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玉色
和田玉的颜色分类也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白色、青色、黄色、绿色、黑色、糖色六个色系,每一色系都能出些精品。
如果不考虑其他,大可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过按照受欢迎和稀少程度来说,白玉、黄玉、碧玉排在前面的。不过不管什么颜色,如果发灰、发黄则会显得较闷,色气不正,价值也会打折扣。
2、看手感
和田玉最大的特征就是玉质温润细腻,油脂性好。和田玉的油性,手感如油脂般滑腻。手感上的油性,是盘玩时玉石会给人滑腻的感觉,却又不是完全的光滑,它会稍稍带有阻力,就是捏一团油一般,油仿佛要化开了一般。
扩展资料:
和田玉子料也分一、二、三等,肉质越细白度越高的子料价格也是越高,青玉的要便宜很多,籽料首先要观是否有毛孔,且毛孔是否细腻,毛孔越是细腻基本上肉质也更加细腻,如无毛孔即为打磨首先要打个问号。
还有一种是磨沙皮:打个比方,籽料的毛孔就是和鉴别皮草差不多了,真皮草的天然毛孔不好加工出来,但仿制品的毛孔较为有规律较好分辨。但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对刚开始玩玉的来说,玩子料应尽量先少接触带皮色的子料。这样你选择的至少是新疆地产的“和田玉”。而不是统称的“和田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和田玉
和田玉按照产出地的不同,可分为:子料、山流水、山料三种类型。
1. 仔料。又名子儿玉,是指原生矿剥蚀被冲刷搬运到河流中的玉石。它分布于河床及两侧的河滩中,玉石裸露地表或埋于地下。它的特点是块度较小,常为卵型,表面光滑因为它年代久远,长期受水的冲刷、搬运、分选,去其了糟粕,留存了精华。或深埋于土下,几异其坑,饱吸了大地之精华。所以子玉一般质地较好,因它吸饱喝足,温润无比。子玉又分为裸体子玉和皮色子玉。裸体子玉一般采自河水中,而皮色子玉一般采自河床的泥土中。所以皮色子玉的年代更为久远,一些名贵的子玉品种如:枣皮红、黑皮子、秋梨黄、黄蜡皮、洒金黄、虎皮子等等,均出自皮色子玉。
2. 山流水。名称是由采玉和琢玉艺人命名的。它是指原生玉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冲击至河流中上游而形成的玉石。山流水的特点是距原生矿近,块度较大,棱角稍有磨圆,表面较光滑,年代少久远,比子玉年青。
3. 山料。又称山玉,或叫盖宝玉,指产于山上的原生矿。山料的特点是块度不一,呈棱角状,良莠不齐,质量常不如山流水和子玉。严格的说山料没有经过大自然的洗礼,没有饱吸宇宙之精华,应当叫它为玉石,不应当叫玉。
和田玉的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的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的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的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的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的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的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的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的质差一档。
白玉:颜色洁白,细腻,滋润,微透明,宛如羊脂者称羊脂白玉;不透明,光泽较差者为白玉
青玉和青白玉:色呈深灰绿至蓝绿色,不透明;青白玉是青玉与白玉之间的过渡类型,呈灰绿色。
碧玉:深绿色(菠菜绿色),质地较粗。碧玉除新疆所产外,我国玉器工艺界把和国外所产的软玉也统称为碧玉。
黑玉:主要含分散的碳质或石墨而呈灰黑色或灰黑与白色相间的条带。如果完全是黑色的,称墨玉。
黄玉:是地表水中褐铁矿渗入白玉中造成的,米黄至黄色。
一,结构上判断。和田玉的结构是隐晶质结构。特点是切面比较细腻,致密。肉眼看不到粗大的晶体颗粒或纤维状结构。目前透闪石石棉也被市场认为是质量低的和田玉。特点是结构是纤维交织状。晶体比较大,肉眼易观察到。
二,光泽。油脂光泽为上品。蜡状光泽比较差一些。
三,颜色。一般情况,白玉价值高,带色的价值低一些。但是,目前市场上,带糖色的,带翠的(阳苹果绿色)的价值可能超过白玉。
四,有无大的裂,有无夹石(镁质白云岩)也是判断其好坏的重要标准。
和田玉历来是玉石界的佼佼者,玉质温润细腻,油脂性很强,备受是市场的亲睐。那么受欢迎的玉石该怎么鉴定才能不受假货的蒙蔽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和田玉优劣鉴别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和田玉优劣鉴别方法 和田玉籽料的颜色
和田籽料以白色为佳,在羊脂白玉具有的“白、润、细、韧”四大特点中,“玉色白润”排列第一。所以行业中多用形象称呼,如石蜡白、鱼肚白、梨花白、月白、象牙白、糙米白、鸡骨白、羊脂白等。白固然好,但是如果看上去没有油性,没有润度,死白、干白、水白,这样的籽料价值也不会太高。
和田玉籽料的质地
和田籽料的质地由其内部结构所决定。细腻程度、透明度和油脂光泽是反映好玉质的三个主要方面。
好的籽料坚硬细密,反映在感性认识上,一是外观很细腻,二是坚硬不吃刀。质地细腻的美玉一般密度较大,有明显的沉手感。
玉质并不是越透明越好,玉质细腻往往结构紧密,凝重感强,呈现的效果是半透明或者是微透明的。玉质细洁紧密,它的油脂度就强。反之,如果质地相对松,它的油脂度就弱。好的籽料要体如凝脂,给人的感觉应该像羊脂。又油又糯又酥,“精光内蕴”,十分具有内涵。
和田玉籽料的外形
和田玉籽料的表面自然,线条流畅,握在手里有天然籽料的随和感。如果后天加工,无论是滚筒,还是打磨过的,都破坏了籽料的那种天然美,价值都会降低。
籽料的皮色
最好的籽料,是没有皮色的,肉色即皮色。因为只有肉质相对疏松的地方,才可能生出皮色。但这样的极品太少了。而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玉友都喜欢带皮色的籽料。
绺裂
绺裂,泛指玉石上所有的裂纹,按照行话讲,小的裂纹称绺,大的裂纹称裂,合起来称“绺裂”。
玉料的绺裂,有的是成玉过程中构造运动造成的,有的是开采过程中产生的,有的是加工时产生的,根据不同的裂纹开关与分布,一般分为“死绺裂”和“活绺裂”两大类。
一般来说死绺好去,活绺难除。一般除胎绺裂难以预测外,其它绺裂均好判断。如遇不好判断是否侵入内部的绺裂,只需在堵头表皮切一平面,死、活绺裂即可一目了然。
和田玉的净度
净度是指白玉中绺裂的程度和白玉中含杂质的情况,以没有和少有绺裂、杂质为净度最好。籽料中有裂缝会直接影响玉的价值,这点最为重要;玉中的黑点或白点都是杂质,以尽可能没有最好,但是少些没太大关系,多了则影响玉的品质。
和田玉的养护 一、避免与硬物碰撞
和田玉的硬度其实很高,有很多佩玉的人,在磕碰了和田玉后,常会窃喜的发现自己的和田玉毫发无伤。殊不知和田玉一旦受了碰撞便容易开裂,有时肉眼虽然看不出,其实玉内部的分子结构已受到了破坏,产生了暗裂纹,这就大大损害了它的完美程度和经济价值。
二、尽可能避免灰尘。
玉器表面若有灰尘的话,宜用软毛刷清洁;若有污垢或油渍等附于玉器表面,应以温的淡肥皂水洗刷,再用清水冲净。切忌使用化学除油剂。如果是雕刻十分精致的玉器,灰尘长期未得到清除,则可请生产玉器的专业工厂、公司清洗和保养。
三、分门别类把玩,少与香水等化妆品接触。
籽玉和古玉接触汗液、油脂后,会变得格外透亮莹润,所以不妨多多把玩,使之加速蜕变。但要注意的是,这一点并不适用于新玉器。
新玉器若接触太多的汗液,外层就会受损,以致影响其原有的色泽,其中尤以羊脂白玉雕琢的器物为最。羊脂白玉若过多接触汗液,就容易变成淡黄色,失去原先白如羊脂的色泽。因此对于新玉器,只宜贴身佩戴,不可故意以汗手、油手磨蹭、把玩。
四、佩挂件不用时要安放妥当。
最好是放进首饰袋或首饰盒内,以免擦花或碰损。高档和田玉首饰,更要尽量避免随意摆放,以免落满尘垢,影响透亮度。
五、以干净、柔软的白布清洁,慎用染色布或纤维质硬的布料。
擦拭和田玉首饰,只宜使用干净的白布,时常清洁油脂、尘埃、杂质、湿气或汗液有助于保养和维持和田玉的原质。
六、和田玉玉器所处的环境要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在常温下保存和田玉,不可过冷过热过干,否则会对和田玉造成伤害,甚至影响到它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