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以将佛菩萨像当饰品,把玩,,这样不恭敬,有损福报!
著名佛像鉴定家金申先生在研究单尊石佛造像的过程中,对各地石造像铭文中反映出来的石料来源问题也有所注意,在此将零星材料连缀成小文,可补前人未曾注意之隙缺。
河南的荆山or金山
魏迁都洛阳后,继续开凿龙门石窟,且单尊佛像及造像碑也一时兴盛。单尊石佛雕刻体积重沉,一般应是就地取材,但讲究的石料,则取自荆山。
报德寺七佛碑像
报德寺创自孝文帝迁洛后不久,据东魏武定三年(545年)报德寺七佛碑像(现藏日本,高208厘米)的铭文:“宣武皇帝剖玉荆山,贾重连城,雕镂莹饰摸一佛两菩萨,石基砖宫树于寺庭…….”
可注意者为文中之荆山,《全北齐文》卷十有北齐天统三年(567年)宋买等造天宫石像碑,发愿文中亦有荆山:“其像也,乃运玉石于荆山,采浮磬于淮浦……”
北齐天统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
北齐天统五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局部
据传原存山西省长子县的北齐天统五年(569年)合邑二百人等造释迦佛立像(现藏于美国纳尔逊美术馆,石灰岩,高232.5厘米)发愿文有:“唯大齐天统五年岁次己丑三月庚申朔十八日丁未……合邑二百人等采石荆山同并□率引匠东都俱思净土即于寺□造释迦丈六□……”
荆山,据《古今地名大辞典》在今禹县西北五十里,《通典》云:“扬濯有荆山,出玉,齐武帝于此采玉,其下即颖川郡地。”扬濯即阳翟,是颖川郡的治所。可知是今河南禹县一带,山中以出产适宜雕刻的石料而闻名,故而在造像的发愿文中多以荆山代称石料的产地。
但实际上古代发愿文也喜借用典故,可能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石佛像的材料都出自荆山。
在刘碑造像铭(天保八年)中且出现了金山的地名:“故能同率缁素异心,共遵等意,采石金山,远求名匠……建像一区。”
“金山”据《古今地名大辞典》应该位于今河南光山一带。一说为河南信阳南五十六里之地。《通鉴》载“后魏永平元年,梁将胡武城攻郢州。于州南金山之上连营”。
总之,在河南地区的造像碑发愿文中,荆山和金山的具体方位可以细考。
何地美石远销五台山乃至长安?
《曲阳县志》载:“城南黄山自古出白石,可为碑志诸物,故环山诸村多石工。”河北曲阳黄山盛产的汉白玉,造就了周围百十里数万乡民人人皆可以持斧凿而雕刻,用汉白玉雕刻的各类物件生地细致,硕大的石狮一人数日可就,技艺娴熟,令人叹为观止。工匠们且四处做工,全国各地甚至海外的石造工程,石工群中必有曲阳工匠。
早在北魏时曲阳即已雕刻石佛像,历东魏、北齐时最为盛行。一直到唐依然不衰。曲阳石佛像发愿文中往往称这里出产汉白玉为“玉像” “玉石像”。
收藏过。我本人就非常喜欢各种各样的奇石。对于佛像类的石头非常的痴迷。我认为收藏这样的石头非常有意义。
我是没有收藏过这类奇石的,而且我觉得也非常的稀少和珍贵,一般人是得不到的。
没有收藏,因为这个爱好还是小部分人拥有吧。
炭质定向陨石,礼上往来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