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料是一种简称。“莫基湾”是缅甸一个的翡翠矿石出产地名。基料就是莫基湾开采出来的翡翠原料。
水,就是光线在翡翠内部能够通过距离的长短,叫作“几分水”。一般为一分到三分,三分水最透明。一分水指厚度为3毫米翡翠全透明,二分水、三分水分别指厚度为3毫米和9毫米的翡翠是全透明的。厚度小于1毫米的翡翠透明度差或不透明,就说明水差、水干,水短。翡翠短水料就是说翡翠的透明度低,杂质多,属于低档翡翠,多为豆种,糯豆种,糯种翡翠。
翡翠明料
玉石品质呈现出来的翡翠原料
原石已经过的完全切割,或彻底的去表皮处理,玉石的品质已经完全呈现出来的翡翠原料,被称为“明料”。有些明料的表面经过抛光处理,有些未经抛光。未经抛光处理的明料在购买时需要判断抛光后的效果。明料是翡翠原料销售链中处于比较尾端的位置。明料的出价一般根据原料的种、水、色等品质,结合原料的形状等其他因素,按公斤直接计算。明料的价格相对赌石来说比较透明,除那些未经抛光的明料需要凭经验再做些判断外,基本上和我们日常在市场买东西没有太大的区别了。
纯正翠绿色的翡翠的价值是最高的,如所谓浓冰绿、宝石绿、祖母绿,其次是纯正绿色中稍带黄色。当纯正翡翠稍带黄色时,一般会使翡翠的颜色更加鲜阳,亦即增加了其颜色的亮度,因而对翡翠质量 影响不大,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增加翡翠的价值,如所谓的阳俏绿、黄阳绿。当翡翠的颜色中偏蓝色或灰色时,一般会降低或严重降低翡翠颜色的价值,会使绿色变“青”、变“油”。优质翡翠绿色的饱和度必须达到较高的程度,对于这种“较高”程度,并无量化指标,只有所谓“适中”来形容。或者说,过浓或过淡的颜色都不是最优质的。
雕刻翡翠件时刻下很多废料来,还刻下翡翠的外皮等等下角料通称危料,很多危料可以做成大小珠子做串或者做顶珠用,也叫危料利用。
翡翠没有资料说法,只有和田玉才有说籽料,籽料是山料经过长期风化,经过山上雪水冲击而下,掉落河床的和田玉,经过河水长期的浸润,成色更好,所以籽料很少而且珍贵,一般翡翠石看种分,新老坑,水头,质地,颜色等。
翡翠里面的危料叫危地马拉翡翠,是产于南美洲地区危地马拉的一种玉石。尽管它的特点、构成成分与翡翠类似,在晶石学上,也被所属到翡翠的范围。可是它总体的质量要稍逊于翡翠,且色调比较单一,致色原素多见铁,残渣也较为多一些。
翡翠瓜皮料指翡翠的颜色半透明或不透明,色欠纯正,绿中闪青,类似西瓜皮的颜色。
瓜皮料有时呈墨绿色,色不均。瓜皮绿翡翠并没有具体的种水,有时候会被人们误认为是靠皮绿,实际上靠皮并无瓜皮绿般明显。靠皮绿是绿色中带着青灰色,而瓜皮绿则是绿色中直接带青色。一般来说,瓜皮绿翡翠手镯的颜色以浓、阳、正、和为佳,其余的为次。瓜皮绿翡翠手镯质地细腻润滑,结构紧密,均匀透亮为好
镯心料指的是将玉石制作成手镯时,中间剩下的尾料就被称为镯心料。手镯其实是所有玉器中最费原材料的一种,虽然手镯的形状不大,且为中空。但是手镯的制作要求整个玉料不能有明显的绺裂和瑕疵。
手镯的内径大多都是固定的,因此切下来的镯心料的外观形状和尺寸也会是固定的。
比较常见的镯心料直径多为50~60mm,厚度为18mm,这种尺寸的镯心料非常适合用来雕刻玉器,例如玉坠、玉牌、耳饰等物件。
木那料是木那场口所产的翡翠料子。
木那原石是翡翠矿里面比较出名的场口之一,以出产高种、色泽均匀的满色料而闻名。其一般指那些整体种色均匀,但却带有明显且较多点状绵的翡翠,通常这些点状绵是白色的,并且其数量也较多,无规律地随机分布与翡翠各个位置中,大多数带有明显的点状棉,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其高档翡翠属性。
巴山料是最具代表性的新坑料。大都数的新坑料是来自于“83坑”,因其被发现得较晚(1983年),加之产量巨大,目前用来做翡翠饰品的原料,主要来自那个矿区。“巴山玉”原石是一种晶料粗大、结构疏松,水干、底差的“砖头料”,但其颜色比较丰富,有淡紫、浅绿、绿或蓝灰等颜色,是一种品级较低,含有闪石、钠长石等矿物的特殊翡翠。
由于巴山玉原石杂质多、结构粗、水头差,要做成装饰品,就必须经过人工处理。
市场中的巴山玉实际上是经酸洗注胶后得到的翡翠b货。
该品种经人工处理后,色彩鲜艳,透明度好,是这些年来最为流行的翡翠b货。巴山玉有四大特点:
①色多,黑色多且块大,一件饰品上常兼有绿、紫、白色;
②粒粗,结构疏松,撞击时声音发闷;
③硬度低,巴山玉的硬度常常为6,而大多数的翡翠品种的硬度在6.5~7之间;
④重量轻,即密度小,巴山玉的密度低于3.32克/立方厘米。经处理后的巴山玉具有不错的观赏和实用价值,因价格低廉,比较适合于收入不高的年轻女性佩戴。需要指出的是,巴山玉的结构遭到了破坏,裂纹多,耐久性差,故无收藏价值和保值的可能性。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