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翡翠玉石 / 正文

和田玉包括哪些产地

发布时间:2024-09-03 浏览量:35 次 作者:古博

和田玉包括哪些产地

和田玉包括哪些产地

全世界共有透闪石玉矿床120多处,分布于20多个国家和地区:俄罗斯、美国、巴西、加拿大、澳大利亚、波兰、新西兰、韩国、朝鲜、台湾等,其中,加拿大产量为世界第二位。

这些矿床都属于蛇纹岩型透闪石玉,以碧玉为主,俄罗斯、韩国、朝鲜出产白玉,唯独新疆的和田玉由于特殊的地质成因而属于非蛇纹岩型透闪石玉。

扩展 资料:

新疆和田玉文化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有专家认为:探讨史前古玉玉质及玉料的来源对研究中国玉器起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重要意义。在中国颇具影响的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仰韶文化、齐家文化、石家文化等。

这些文化是过通玉石及其玉料来表现的,其来源是中国玉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仰韶文化透闪石玉出自新疆,齐家文化包括龙山文化的透闪石玉也来自新疆和田。学者专家长期的争论与研究已被史料和出土玉器的佐证说明,从理论推断和预测发展到理讥论更新和定论。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产地包括新疆、青海、辽宁、俄罗斯、加拿大、韩国等。

和田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现今和田玉的名称在国家标准中不具备产地意义,即无论产于新疆、青海、辽宁、俄罗斯、加拿大、韩国,其主要成分为透闪石即可称为和田玉。

扩展内容:

软玉

古往今来,软玉(和田玉、闪石玉)以其色泽光洁柔美、质地坚韧细腻、温润含蓄、符合国人的审美观念而深得人们的喜爱,人们将仁、智、礼、义、信的道德理念及社会财富、权利等一系列社会元素赋予和田玉之中。

在国际检测标准上,只有软玉和硬玉之分。软玉和硬玉,是系统宝石学中的称呼。通俗讲,软玉是指闪石类中某些(如透闪石、阳起石等系列矿物)具有宝石价值的硅酸盐矿物。细小的闪石矿物晶体呈纤维状交织在一起构成致密状集合体。 软玉有很多种,颜色也有很多,上品软玉一般质地细腻,韧性好,具有油脂光泽。中国新疆和田是软玉的重要产地,那里的软玉被人们称之为“和田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产地如下:

新疆和田玉产地主要分布在叶城、莎车、塔什库尔干、皮山、和田、于田、且末、若羌等县,新疆和田玉,是产于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地区的和田玉,细分可以分为山料、山流水料、戈壁料和籽料,其中以籽料最为上乘,戈壁料次之,然后是山流水料,山料。由于过度的开采,籽料和戈壁料矿源基本已经耗尽,尤其是最近几年,好料更是稀少,价格也越来越高。

和田玉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我国把透闪石成分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狭义上讲的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广义上的和田玉还包括俄罗斯玉、韩国玉、青海玉等。

拓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候,和田玉因产于昆仑山被称为昆山之玉,以后又因位于于阗国境内而被称为于阗玉。直到清光绪九年(1883年)设立和田直隶州时,才被正式命名为和田玉。

和田玉中的名品,是珍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汉国宝级文物皇后之玺,其质地为新疆和田羊脂玉,是迄今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徽宝中国印,也是采用新疆和田玉作为材料。

和田玉的产地有1、中国新疆  2、中国台湾  3、俄罗斯  4、美国  5、巴西  6、加拿大  7、澳大利亚8、波兰  9、新西兰  10、韩国  11、朝鲜等地方。

拓展资料:

和田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其三为陕西蓝田玉、辽宁岫玉和河南独山玉)。传统狭义范畴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石,以和田“子料”为代表闻名于世;广义的和田玉指软玉(真玉)。和田玉虽然因新疆和田而命名,但其本身不是地域概念,并非特指新疆和田地区出产的玉,而是一类产品的名称。中国把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石头都命名为和田玉,都在国标范围内。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和田玉

大家都知道和田玉,当年盛产和田玉的那个古国是哪一个?

盛产和田玉的古国叫做于阗国。

和田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中的一种,一般指的是新疆和田地区产的玉。其他三种玉包括蓝田玉、岫玉,还有独山玉,每一种玉都价值连城。

对于和田玉的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最初被称为“昆山之玉”,是因为它盛产于昆仑山,又被长叫为“于阗玉”,是因为该区域曾是一个古国:“于阗国”。

这是一个遥远的古国,出现在公元前232年,最终覆灭于公元1006年,整体来讲,它是一个西域佛教古国。

从地理位置来看,于阗国位于四大盆地之一的塔里木盆地南部,东面与且末、鄯善相连,而西面是莎车、疏勒。

它是一个宗教色彩特别浓重的国家,国君姓氏是尉迟。尉迟家族控制于阗国长达上千年,在我国的唐代年间,和大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唐高祖李渊建立的大唐国力强盛(这得益于他的后代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极大的促进了国家、社会的发展、繁荣。),西域各国与大唐的都建立了非常好的外交关系。

于阗国,即是这样的一个国家,由于国土面积和人口都非常少,所以非常仰慕大唐,尉迟国王更是以被赐予“李”姓为傲。

于阗国生产和田玉,繁盛的时候辖今和田、皮山等县市,可以说一个完整的国家,它延续了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依然没有逃过被吞并的地步。

公元1006年,它被喀喇汗国吞并,曾经辉煌一时的古国就这样没落了,不得不让人叹息。

和田玉这么有名和它的价值和古代中国对玉器的推崇是有关的。而新疆和田玉也仰仗于古代的丝绸之路,才能流传于中西方。和田玉的产地是古西域的于阗国都城,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是文化和交流的中转站。

于阗在清代时曾被称为和阗,也就是今天的和田,位于今天新疆塔里木盆地南 部,是丝绸之路南道的大国,在张骞通西域以前,中原史书中还没有于阗这个名字 出现。“于阗”一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的记载:“其北则康居,西则大月氏,西南则大夏,东北则乌孙,东则G弥,于阗。”此后,《汉书》、《后汉书》、《魏书》、《梁书》、《周书》、《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等正史都记载了于阗古国,《法显传》、《洛阳伽蓝记》、《续高僧传》也都对于阗做了记述。

于阗国以农业、种植业为主,是西域诸国中最早获得中原养蚕技术的国家,故手工纺织发达。特产以玉石最有名。于阗自2世纪末佛教传入后,逐渐成为大乘佛教的中心,魏晋至隋唐,于阗国一直是中原佛教的源泉之一。于阗人民喜爱音乐、戏剧,在绘画方面具有印度、伊朗的混合风格,画家尉迟乙僧于唐初至长安,绘有许多壁画,与唐人吴道子、阎立本齐名。

于阗在各种古书中也曾被称 为五端、兀丹、斡端、忽炭、扩端、鄂端等,到清代时就成了和阗,1959 年,“阗”字简化为“田”字,和阗就成了和田。

当年盛产和田玉的那个古国是中国,想传两汉时期,

丝绸之路上位于今天新疆塔里木盆地南部,有一个大国叫做于阗。在清朝时曾被称为和阗,它靠近与昆仑山。这个地方盛产和田玉。

于阗古国,于阗国的早期居民主要是伊朗的西徐亚人、印度人和汉人。早在公元前 2 世纪,于阗这个城邦之国就已经出现。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idaitao.com/feicuiyushi/25785.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