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00多年前,即魏晋时,中国已经开始由缅甸进口这种玉石,并加工成各种饰物。事实上,“翡翠”一词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出现过多次。南北朝时期的徐陵,在《玉台新咏序》中这样记述道:“琉璃砚匣,终日随身;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其中“笔床”是指一种搁放毛笔的专用器物,是用翡翠做的一种文房用具。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动用448万两白银在这里改建为清漪园,形成了从现清华园到香山长达二十公里的皇家园林区。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一空。清朝灭亡后,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又遭破坏。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颐和园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009年,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 [1] 。
和田玉。和田玉始于夏商,而翡翠始于明朝。因此和田玉的历史更悠久一些,玉文化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发展历程,在整个历史更替中始终扮演着重要角色。
鲁区,中国门神文化之乡–尉迟恭故里,原名平鲁县,1988年3月24日国务院批准朔州市为山西省地级市时,改县为朔州所辖区。朔州市平鲁区位于山西省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2′至112°41′,北纬39°21′至39°58′。西北沿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和林格尔县接壤,西南与本省忻州市偏关县、神池县毗邻,南连朔城区,东接山阴县,东北邻右玉县。疆域基本呈正三角形,南北长69.5公里,东西宽67.9公里,总面积231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00米左右。本区属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年平均气温5.5℃。境内矿藏资源丰富,交通便利,通讯设施完备,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井坪镇是区委、区政府所在地,北距呼和浩特市160公里,南距省府太原270公里,东距煤都大同市138公里,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酒泉地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东连甘肃省张掖地区,西邻新疆,南望祁连,北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并与蒙古国交界。北有北山山地南有祁连山,中部有河西走廊疏勒河谷地;北山山地风高沙大,形成典型的戈壁景观;中部河西走廊北势平坦、光热充足;南部祁连山,终年积雪形成特有的冰川地带,北山山区冷温带干旱区。年平均气温5-8℃无霜期140-160天,年日照时数为 2800 -3300小时,年降水量50-200毫米。疏勒河下游,安西和敦煌一带,年平均气温为8-10 ℃, 无霜期为150天左右,年日照时数为3200小时,年降水量不到50毫米。 酒泉地区辖敦煌市、玉门市、酒泉市三市和阿克塞哈萨克自治县、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安西县和金塔县4个县、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甘肃省总面积的42.5%,有汉、回、蒙、 哈萨克等24个民族,1996年全区人口88.9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73.55万人,该地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低的地区之一。行政公暑驻地在酒泉市。 酒泉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分布广。现有5个较大的成矿带, 分布于河西走廊南北两山中,共有矿点572处,其中经国家储委认可的矿床92处,有矿种48种。金属矿藏主要有金、 银、铜、铁、铬、钨、矾、铅、锌等。其中,塔尔沟钨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大道尔吉铬铁矿储量为全国第三。非金属矿藏主要有石油、石棉、煤炭、菱镁、萤石、芒硝、石英、石灰石、大理石、磷、原盐等。 其中石棉储量全国第三。菱镁储量为全省第一,已探明酒泉盆地石油储量2.05-2.34 亿吨, 泥炭储量108.7万吨,粘土储量1000万吨。据所探明矿种储量分析,全区优势矿藏有铬、钒、钨、金、 菱镁矿、石棉和水泥灰岩8个矿种,具有潜在优势的矿种有石膏、芒硝、大理石板材及其它建材等。 煤炭资源较丰富,总储量为5亿吨,集中分布在北部骥山、驼马滩,金届沟一带。 酒泉地区河流属内陆河,有疏勒河、黑河、哈尔腾河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15条,水资源总量为53亿立方米,年径流量为32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量为23亿立方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利用程度中等,河川径流引用率为59.1%,开发潜力大。全区水能资源蕴藏量为66万千瓦,可开发量为18.8万千瓦。区内热量丰富,日照充足,太阳年辐射总量为每平方厘米145-154千卡,年日照时数为3033- 3317小时,温差大,光质好,光能资源丰富。同时,风能是该地区的重要能源之一,安西、骥山、玉门镇一带风速大于3米/秒,日数在200天以上,风能利用价值大。 酒泉地区土地总面积为1912.27万公顷,人均22.2公顷。土地资源丰富,但开发利用率很低。 已利用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559.67万公顷,占总面积29.3%。全区有耕地面积11.13万公顷, 果园面积1.23万公顷,林地面积4.86万公顷,草地面积463.6万公顷。在末利用的土地中,宜林荒地13.5 3万公顷,宜农荒地18.6万公顷,宜牧条件较好,有着巨大的土地可开发资源。 酒泉境内遗留着大量古丝绸之路上独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古迹,已查明的文物点有1153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点11个,省级208个。主要有酒泉市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西汉酒泉胜迹, 魏晋地下墓壁画,明长城与烽火遂,钟鼓楼、酒泉公园;花海的干海子候鸟自然保区;安西的榆林窟、汉长城;特别是敦煌市的莫高窟以其灿烂的艺术光华举世闻名,加之该地的鸣沙山,月牙泉等一系列景点使她成为全省旅游事业的龙头。1996年,酒泉地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4.5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9 万人次,旅游收入5368万元,比往年增长6%。
翡翠的品质与种水色密切相关,高种水翡翠外观清亮莹润,底子细腻,水头充足,透光度强,起莹起胶,颜值非常高。随着能达到珍藏级别的品质绝佳翡翠越来越稀少,因此价格也越来越高,但升值空间很大,在市场上具非常高的地位和收藏价值。高种水翡翠适合有一定经济实力和品味相当的人士购买和佩戴,因此它的市场从不缺乏。
高种水的翡翠晶体细腻,结构紧密,水头纯净而明亮,净度很好,几乎没有瑕疵,整体高雅、清秀,冰冷中透着温润,看起来令人感到非常舒适与协调,是无需过多雕刻就能散发出翡翠的自然之美。
越是名贵,越是质地上乘的翡翠首饰,越不需要雕琢,讲究的是“简单为美”,更显浑然天成的气质和美感,有的雕琢也只是为了去掉翡翠上的小瑕疵,把它的美放大而已。而且高品质的翡翠硬度大,若是日常小心佩戴和保管的话是能保存很久的。
高种水翡翠高雅、漂亮,也能让佩戴者凸显出典雅高贵的气质。
楼兰古国,是古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西部,处于西域的枢纽,王国的范围东起古阳关附近,西至尼雅古城,南至阿尔金山,北至哈密。在古代丝绸之路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现今只留下了一片废墟遗迹。 楼兰古国在公元前176年前建国,公元630年却突然神秘消失,共有800多年的历史。 中国魏晋及前凉时期西域长史治所,位于新疆罗布泊西北。因遗址中出土的汉文文书上,用“楼兰”佉卢文对音为“库罗来那”称呼该城而得名。
汉时的楼兰国,有时成为匈奴的耳目,有时归附于汉,介于汉和匈奴两大势力之间,巧妙地维持着其政治生命。由于楼兰地处汉与西域诸国交通要塞,汉不能越过这一地区打匈奴,匈奴不假借楼兰的力量也不能威胁汉王朝。
唐朝(618年—907年),宋朝(960年—1279年)。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历二十一代,前后共二百八十九年,其与汉朝并称为中国历史上两大强盛王朝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
陈白沙
(1428—1500年),即陈献章,字公甫,号实斋,别号碧玉老人、玉台居士、江门渔父、南海樵夫、黄云老人等。本是新会城北圭峰山下都会村人,少年时随祖父迁居白沙乡(今属江门市蓬江区)的小庐山下,故后人尊称为“白沙先生”。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其学说则称“白沙学说”或称“江门学派”。他是明代心学的先驱,诗也写得很好。 陈白沙先生在江门的遗迹很多,除“楚云台”、“春阳台”、“庐山书院”、“嘉会楼”等早已湮没外,尚存有“白沙祠”、“碧玉楼”、“贞节碑坊”等,均为明代建筑。其中贞节牌坊且定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钓台故址”、“ 白沙公园”等纪念建筑物。
陈白沙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书法家、诗人。他年少警敏,读书一览成诵,而且勤奋好学,19岁应广东乡试,考得第九名举人,21岁参加礼部会试,考中副榜进士,入国子监(中国古代设立的国家最高学府)读书。后来,虽然两次赴京参加会试都落选了,但陈白沙对于追求学问却始终锲而不舍。27岁那年,他闻说抚州临川郡地方,有位著名学者康斋先生(原名吴与弼),学识造诣很高深,读透了朱熹编辑的《伊洛洲源录》之后,还精究宋、明理学的源流,明圣人之道,复孔、孟之传。陈白沙为了拜访名师,不怕长途跋涉,越庚岭,过梅关,抵达赣州(今江西省)。他先顺赣水而上,经吉水到了清江,上了岸再由陆路来到崇仁县,终于找到那位弃官不做,宁愿在家讲学的吴与弼先生。
吴与弼治学很严,他要求学生在学习态度上必须专心一致,不容精神涣散,思想要集中,静时修养,动时省察,务使内心湛然虚明。陈白沙见了很受启发,得益不少,但对于吴与弼关于《易经》的分析,陈白沙未得满意。第二年,他就拜辞吴老先生回归江门白沙村,在小庐山麓之南,建筑成一间颇具规模的书舍,题名“春阳台”。从此,陈白沙一心隐居,专心读书,足不出户。为了减少对他的干扰,家人就在墙壁凿了个洞,饮食衣服,均由此洞递进。
白沙村面临蓬江,后枕小庐山,村前村后,青葵筱竹,随风摇曳,风光旖旎。村外有条天沙河,河里有不少晶莹雪白的沙,白沙村因此而得名。陈白沙隐居春阳台苦读经典著作,探讨先人哲理,寒来暑往,秋去春来,正是:野鸟飞窗静,春归蝶未知;蝉鸣风入夏,冬日月影斜。不经不觉,整整度过了十个年头。
陈白沙经过十年苦学,静坐冥思,舍繁取约,把握心与理吻合的关键,学问与修养,获得飞跃的进步。
1465年(明成化元年)的春天,陈白沙决定在春阳台设馆教学。这消息—传开,近者乡村,远者邻邑,学生慕名而来,其门如市,白沙村顿时热闹起来。
陈白沙的教学方法与众不同:一、先静坐,后读书;二、多自学,少灌输;三、勤思考,取精义;四、重疑问,求真知;五、诗引教,哲入诗。开学以后,绝大多数学生都勤恳用功,但亦有个别沾染了酒色、浪荡和懒惰的,白沙先生就编了《戒色歌》、《戒戏歌》、《戒懒文》等几首诗歌给学生诵读,作为座右铭。
《戒色歌》曰:
世间花酒总为先,花酒原来枉费钱。
酒醉猖狂还要醒,花迷撩乱不知天。
鱼因吞饵投江岸,蝶为寻花到野川。
寄语江门诸弟子,莫贪花酒误青年。
《戒戏歌》曰:
锣鼓喧天上翠楼,男人扮作女人头。
少年容易成衰老,快活何难变困愁。
金榜题名空富贵,洞房花烛假风流。
须知光阴如过隙,莫作等闲去浪游。
《戒懒文》曰:
大舜为善鸡鸣起,周公一饭凡三止。
仲尼不寝终夜思,圣贤事业勤而已。
昔闻凿壁有匡衡,又闻车胤能囊萤。
韩愈焚膏孙映雪,未闻懒者留其名。
尔懒岂自知,待我详言之:
官懒吏曹欺,将懒士卒离,
母懒儿号寒,夫懒妻啼饥,
猫懒鼠不走,犬懒盗不疑。
细看万事乾坤内,
只有懒字最为害。
诸弟子,听训诲:
日就月将莫懒怠。
举笔从头写一篇,
贴向座右为警诫。
为了教导学生重视学习与劳动生产相结合,他又作了一首歌谣曰:
二五八,江门圩,既买锄头又买书。
田可耕兮书可读,半为农者半为儒。
这些诗歌,有内容,有文采,通俗易懂,琅琅上口,不但学生深受教益,连广大群众也争相传诵。
1466年,陈白沙接到顺德县钱溥一封信,规劝他趁新任皇帝复礼施教,整顿朝纲,考取功名,为社稷效力。于是决定再上京师,复游太学。时年陈白沙38岁。国子监的主管官员是祭酒邢让。他原来同陈白沙一起参加戊辰(1448年)科考,陈白沙考得副榜(等于备取生),邢让考中进士,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修撰皇帝的实录,刚刚升为国子监祭酒。邢让有意考试陈白沙的学问,让他作首《和杨龟山<此日不再得>韵》诗。杨龟山就是北宋学者杨时,进士出身,官拜龙图阁学士。他学问渊博,写过一辑题为《此日不再得》的诗,名震遐迩。陈白沙凝神冥思,不多时,挥毫而就。诗成之后,朝中一班有志学问的文臣学士,赞叹不已,争相传诵。邢让称赞白沙为真儒复出,遂向吏部尚书卫翱推荐陈白沙到部里当司吏。后来,陈白沙果然接到任职的官谕,但却是吏部衙门当个日捧案牍、抄缮校核、封发递送的低级小吏。
陈白沙为人耿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由于不屑巴结朝中的权 贵人物,触怒了当时官居礼部侍郎的尹昊,受到权臣的暗算和陷害。正直的官员对陈白沙无限同情和保护。挨过四年后,陈白沙已经42岁,再次参加会试,也就因奸臣弄权应考失败了。陈白沙放怀一笑,决定南归。
陈白沙返回江门,与老母妻儿及兄长献文共叙天伦之乐。从此,陈白沙一心研究哲理,重振教坛。这时候,陈白沙的名声远播,四方学者都纷纷前来要求执弟子之礼,入学受教。陈白沙设教十余年,不少学生得益于他的教诲,成为朝廷的栋梁柱石,“江门学派”亦于此形成。
1483年(明成化十九年),陈白沙55岁了。因为得到两广总督朱英、广东左布政使彭韶等的推荐,要上京应诏,为朝廷献力。经过半载旅程,到达北京。那时已晋升为吏部尚书的往日与陈白沙存有矛盾的权臣尹昊,还心怀仇恨,盛气凌人。陈白沙只好称病,要求延期应诏。最后,写了一份《乞修养疏》给宪宗皇帝,请求批准他回家侍奉年老久病的母亲。皇帝被《乞修养疏》那篇文章感动了,觉得陈白沙不但学问好,而且孝义堪嘉,准许他回归养母,还封赠他一个“翰林院检讨”的官衔。
以后,陈白沙就一直隐居,侍奉老母,继续致力讲学,培养了不少人才。后来身兼礼、吏、兵三部尚书职务的重臣湛若水,以及官拜文华阁大学士卒赠太师的名臣梁储,都是他的入室弟子。
陈白沙在教学上诲人不倦,除讲授经史文学等课程外,力创新旨,唯务实际,课余时间,常与学生在旷野间练习骑马射箭。
陈白沙精擅诗文,工书法,善画梅。他是明朝著名的诗人,留存各种体裁的诗作1977首。他的诗,格调很高。从他的诗文创作,可以证明陈白沙是一位善于运用“诗教”的名士。他的诗文著述,由他的学生辑成《白沙子全集》出版传世。
陈白沙的书法自成一家。他惯用自制的“茅龙”笔写字。茅龙笔是以圭峰山长成的硬朗的茅草制成,字体苍劲有力,别具风格。
1500年(明弘治十三年),陈白沙病逝于故土,终年72岁,谥号“文恭”。1574年(明万历二年),朝廷下诏建家祠于白沙乡,并赐额联及祭文肖像。额曰“崇正堂”,联曰:“道传孔孟三千载,学绍程朱第一支。”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皇帝又诏准从祀孔庙,有“岭南一人”的荣誉。如今尚存的白沙祠、碧玉楼、白沙墓、白沙先生钓鱼台,都成了历史胜迹,供旅游者参观和景仰。如今,江门市人民政府以白沙祠为主体,兴建了陈白沙纪念馆,同时将该馆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江门市一个旅游景点。
语录
学贵知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
翻译:求学问可贵在於知道有疑当问,大的疑问,便有大进步,小的疑问便有小进步。有疑而发问,已得到知识一半了。
疑者,觉悟之机。知其可疑而思问焉,其悟自不远矣。若徒以为晓得,便竟住了,大无益。
翻译:怀疑是觉悟的机会。知道可疑而想去问,那麼觉选的时期便不远了,假使只以为晓得,便止住了,是为学最大的阻碍。
翡翠在古代中国就已经有了,其历史悠久。在魏晋南北朝以前,百姓树立“君子以玉比德”的观念和君子必佩玉的做法。
而到魏晋南北朝时,原先的做法和观念不再流行,玉石业呈现低谷。
隋朝时期,玉器业秉承了前代的工艺,但是还是徘徊在低谷。
到了大唐盛世,玉器业得到空前发展,玉雕工艺开始兴起。
宋朝时期,鸟、花等绘画题材成了玉器雕琢等的主题,而且宋徽宗时期,因其爱玉、玩玉,其朝廷大臣等也开始把玩玉器。
所以宋代是玉器史上出现爱玉、玩玉、用玉、藏玉的兴起时期。
元朝时期出现第一件大型玉雕作品。
明朝时期玉雕开创特别的风格。中国的玉器在清朝时期得到全面继承和发扬,特别是大型玉雕。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