陶刻技艺娴熟,刀法讲究,于是被铁画轩聘为技师,专门为高档壶铭刻。抗战后,谈洪泉除了陶刻还参与制壶,并为立信、吉德昌陶刻紫砂器。建国后,他很少参与制壶陶刻,直至1976年病逝,享年74岁。其传器有矮钟壶、柿子壶、竹段壶、六角方棱瓶等。

十一、陈和大(1902-1968年),号石如,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陈和大自幼在宜兴东坡书院上学,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刻字班,师从名师邵云如。上世纪20年代中期,陈和大被利用公司聘为技工,并起用师父邵云如所起的名号“石如”。30年代后,陈和大陶刻技法日趋成熟,布局合理,字画流畅,但总体缺少变化。抗战后,陈和大在上袁潜洛一带串门陶刻,以通货为主,量大而档次一般。建国后,陈和大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直至1968年病逝,享年66岁。其传器有周盘壶、汉君壶、花瓶及笔者所藏双色木瓜壶等。

十二、陈经耕(1904-1969年),号漱石,民国陶刻高手,宜兴蜀山人。陈经耕自幼习文练字,1921年进入陶工传习所刻字班,师从名师邵云如。上世纪20年代中期,陈经耕被利用公司聘为技工,并起用师父邵云所起的名号“漱石”。30年代后,陈经耕陶刻技艺成熟,尤擅刻画石竹。他陶刻的石竹刀法细腻,枝叶灵动,得时人称赞。因陈的技艺超群,故常为铁画轩及吴德盛的高档茗壶铭刻。抗战后,陈经耕常在上袁潜洛西望圩一带串门陶刻,量大而档次中等。建国后,陈经耕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并保持精细灵动的特点,直至1969年病逝,享年65岁。其传器有柿扁壶、汉扁壶、菱形花盆等。

十三、谈尧坤(1912-1988年),号岩生、岩石、一尘、省三,又号研深、和泰,近现代陶刻名家,壶艺泰斗顾景舟的表弟,宜兴潜洛人。谈尧坤自幼喜书法绘画,聪慧机敏,性格倔强。15岁师从名师陈少亭,艺成后,受聘于铁画轩公司,以山水花卉陶刻为主,楷隶均极见功力。上世纪30年代后期,谈尧坤在铁画轩公司任技师,陶刻以中高档品为主。这时谈的作品山水灵秀,花草细微,有其师陈少亭之风韵。

1948年,谈尧坤受铁画轩少东家戴相明之托,为其表兄顾景舟所制5把紫砂石瓢壶陶刻,并分送吴湖帆(1894-1968年)、唐云(1910-1993年)、江寒汀(1903-1963年)、顾景舟(1915-1996年)、戴相明(1922-)5人。2010年,嘉德拍卖会上拍出1232万元天价的那把戴相明藏顾景舟制的石瓢壶,即为吴湖帆铭、谈尧坤刻(注:另有一说,顾景舟刻自藏一把,另外4把为谈尧坤所刻)。建国后,谈尧坤参加了合作社继续陶刻,并常为壶艺泰斗顾景舟、近现代花货大师朱可心陶刻茗壶。1964年,谈尧坤以“研深”名号在朱可心所制万寿壶上陶刻毛泽东的七律诗《长征》,并由徐海东大将转赠毛主席,此壶陶刻字迹工整,刀法不凡,是谈尧坤陶刻的传世精品。

十四、白应生,号琢如,民国陶刻高手,生卒待考。从民国传世的紫砂器中,常见有落款“琢如”的作品,如段泥花瓶、绘画紫砂盘以及壶艺名家汪宝根的木瓜壶,这些陶刻作品刀法熟练,字体流畅,极见功力。建国后,白应生参加了合作社,继续从事陶刻,直至上世纪70年代病逝,惜传器较少。

十五、范泽林,生于1920年前后,民国后期的陶刻高手,曾以“石如”及“石生”名号陶刻紫砂器,解放后,参加合作社,中国工艺大师鲍志强的陶刻曾受过范泽林的指点。另清末民初壶艺大师黄玉麟(1842-1914年)制作的紫砂觚棱壶常由耕耘陶刻,壶的主面刻有行书:“诵秋水篇,试中冷泉,青山白云吾周旋。”庚子(1900年),吴昌硕铭。现已考证出江苏震泽人张澹,字耕耘,又字新云,号春水,黄玉麟的壶具常由他陶刻。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www.idaitao.com/zishahu/118351.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