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丝工,顾名思义,是拉出来的工。追溯起源已无证可寻,一条绳索或一条带子,两头分别有人扯着,相对推拉,中间有人不断往绳索或条带上泼撒解玉砂。在不具备大型切割机械的条件,一般切割大料,依然还使用着这种原始的方法。采用金属条束拉丝的工艺,不是在青铜器时代,而是在钢铁时代。青铜金属不易被煅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包括现代的黄铜、红铜与紫铜都一样,能够被煅打伸展的是钢铁。将钢铁煅打成细小的条束,然后再通过一种叫做“管模”的模具(各行各业形制一样,称呼略有分歧。型制是一锭钢块,上面被钻出不同口径的圆通孔。铁丝从孔的一头向另一条穿过,经过挤压拉伸,一道一道过孔,最后达到所需口径。)。将口径细如发丝的铁丝绑附于具有弹韧性的竹条上,便形成了“搜弓子”。
老工艺治玉镂雕,首先在要镂空掉的部位用管钻打一孔或多孔,当然是很小的细孔。而后将丝弦穿过细孔,带动解玉砂,反复拉动拉丝,沿要去掉部分的轮廓一圈,回到起点。如果是多孔的,就是进行孔之间的连接,这样就完成了此局部的镂雕。鉴别时注意三点,其一找到起点,通常在镂空轮廓处会发现U型口,也就是打孔处;其二拉丝痕是垂直于玉件的表面,新仿的多是平行痕;其三打孔处符合古代打孔工艺。当然还有许多要留心的地方,在鉴别收藏时还要谨慎。
因为孔子说过:“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意思是说君子的德操可以和玉相比,温润而泽温暖而有光泽,这便是仁.
所以后世便以玉作为君子的象征,很多人都戴玉,以玉为配饰等,印章也是如此。
古代人迷信,认为玉有防妖避邪的作用。玉之润可消除浮躁之心,玉之色可愉悦烦闷之心,玉之纯可净化污浊之心。所以古代男子爱玉,希望在玉身上寻到天然之灵气。玉乃石之美者,色阳性润质纯为上品。宝石也如此。其价值高低并不完全取决于成份,翡翠白玉中不值钱的为多数。如同人一样,哪个民族都出英雄。
玉的韧性强,受得住铁锤击打,这一特性连金刚石也无法与之相比。利用玉的色彩和这一优点可以雕成形态各异的动物、花草、楼阁、宝塔等精致的工艺品和装饰品。
世界上最大的玉石是1971年美国加利福尼亚芸特雷附近的海底开采出来的,重5吨,被命名为玉石之王”。1977年在加拿大沃森湖发现一块重达28吨的软玉石。1978年在缅甸地区发现了一块更大的玉石,重达90吨。但早在1960年,在我国辽宁省岫岩县采掘出一块特大玉石,体积为106.8m3,重达267.76吨,比国外三大玉石总重量还多144.76吨,质地细腻,透明度好,是世界上真正的“玉石之王”。
从我国用玉的历史来看,只是在商代以后才大规模使用新疆和田玉,而在此之前各地使用的玉材基本上是就地取材的各种美石。因此,中国玉的定义,不能单纯地依赖现代矿物学的标准,而应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尊重传统的习惯,把广义的玉作为研究玉器、玉文化的对象。
玉 兰花 这些东西所代表的是君子
古代人以君子为美。君子是一种有着优美品质的人
而玉德洁白无暇就是一种优美的体现。
同事玉是 高贵的,不是说 黄金有价玉无价 吗
会失去光泽,需要很长的时间,因为在地下埋藏久了,会受到一些元素的侵蚀,当这些微量元素进入玉器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化学反应,这样以来玉器会慢慢失去原有的光泽,这也是为啥古玉有沁色了。
玉沁一般可分为五种:黄色沁称土沁,白色为水沁,绿色为铜沁,紫红色为血沁,黑色为水银沁。不过古玉随着盘玩还会出现原来的油润光泽,但是盘玩的时间需要久一些。
玉器,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国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间断地延续到现在。玉器的出现是远古石器的延续与创新。玉器与石器的区别在于质地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未经人加工过的天然玉石是玉料,《说文解字》称:“石之美者谓之玉”,凡美石制品均在玉器的范围。但美石的玉多为交织结构的透闪石和阳起石,不同于可以敲击成形的石料。因此古玉器的出现,在于新石器时期晚期的中华古人创造了使用解玉砂琢碾加工玉石的方法。古玉器是人类古代文明里中华文明所独有的器物。因古代碾法已经失传,以加工方式区分,用碾法制作的玉器均为古玉器,而凡使用电动金刚工具等现代技术加工的玉器称为新玉。中国玉器自史前出现起,即是最高规格的器物,主要用作礼器和配饰。有祭祀天的玉璧,祭祀地的玉琮,有祭祀四方的圭、璋、琥、璜。史前典型的玉器见于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