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历来就有福禄双全、多子多福、学富五车、财运亨通、夫妻恩爱和睦、长寿安康等吉祥寓意。
福禄双全是因为葫芦与“福禄”谐音,同时葫芦的形状多由两个圆拼接而成,圆而饱满,寓意双全。
多子多福是因为葫芦可以结很多果实,内部有很多种子,寓意世世代代早生子孙。
学富五车是因为葫芦外形浑圆饱满,精神旺盛,寓意气度不凡,可以学富五车。
财运亨通是因为葫芦的嘴巴可以招财纳福
“葫芦鸡”以鸡为主料,因其形似葫芦而得名。“葫芦鸡”相传源于唐代,经历代名厨不断改进、提高,制法日臻完美。此菜工艺复杂,操作细致。成菜体形完整,奇香诱人。举箸一抖,骨肉分离,皮酥肉嫩,鲜香浓郁,回味悠长,是鸡馔中难得的珍品。此菜香味浓烈,一盘上席,满室生香,被誉为“长安第一味”。
一、葫芦的起源
葫芦,植物名,别称蒲芦,葫芦体,一年生攀援草木,具软毛、卷须、分枝、叶互生,心脏状卵圆形至肾状卵圆形。夏、秋开花,花单性,白色,雌雄同株。我国各地都有种植。果实因品种不同而形状多样,有圆的、扁的、长颈的、短颈的、六棱的、八棱的……单腰的、双腰的,经人为(即范制)亦有方形的等等。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开始种植葫芦了,这从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葫芦种子就能得到佐证。
葫芦作为古老植物的种植,以及后来出现的各种材质、不同造型的各式葫芦,缘于世界各族人民对葫芦的崇拜和图腾。因为在母系氏族社会,葫芦的外形恰似女性的外生殖器,葫芦的各种传说又让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从而人们将其作为本民族的图腾。因此,葫芦是历史上最为广泛传播和最为被各族人民接受。
葫芦,古代或写作壶卢、蒲芦、胡芦等,这些都是双音节词,按汉语发展的规律,其出现的时间可能迟至南北朝前后。在汉代前,它的单音节词称为“瓠”、“匏”或“壶”。最早的记载见于《诗经》中《瓠叶》、《硕人》、《匏有苦叶》、《七月》各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甲骨文中已经出现的壶字,字象形作(甲骨文)等,壶盖小而壶腹大,和后世隶书的壶字扩大壶盖而缩小壶腹的写法不同。
二、兰州刻葫芦
葫芦造型的艺术品可谓异彩纷呈,惟妙惟肖,使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给人们的生活平添了诸多雅兴。就兰州的刻葫芦而言,选料上乘,技艺精湛,达到了出神入化、美妙绝伦的境地,产品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如果家藏一个造型奇特、质地纯正、名家刻制、年代久远的葫芦,他将以稀世珍宝的拥有者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而被众人刮目相看!
葫芦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在民间,人们常以玉雕葫芦,金、铜制葫芦为佩饰,在衣、帽、鞋、枕、带上刺绣葫芦,在桌椅、柜、橱、床头上刻制葫芦,在房檐、屋脊、梁等处绘画装饰葫芦,以祈子孙昌盛,家业富贵,万事吉祥。
三、济公和尚的葫芦
自春秋战国以来,有关葫芦的文献非常之多,国内现存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收录的文献中就有多种葫芦被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在他们的笔下,葫芦被赋予超自然的力量,其神通广大,既可呼风唤雨,又可降妖除魔,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成了佛、道、仙家抑强扶弱、驱邪除鬼、镇压五毒的法宝。
民间故事中的济公和尚与葫芦为伍,貌似疯癫的济公和尚,扶危济困,除暴安良,给人影响最深的是呼风唤雨的扇子和怎么也装不满酒的葫芦。身穿破衣裳、头戴破帽子,还有手中的蒲扇和背上的葫芦是济公的象征。而他的葫芦表面上是装酒的容器,但它还有封妖的作用,甚至还能变成坐骑,看上去就像葫芦飞船一般。即便在现在的生活中也是很实用。
四、葫芦与伏羲
据《姓氏源流》一书载:据传,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部落的一位杰出女首领。《春秋世谱》中就有“华胥生男名伏義,生女名女娲”的记载,传说华胥氏族的成员在一次大水灾中,遭受了灭顶之灾,兹有伏義、女娲两兄妹,因为坐在葫芦里,飘到了蓝田临潼交接的一座山上,才幸免遇难。于是,这个世界就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为了人类延续,他们决定结为夫妻。在结婚前,他们对天发誓说:若苍天允许我们兄妹结为夫妻,繁衍人类,四山之烟聚而滚磨合,”发完誓,他们两个人把磨石推下沟去,这时只见是四山之烟果然聚合,再看磨石也紧紧地合在一起,于是两人决定结为夫妻。不过,女娲嫁给伏義之前,和伏義订下了后世人通婚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正姓氏;第二个条件是娶为媒妁;第三个条件是男方向女方行聘礼。
至此,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绵延不绝。
糖葫芦起源于南宋。南宋光宗皇帝名赵惇,年号为“绍熙”。绍熙年间,宋光宗最宠爱的黄贵妃生病了。她面黄肌瘦,不思饮食。御医用了许多贵重药品,皆不见什么效果。皇帝见爱妃日见憔悴,也整日愁眉不展。最后无奈只好张榜求医。
一位江湖郎中揭榜进宫,为黄贵妃诊脉后说:“只要用冰糖与红果(即山楂)煎熬,每顿饭前吃五至十枚,不出半月病准见好。”
开始大家还将信将疑,好在这种吃法还合贵妃口味,贵妃按此办法服后,果然如期病愈了。皇帝自然大喜,展开了愁眉。后来这种做法传到民间,老百姓又把它串起来卖,就成了冰糖葫芦。
葫芦画是一种古老的传统工艺美术品。起源于宋代,到了清朝康熙年间已很兴盛。在中国民间,葫芦素有“宝葫芦”的美誉,葫芦一直被视为吉祥物,以葫芦为题材的传统民间故事不胜枚举。古代,在吉祥物上赋诗作画,是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在葫芦上刻画和装饰的艺术称为“葫艺”。
香包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香包的起源还有几种说法,其一是以前人们在野外住宿,为防止毒蛇叮咬,把中草药用树叶包起来放在身旁,起驱虫的作用。后来改用布和丝绸,慢慢成为一种装饰物、吉祥物。其二是:香包作为行军打仗时传递军事机密和书信的工具,史称“锦囊”,三国时诸葛亮给赵云的“锦囊妙计”的装信之物就是香包。其三是:有未嫁女儿的人家要临街修阁楼,四面开窗,选婿时女子上阁楼,抛香包给相中之人以作定情之物。香包中配以香草,香草以细辛、白芷、丁香、甘松、苍术等中草药研细配制而成,有香味,直到了除秽避邪之功。
彩绘葫芦是中国民间工艺品之一,起源于古代的葫芦制作技术。据传,最初彩绘葫芦是由瓠子、葫芦等植物果实制成的容器,用来盛水、食物等生活用具。后来在制造过程中发现,通过在葫芦表面进行彩绘和刻画,不仅可以增加葫芦的装饰性和艺术价值,还可以防潮保质,因此逐渐演化为一种民间工艺品。
彩绘葫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当时就有人将葫芦的容器部分打磨光滑,然后在板面上雕刻出各种图案,再以红、黑、黄、白四色填涂,制成座钟、尺、笔筒、储钱罐等实用工艺品。唐宋时期,彩绘葫芦逐渐流行于民间,成为重要的手工艺品之一。明清时期,彩绘葫芦的工艺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尤其是康熙年间,御用工匠曾专门为皇帝制作过精美的彩绘葫芦,使其成为了民间艺术中的佳品。
今天,彩绘葫芦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传统工艺品,其鲜艳的色彩和别具特色的图案对于外国游客来说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体验。
翡翠湖是历经多年的盐湖开采而形成的采坑,由于所含的矿物质浓度的不同,也就形成了颜色多彩的景象。硫酸镁卤水的颜色纯美剔透,风平浪静的时刻,宛若镜面般的散布在四处,如镶嵌在戈壁的翠玉。这恰似翡翠色的“天空之镜”,犹如玻利维亚加了滤镜的乌尤尼盐沼,给最寂寞、荒凉的茫崖增添了一抹柔情似水。行走在翡翠池盐路,一边倒映着雅丹魔鬼城,一边倒映着柴达木的火焰山,魔镜和仙境在此交汇,与翡翠湖水形成了一幅丝绸之路。
我葫芦肠,来源于宋代街市食品中的“煎白肠”。因猪大肠油脂较厚,形状象葫芦,因此叫葫芦肠。
到了20世纪30年代,葫芦头已由肉类发展到包括海味类的众多品种,猪肉类葫芦头在用料上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如汤中增加了骨头和鸡,使汤味更加浓醇,质量提高,成为秋冬时节的风味小吃。
葫芦套村位于曲阜市吴村镇龙山下,龙山属于九仙山风景区的一部分,传说九仙女下落凡间,后来有了九仙山!《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北游农山,子路、子贡、颜渊侍侧。”孔子北游的农山,就是现在的龙山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