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紫砂壶,作为中国传统的工艺品之一,以其独特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赢得了无数茶友的喜爱。而全手工紫砂壶,更是其中翘楚,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全手工紫砂壶的制作过程,感受那份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
选泥是全手工紫砂壶制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紫砂泥分为红泥、紫泥、绿泥三种,不同泥质制成的紫砂壶,其色泽、质地和口感各不相同。
表格:
| 泥质 | 颜色 | 特点 | 口感 |
|---|---|---|---|
| 红泥 | 红色 | 硬度高,透气性好 | 香甜 |
| 紫泥 | 紫色 | 软硬适中,易于成型 | 鲜爽 |
| 绿泥 | 绿色 | 质地细腻,色泽温润 | 清新 |
选好泥料后,就需要进行练泥。练泥的目的是使泥料达到一定的软硬度和可塑性,方便后续的成型过程。
练泥方法:
1. 将泥料放入石臼中,用木槌或石槌反复捶打,使其充分混合。
2. 捶打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泥料的软硬程度,适时加入水分,调整泥质。
3. 练泥时间一般在30分钟以上,直至泥料达到所需的软硬度和可塑性。
打坯是紫砂壶制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展现匠人技艺的重要部分。打坯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将泥料塑造成壶的基本形状。
打坯步骤:
1. 拍打:用拍板将泥料拍打成长方形或圆形的泥片。
2. 切割:用裁刀将泥片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大小。
3. 整形:用修坯刀对泥片进行修整,使其达到壶的基本形状。
4. 打孔:用打孔工具在壶身上打孔,形成壶嘴、壶把等部分。
修整是对打坯后的壶体进行进一步的加工,使其更加完美。修整过程中,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对壶身、壶盖、壶嘴、壶把等部分进行精细的打磨和修整。
修整步骤:
1. 打磨:用磨砂纸或磨砂布对壶身、壶盖、壶嘴、壶把等部分进行打磨,使其表面光滑。
2. 修整:用修坯刀对壶身、壶盖、壶嘴、壶把等部分进行修整,使其线条流畅。
3. 打光:用打光工具对壶体进行打光,使其表面更加光滑亮泽。
烧制是紫砂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决定紫砂壶品质的重要因素。烧制过程中,需要将成型的紫砂壶放入高温炉中进行烧制。
烧制步骤:
1. 装炉:将成型的紫砂壶放入高温炉中,注意摆放位置和间距。
2. 升温:逐渐升温,使炉内温度达到烧制所需的温度。
3. 保温:在炉内保温一段时间,使紫砂壶充分吸收热量。
4. 降温:逐渐降温,使炉内温度降至室温。
经过以上五个环节,全手工紫砂壶制作完成。一把精美的紫砂壶,不仅是一件实用的茶具,更是一件艺术品,承载着匠人的匠心独运和艺术追求。
总结:
全手工紫砂壶制作过程,是匠心独运的艺术之旅。从选泥、练泥、打坯、修整到烧制,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智慧。让我们一起欣赏这份匠心独运的艺术魅力,感受紫砂壶带来的美好时光。
紫砂壶是中国汉民族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紫砂壶制作始于明朝正德年间,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古来名壶,从明正德嘉靖年间供春的树瘿壶、六瓣圆囊壶,每一把壶都独具匠心,在壶的欣赏性上下功夫。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紫砂制品的珍贵,以壶为例,表现着一种古朴醇厚的美。今天紫壶轩与您共赏它的诞生过程。
【壶身制作】
1、练好的泥料拍打成片。
2、专业圆规划出壶身泥料打成片等待划壶底。
3、仍旧用圆规划壶底。
4、壶身壶底初步镶接。
5、拍打出雏形。
6、老宜兴常说:茶壶是拍出来的。
7、身筒的拍打成型,并非简单的一个步骤,而是反复进行的多个步骤。每一步都接近最终的成型阶段,但每一步的要求又各不相同。
8、壶底拍平。
9、壶底勾边。
10、从高深筒到最终的虚扁造型,完全以手工方式逐步拍打而成,然后需要仔细修整。
【壶盖制作】
1、比对壶口形状做壶盖雏形。
2、壶盖贴边儿。
【壶体零件镶贴】
1、装置壶身的零件,搓出壶把儿。
2、壶把成型。
3、装壶把和壶嘴,一定要成一条直线,分毫无差。壶型大美之一,亦在于此规正中。
4、壶嘴雏形。
5、细致掏空壶嘴。
6、开孔,孔开的好不好,直接影响出水。
7、壶体初步整形。
8、壶纽儿成型。
9、装壶纽儿,开气孔精细打磨。
10、整壶最后的整形细修。到这一步,紫砂壶壶身制作就算初步完成了,只待篆刻花纹或者直接进窑烧制。
【刻绘烧制】
壶身上刻绘图案烧制成壶。
或许只是一双糙手,只是地底的一团泥,结合在一起,一刀刀,一步步,辅着沉静的心意,涅磐出一把精美的紫砂壶。
如果是一把方器,那么它的全手工成型方式就是泥片镶接成型,我们今天就以最常见的圆器来说明,毕竟圆器是紫砂壶市场销售的主力。
一、泥片接头的拼接
1、全手工圆器都会有壶内接痕,无一例外
全手工做一把圆器紫砂壶,首先需要把泥条打成长方形或是扇形的厚度均匀的泥片,然后将泥片围成一圈,再将泥片粘接起来,在粘接处,一定会留下一点痕迹,壶外面的痕迹可以通过工具处理得相对没那么明显,但是里面的痕迹一来很难处理,二来也没有必要去处理,因此在泥片粘连的位置内部,一定会有一条接痕(接头),这条接痕是任何一把全手工圆器都会有的,无一例外。
2、接痕具体的位置在哪呢?
我们一般会在接痕处装上壶把。因此接痕的位置一般就在壶把对应位置的内侧。为什么一定要把壶把装在粘连位置处呢?因为这样,即便外部的痕迹能稍微看出来一点,装上壶把之后就不会影响美观。
3、具体操作方法
将手指伸进壶把位置的内壁,来回触摸,若是全手工,你就会感受到接痕位置处稍微有点凸起的一条线,或者在壶把对应内侧打上灯光,用肉眼一般也能看到接痕。
这是辨别全手工紫砂壶最基本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个接头基本可以判断这把壶不是全手工的,但也不能排除极小部分不诚实的人因为知道买壶的人会用这个方法来辨别,就会在一些半手工壶的这个位置做上所谓的假接头(在粘接触用紫砂泥贴出一条线来),这样的假接头不管是摸上去还是看上去都会给人特别突兀的感觉,两边的过渡也不是非常自然,但如果处理得极其用心,一般人就比较难判断了。
非全手工的壶不只一条拼接线条,出现“两条线”的一定不会是全手工壶。
半手工制作的紫砂壶,需要将围好的泥片放在模具里,由内向外的用力的“搪”,由于模具是对半分的,一旦用力就会留下“竖线”,一般都是在壶嘴和壶把的下方。当然这是处理不好留下的印记,为了能掩盖痕迹都会修整好这些很明显的破绽。
并不是所有的壶都会留下接头痕迹,比如40目或50目的紫泥,本身的颗粒会比较粗,师傅在做的时候不喜欢有这么明显的接头,会影响壶的完美度,那就会用工具去光一下,摸不出接头的痕迹。
二、内壁印章
内壁印章的作用一是为了证明壶的身份,二是用来分辨手工壶。全手工内壁的印章都是在打泥条的步骤上盖的,再将泥片围成一圈拍打泥片成壶型,随着身桶的塑造印章也会随着产生不同的扭曲效果。所以成品的印章看起来比较的自然,与四周的深浅、壶型走向基本一致。
仿全手工壶会在成型以后用软皮章加盖,某些壶型存在弧度,印章加盖上会出现深浅不一的现象,比较生硬,不够自然。
比如说比较常见的石瓢,是下面肚子大,口再慢慢往上收的,泥片在拍打的过程中印章也会随之产生变形,成型一般会是梯形。而潘壶里的印章会是不规则的形状,上下较窄中间较宽。
三、内壁自然褶皱纹
全手工紫砂壶的壶内壁,会出现一种自然的褶皱,行话叫泥门。
全手工紫砂壶是用竹拍子手工拍打使身桶成型,所以壶身外壁的泥料颗粒分布十分紧密,而内壁由于没有受到力量的挤压,泥料颗粒分布相对松散,整体呈现出外紧内松的特征。
非全手工的壶是借助模具手搪成型的,制作时壶体各处受力均匀,内外壁泥料颗粒分布的松紧度相差不大,不会存在全手工拍打的褶皱纹。
由于借助了模具,内壁有时候也会存在不平整的现象,这个时候推墙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经过推墙来使内壁更加的光洁平整,推墙通常会推得比较高。全手工在壶底的接口处有时会做推墙的处理,但一般都不会推的太高,以免破坏全手工内壁的自然褶皱。
“推墙刮底”说过推墙处理,就要再说说刮底了。现在刮底已经不能辨别手工壶,先不说半手工的壶有刮底,就是市场上最低端的机车壶、手拉壶都有这个特征。
四、上准片的地方痕迹
全手工的壶需要上准片(专门针对壶口还需要再上一层泥片),由于准片是用脂泥粘的,收缩过程中会或多或少留有痕迹。
壶口因为还需要一层泥,这层泥是滋泥(脂泥)粘上去的,因为不好做内部的修饰一般会留下痕迹,用手可以摸得出来。
五、下假底的痕迹
和上准片一个原理,全手工的壶还需要上假底,收缩过程中会留有痕迹。
六、壶盖接头
壶盖是经过两部分来完成的,帽子和戳口。戳口的制作和壶身桶是一个原理,都是有接头的。将壶盖翻过来,在里面会有一圈线也就是一个接纹。接纹在泥料烧制以后会有一个简单的收缩,泥料收缩比比较大的话很容易看出来。
细看紫砂壶盖,一部分还有一圈圈的旋纹,因为在制作紫砂壶盖时,盖子是在工具上转动的,盖子转动时与磨具轻轻地摩擦,这样就在盖子的表面留下了很细很细的旋纹,烧制过程中这些旋纹仍然没有消失,看起来很美观。
其实说了全手工的辨别只是让你多一种选择,并不是说除了全手工以外的壶都不值钱,半手工壶的制作越来越精美,品质越来越好,许多全手工壶比不上半手工。一些比较独特的壶型必然要依靠模具来完成,比如筋纹壶。一把壶的价值不只是看做工,还要看泥料、壶型、装饰、造型等等来确认其价值,不能以偏概全,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紫砂壶。
好茶,岂止于茶
茶好器不对,是暴殄天物
茶遇好器,妙不可言
紫砂壶全手工拍打是的意思是手动的借用工具来拍打紫砂壶。
在紫砂壶的制作过程中,所谓的全手工指的是借助工具通过拍打身筒、捏制壶流把,通过滋泥连接各部位,最后明针修整后完成壶坯。它对应的还是半手工拍打,是需要借助模具的。
简介:
紫砂壶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丁蜀镇又名宜兴紫砂壶。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因为有了艺术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结合,紫砂壶才这样珍贵,令人回味无穷。更加上紫砂壶泡茶的好处、和茶禅一味的文化,这就又增加了紫砂高贵不俗的雅韵。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