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以到西安东门外的八仙庵如找高人
请问你要鉴定什么?需要开证书吗?
有
【注音】:xī hàn yù qì汉代也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特别是西汉中期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央统治力量的加强,使得玉器手工业蓬勃发展起来。造型和制作工艺都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汉代是我国玉器发展史上的第四个高峰期。经过秦末战乱之后,西汉初年民生凋敝,经济贫困,“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文帝“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经济尚未十分富裕。“文景之治”以后,到了汉武帝时期,社会经济才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意识形态方面,西汉早期重黄老刑名之学,崇尚“清净无为”,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西汉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中央统治力量的加强,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儒家“君子贵玉”的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同时儒家还提倡孝道等伦理道德,从而流行厚葬的习俗。根据以上社会经济和思想意识发展演变的情况分析,西汉早期的玉器手工业不可能有很大的发展和创新。至于玉器手工业的蓬勃发展,新的器类和器形的陆续出现,在玉器制作工艺上逐渐形成新的艺术风格,则肇始于西汉中期。考古工作中发掘出土的实物资料,也证实了这个发展
过程。
从发掘出土的汉代玉器考察,西汉早期的玉器主要是承袭战国以来的传统。例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虽然葬于汉武帝前期,但墓中所出的玉器,有不少在造型和纹饰上带有战国玉器的风格,其中有些可能还是战国时期遗留下来的旧玉。西汉中期以后,情况有所变化。在玉器的种类上,有些先秦时期的玉器在汉代逐渐消失了,例如礼仪用玉(所谓“瑞玉”)相对减少了,成组的玉佩饰在佩玉种类上趋于简化。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器类。例如:用于丧葬的玉器(简称“葬玉”)显著增多,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玉衣是两汉特有的葬玉。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剑上的玉饰,令人注目,出现了剑首、剑格、剑M、剑皆用玉制成的“玉具剑”。佩玉中也出现新的器形,如M形佩和“翘袖折腰”的玉舞人等。在雕琢工艺方面,西汉时期透雕、圆雕、高浮雕的玉器比先秦增多;同时还出现不少镶玉的铜器,这些铜器多数鎏金,形成金玉辉映,具有光彩夺目的效果。在造型、纹饰的风格上,西汉时期也有较大的变化。一些像生类玉器,富有现实感和生命力,使形神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艺术水平大大超过先秦的玉器。总之,西汉的玉器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传世的汉代玉器,虽然数量不少,但未必都可靠。本世纪50年代以来,在考古工作中发掘出土的西汉玉器,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其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大大超过了传世品。本文主要介绍考古发掘出土的玉器。
西汉玉器主要出于诸侯王及其亲属的墓中。李鉴宸先生《汉代玉器鉴定评估与交易》一书中收录大量关于西汉玉器出土的资料:河北满城陵山1、2号墓(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定县40号墓(中山怀王刘修墓),北京大葆台1、2号墓(广阳王夫妇墓),山东巨野红土山汉墓(昌邑哀王墓)、曲阜九龙山鲁王墓,江苏徐州楚王墓、扬州“妾莫书”墓,河南永城梁王墓,以及广东广州南越王墓等。南越王墓所出的玉器数量最多,共244件(套),包括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和日常生活用玉等类。其中如丝缕玉衣,大量的玉璧和玉剑饰,可复原的成组玉佩以及玉制的容器等,特别引人注目。满城中山王刘胜夫妇墓也出了不少精美的玉器,保存完整的“金缕玉衣”和具备四种玉饰的“玉具剑”,是考古工作中第一次发现的珍贵文物。至于各地中、小型的西汉墓葬,有的也出土一些玉器,但数量不多,精美的玉器更少。
还有一些西汉玉器,出于陕西咸阳北原西汉帝陵附近的窖藏中。例如:上述汉武帝茂陵附近出土的青玉铺首;昭帝平陵和上官皇后陵之间所出的玉璧和玉圭;元帝渭陵附近出土的玉熊、玉鹰、玉辟邪、玉俑头、玉仙人奔马等。
西汉的玉器,不仅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种类颇多,按其社会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日常用玉、装饰用玉和玉艺术品等五大类。
(一)礼仪用玉
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察,西汉用于礼仪的玉器和先秦时期有所不同。根据《周礼》记载,先秦的玉礼器主要有璧、琮、圭、璋、琥、璜等6种。到了西汉时期,在这6种玉礼器中只有圭和璧两种继续用于礼仪,其余4种,有的已不再制作,有的虽然继续存在,但其社会功能已经变化,不再是礼仪用玉了。
根据汉代文献记载,在西汉时期天子祀上帝宗庙用圭,祭天神太(泰)用璧,祭黄河、汉水等大川及诸祠用璧、圭;黄河决口,则投入白马、玉璧“以礼水神”。可见璧和圭在当时仍属礼仪用玉。汉宣帝时,还曾“以方士言,为随侯(珠)、剑宝、玉宝璧、周康宝鼎立四祠于未央宫中”,将“玉宝璧”作为神明奉祀。
在考古工作中,也曾发现与祭祀有关的玉器窖藏。上述昭帝平陵和上官皇后陵之间的玉器窖藏,出土东西向排列的成组玉器,每组玉器的中间为玉璧,璧的周围环绕着七或八个玉圭,圭首均朝向玉璧。这些成组瘗埋、排列有序的璧和圭,应与汉代帝陵的祭祀仪式有关系。这些璧和圭体积很小,应是专为祭祀而制作的明器。
玉璧在西汉墓葬中出土很多。例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71件,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墓共出土69件(包括镶嵌在窦绾漆棺上的26件),巨野昌邑王墓出土28件等。西汉的玉璧是在战国玉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战国时期各种形式的玉璧,西汉几乎都继承下来,因而西汉早期的玉璧,和战国玉璧有时难于区别。西汉中期以后,玉璧在造型风格上有了新的变化和发展,在雕琢的工艺水平上也超过了战国时期,进入了中国玉璧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