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玉的讲究很多。一般情况下需要先消磁。比较通用的方法是用矿泉水浸泡一周。
另外如果是比较讲究的话,玉器是贴身不外露的。
中国人讲就人玉相合,有的玉可能和佩戴者的气场不合,最好也不要戴了,以免产生不良的反应!
1、避免与硬物碰撞。玉石的硬度虽高,但是受碰撞后很容易裂,有时虽然用肉眼看不出裂纹,其实玉表层内的分子结构已受破坏,有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其完美度和经济价值了。
2、尽可能避免灰尘。日常玉器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面,应以温淡的肥皂水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污剂液。
3、佩挂件不用时要放妥。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如是高档的翠玉首饰,更勿放置在柜面上,免积尘垢,影响透亮度。
4、尽量避免与香水、化学剂液、肥皂和人体汗液接触。玉器接触太多的汗液,佩戴后又不即刻抹拭干净,即会受到侵蚀,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尤其是“玻璃地”翡翠、羊脂白玉,更忌汗和油脂。翡翠不同于古玉,古玉需要脱胎的过程,需人的体温帮助,而“玻璃地”翠玉本身已晶莹通透,不须再借助任何方法,也不可能有什么办法会使它更透亮。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则容易变成淡黄色,不再纯白如脂。
5、避免阳光长期直射。玉器要避免阳光的曝晒,因为玉遇热膨胀,分子体积增大,会影响玉质。尤其是芙蓉玉、水晶、玛瑙等受到高热会发生爆裂,因此更忌接近热源。
6、佩挂件要用清洁、柔软的白布抹拭,不宜使用染色布、纤维质硬的布料。镶有钻石、红蓝宝、祖母绿等宝石的玉首饰,也只宜用干净的白布揩擦,将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抹掉,这样有助保养和维持原质。
7、玉器要保持适宜的湿度。玉质要靠一定的湿度来维持,尤其是水胆玛瑙、水晶类的玉器。水胆玛瑙在形成时期,里面就存有天然水,若周围环境不保持一定的湿度,很干燥的话,里面的天然水就容易蒸发,从而失去其收藏的艺术和经济价值,祝你好运。
佩戴玉器讲究情感含义 佩戴玉器如同珠宝,有一定的讲究,通常是依据性别、身份、地位、喜好等多种因素,如玉鹅,通常是文人雅士所喜欢的品种,不适合妇女佩戴;玉牌刻莲叶童子,不适合男士佩戴。 玉器的特殊含义非常多,这儿只介绍几种。 在古代民间,人们相信佩戴玉器能趋吉避凶。辟邪是传说中的异兽,工匠惯常雕刻狮子的形状,外加翅翼以显示它不同于狮子。唐宋帝王或高官陵墓前的神道,常见竖立大型石辟邪。玉辟邪的作用,明显是带来祥瑞的压胜之物。 连环一词,在明清小说和随笔中经常看到。上图的双环可能就是连环。它在小说中常常被写成男女间的定情信物。图中连环刻有同心连结铭文,可见小说的描述不尽是虚构的。明清的仕女画,间中有妇女佩戴连环的景象,大多是以丝绦从腰间垂挂。但同心连结这铭文是横向的,连环似乎应该横向系于腰间才对。 玉鹅与玉鸳鸯,同属水禽类,但用途却男女有别。 鹅暗喻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据说王羲之花了很长时间观察鹅怎样伸缩转动它的颈项,从而领悟到手腕该如何转动运作,写出登峰造极的书法。因为有了这羲之观鹅的传说,鹅便成了文人喜爱的题材。下图的玉鹅(左)嘴部有一小钻孔,可穿绳作扇坠之用,自然是文人雅士佩戴的。鸳鸯(下图右)则显而易见是妇女的佩饰。鸳鸯雌雄相随,象征婚姻美满。妇女自然希望长久获得丈夫的关爱,两人像鸳鸯一样朝夕不离。 收藏、佩戴玉器小提醒 贴胸佩戴的玉器,不适合太大,不适合尖状的造型。 腰间佩戴的玉器,不适合太小,不适合过于精雕细琢的器物。否则,习惯性的盘摸会损伤手与器物。 收藏玉器最好定做一个盒子,便于保存,如果玉器与其它器物杂放一处,容易损伤玉器的表面,影响观赏。 无论是佩戴还是家藏玉器,都应该经常盘摸,时间久了,包浆会更加柔和糯滑,使玉衣(即玉皮)的效果更加明显。
玉为金石之物,加之其晶莹透明之性而与肺相应,肺主皮毛,故佩戴玉镯等玉饰后,元气得充,脏腑机能协调,心神得养,目得以明。俗话说:人养玉三年,玉养人一生。但佩玉之人亦应元气充沛才佳。
不过,佩戴玉饰也是有讲究的。玉有收敛之性,能源源不断地吸取人体的阳气,使它本身变得更光、更亮、更有灵气,相对来说,人的阳气就被玉吸收了,所以平素体寒怕冷的人不适合佩戴玉饰。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