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我的心如同秋天的天空那样高洁;如同一汪碧清的潭水那样纯洁;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比得上我的品格,我如何对比人诉说我的高洁呢?这首诗旨在说明我们本然的天性就似明月、碧水。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苦难我们也该承受。
二、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此诗为灵云志勤禅师开悟诗,“剑”指佛教的智慧之剑,希望找来斩断烦恼,求得证悟。下句的“几回落叶又抽枝”,正是对时间漫长的形象化描写。以落叶抽枝表示季节的变化,时间的流逝,一方面是追求生动性;另一方面,也见出这位求道者精神的沉潜。
三、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陇头云。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作者描绘这一寻春的过程,意在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自然妙道,原在人心之上,只是人们没有发现罢了,所以,一切向外的努力都是枉然。越是执着不放,就越发南辕北辙。要善于变换思维角度,这样才能体悟到其中的禅机妙理。
悟道诗
唐-无尽藏
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遍岭头云;
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二:退步
五代后梁-布袋和尚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底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悟道【拼音】:wù dào【解释】:
1.领悟佛理。
2.引申为出家为僧。【例句】:夏蝉冬雪,不过轮回一瞥,悟道修炼,不问一生缘劫,白纸画卷,寥寥几笔绘江湖深浅,难绘你,不染纤尘的容颜。
《蓦山溪·修仙慕道》
年代: 元 作者: 王哲
修仙慕道,为甚都担阁。妄想太虚高,皆由骋、外缘欢乐。内中珍宝,未晓是无为,只夸强,又夸能,夸里还销铄。非知下手,怎会重安脚。每谩度饥寒,争似把、阴阳做作。白纯红赫,光艳灿然殊,一方圆,十方明,方现真丹药。
关于幽斋悟道的诗句有:
1.不妨公退尚清虚,创得幽斋兴有馀。
出自五代李中《书郭判官幽斋壁》
2.幽斋无客自焚香,古像谁知静放光。
出自宋代晁说之《幽斋》
3.幽斋宜清复宜温,高卧腾腾百不闻。
出自宋代赵崇嶓《幽斋 》
4.悟道姑姑姓李。弃了人情俗礼。
出自金朝《无梦令 赠李悟道》
关于莲花的诗句有:
1.莲花莲叶柳塘西,疏雨疏风斜照低。
出自明代王夫之的《雨余小步》
2.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
出自唐代岑参的《田使君美人舞如莲花北鋋歌》
悟道,感悟人生哲理,明白自然规律,懂得生命轮回,也就是弄懂道理,思想透彻。
修身,指修养自我,提升自己,积累知识,丰富阅历,提升素养,让自己变得更好。
一个人先得让自己优秀,明白人情世故,才能去发展事业,立足社会,才能实现抱负,进而回馈社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嘛
修行是修正自己错误、偏差的言、行,即正悟人的身、口、意,达到正念、正觉、正思维……。
悟道是证觉生命的根本;即生命“形而上”的本体,生命存在世界的终极意义。
修行悟道就是证悟生命的“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哲学界终极生命价值的理念。
从“唯物论”生命本体物质组成、现代生命科学探索研究;到“唯心论”精神决定物质;生命的终极价值都没有明确的答案。
宗教哲学的修行悟道却留下很多宝贵的文字、经典。很值得后人研究、探索、求证。
意思是在京师这个大熔炉里体会人生百态,感悟人生哲理。
一、修仙:
修仙修炼源自古代养生思想,气功的修炼在魏晋时期已然盛行,是人们在自我意识的觉悟之上,对自我生命把持的一种修持方式,也是修仙的方式之一。
即是人的潜意识最深层处理性与感性的觉悟,对人命运的根本改变,由之长生久世,与道合真为最终极的追求与向往。或以安神养性,或以修真悟道,以求达到不死不灭的至高完美神仙境界。
二、悟道:
领悟佛理。唐王维《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之一:“洗心讵悬解,悟道正迷津。”宋吴自牧《梦粱录·小说讲经史》:“谈经者,谓演说佛书,说参请者,谓宾主参禅悟道等事。”
引申为出家为僧。清吴伟业《赠愿云师》诗序:“甲申闻变,尝相约入山,予牵帅不果,而师已悟道,受法於云门具和尚。”
思考领悟真理的过程,践验理论的实际可行性。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