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翡翠玉石 / 正文

刻章最好的玉石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4-08-11 浏览量:38 次 作者:古博

刻章最好的玉石是什么?

刻章最好的玉石是什么?

上档次的印章不是玉石类的,而是专门的印章石,中国印章四大名石: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巴林石。

寿山石产于福建寿山,著名的田黄石就是寿山石的一种,著名的品种是鸡血石(分为软底和硬地,软底可以手工篆刻,硬地无法刻制)印章石中好的品种因资源濒临绝迹,价格高昂,比黄金贵数倍、甚至数十至百倍,昌化石普通品种中大多夹带砂钉,不宜篆刻,寿山石中的新坑芙蓉石、青田石的白垟、巴林石中的一些普通品种目前价格还不算太高,可以考虑一下。

最好的玉石是寿山石。

玉石印章对石材的硬度和密度有一定要求。

硬度密度太高的玉石,如翡翠,雕刻的印章不但贵,而且雕刻难度大。

中国的四大印章石是福建的寿山石、浙江青田石、昌化石和内蒙古的巴林石。

其中寿山石由于自身温润光泽,易于奏刀,历来为印章爱好者首选。

古代刻玉的工具是什么?

古代刻玉的工具有铁制圆盘-铊、无齿的锯、圆锯、钻、锥、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

玉石异常坚硬,必须用铁制圆盘DD铊为工具,以水和金刚砂为介质,经过铡、錾、冲、压、勾、顺等工艺,一点一滴琢磨而成。

在古代制玉过程中使用最多的雕刻工具叫陀,是指安装在“水凳”横轴上可以旋转使用的各种工具的泛称。

陀的名称是玉雕行业沿用历史的称谓,什么时候开始称之为陀己无从考证。在古代,陀与码字相同,可以互相替换,很多人用铭字,是否合适有待斟酌。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艺程序。

切,即解料,解玉要用无齿的锯加解玉砂,将玉料分开。

磋,是用圆锯蘸砂浆修治。

琢,是用钻、锥等工具雕琢花纹、钻孔。

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细的木片葫芦皮、牛皮蘸珍珠砂浆,加以抛光,玉器便发出凝脂状的光泽。这套制玉技术,在商代已为工匠们所掌握。

扩展资料:

早期的玉器加工技术,主要借用磨光玉器的技法,即切割、钻孔和打磨等,后来逐渐发展为镂雕、线刻等。

关于清代砣机,现在我们能够见到比较完整的图像资料则是《玉作图说》,李澄渊于1891年(光绪十七年)应英国医师卜君要求而作。

他“历观玉琢琢磨各式绘以成图(《玉作图》序)”。也就是经过现场调查作了写生,尽量如实地加以反映,所以此图是可信的。此图册名为《玉作图说》,共十二开,十三图,每图附文字说明。

可以说是玉作的连环书,是继《陶治图》之后出现的又一部纪实的工艺图书,不仅描绘了玉匠劳动操作的场面,还将重要工具名称都一一注明。

中间是书画,左右两侧有竖栏各三行,首行书编号和题名

书写“说”文楷体工整,描述通俗易懂。共分为捣沙、研浆、开玉、扎P、冲P、磨P、掏堂、上花、打钻、透花、打眼、木P、皮P等十三个工序。

一捣砂图说,二研浆图说合为一开,即一图二说,三至十三这十一工序各为一开,共十二开,每图书图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玉石雕刻技法

在新石器时代,当时没有金属工具解玉,古人使用解玉砂的粉末,用皮革条不断摩擦攻玉。

 

 

古代玉雕最重要的工艺有钻孔和纹饰,钻孔多用管钻,纹饰则由砣具碾出或刀具刻出。因此古代的琢玉工具有锯料工具、砣具、钻、水凳、刻刀、锼弓子等,此外还有抛光、打磨等用的辅助工具 :

 

1、钻,是玉雕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于钻孔。

 

2、砣,是用来打磨玉器的轮子。

 

3、刻玉刀,最早是用燧石、石英制成,后来用铜或钢铁。

 

4、锼弓子,是一种用来镂雕的工具,形似拉二胡的弓,所用的弦为金属丝。这种工具始于殷商,历代都有使用,并且有所发展。

 

 

古代在雕琢工艺上,最重要的是钻孔与饰纹两大法宝。孔由管气出或用钻琢出,纹则由陀具碾出或刀具刻出。所以,古代的琢玉工多有锅形器、铰具、钻、水凳、刻玉刀、银弓于等。

1、锯形器

用于玉材切割即剖玉的主要工具。锯形器没有锯齿,材质大多为金属,也有一些柔韧的动植物筋脉。锯玉时需两个人用长时间坐着锯,你推我拉,通常在锯上还放装有解玉炒的壶,解玉砂从壶底小洞中不断流出,流到锯痕中,帮助铝形器分割玉。总之,用细线加硬砂来剖玉开片,为后来玉器的制作工艺指明了方向。

锯形器是一种非常原始的琢玉工具,最早见于良渚文化时期。以后历代也一直在沿用。

2、铊锯

是切割琢磨玉器的主要工具。铊的主要材料为铁,铊具分为两大类,一类为侧铊,用干小件玉器的切割和粗加工;另一类是密铊,用来对玉进行细加工。

历代铊具多有变化。新石器时代琢玉的工具已具雏形,用石、骨杠制作。在良渚文化琮、璧玉器上留有铊具加工的痕迹。商周时期的砣具已用青铜制作,硬度大为提高。战国时期铁器发明.从此砣具装置不断完善,陀头硬度逐步提高,使玉器的制作工艺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直到清代未年、民国初年,都未有较大的发展改变。

砣具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代表了从早期以个人原始手工艺方式治玉,步入了一个较节省人力的半机械时代。

3、钻

玉饰品必须要穿孔才可以佩戴,玉器皿都要掏膛才能使用,因而钻是不可少的。钻可以分为旰凸茏炅嚼唷

(1)辏合腹髯吹氖敌淖辍S晁涞目祝蠖嗍巧峡诖笙驴谛。椎孜庀傅男逼滦巍T缙诘挠袷味嗍褂曜量住

(2)管钻:用空心状的管钻打磨的孔一头大一头小,常用对钻的办法,故这样在管璧上会出现螺旋状的台痕。从出土玉器判辨,管钻在新石器时代、商朝时期已广为使用。管钻还用于掏膛.特别是明清时期的花瓶、壶、杯等器多用管钻掏膛,其形状如空心铁管。

4、水凳

也叫做“旋车”,是一种磨玉工具。水凳类似于现在的玉雕机器,只是较为简单。

这种工具是在隋唐时期前后出现的,它的主体是由木架构成的,由凳面、凳槽、锅架、支撑架、坐凳、踩板组成。采用垂足坐式,双足踩动踏板,以皮带轴转动带动砣头旋转,辅助轴段的铊磨玉。这种手足并用操纵旋性琢玉工具的水凳一直沿用到清代。

为什么称为水凳?这是因为早在采用原始砣具时,琢玉便已使用了中介物质,用解玉砂蘸水,以增强砣头的摩擦力。而水凳也同样采用了这一磨玉方法。另外,古玉器抛光也常使用水凳。

5、刻玉刀

是雕刻玉器纹饰f的工具。刻玉刀的硬度要比玉大,一船是采用金刚石镶嵌在刀刃上进行雕刻。

在管、砣碰到无法琢磨、难度大的花纹时需用刻玉刀描绘。良渚文化新石器时代已用刻玉刀,其细如游丝状的兽面饰纹,应是用硬后高于软玉的燧石、石英刻刀绘就的。后世的刻玉刀与早期的不同。有一些专用名称。如《海产十洲记》载西海中的流洲有切玉如切泥的昆吾刀。据李时珍《本革绰目》,昆吾刀就是金刚石。有学者研究认为,汉代的刚卯殳书,明陆子冈玉牌,其书体刻绘均系昆吾刀所为。

6、锼弓子

是一种用于镂雕的工具,形状像拉二胡的弓,所用的弦是金属丝做的。

用锼弓子镂刻玉器的做法为:先用钻在玉上打孔,再用金属丝穿进,佐以解玉砂.慢慢锼磨。这样拉出来的空洞挺拔细腻,干净利落。因为金属丝细,且做直线运动,所以拉出来的孔较为方正,有棱有角,不会给人一种圆软的感觉。

这种工具在殷商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历代都有沿用。由于有了这种工具,殷商的镂空日透雕玉器多了起来.同时在一件玉器上也能表现出比较复杂的镂空透雕技艺。

望采纳。

篆刀 一种很锋利很小巧的道具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idaitao.com/feicuiyushi/8839.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