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斑的坑口,常见于,宋坑,斧柯东,以及梅花坑,但是不等于带翡翠斑就是这些坑口的砚石,因为翡翠斑是端砚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石品,不属于标志石品,在很多坑口都有出现,另外翡翠斑不属于上等石品,如果不能被雕刻巧雕利用,甚至算端砚的瑕疵,因为翡翠斑的地方石质坚硬,
砚石上绿色部分叫翡翠斑,在端石中呈翠绿色的圆点,椭圆点斑块或条状。翡翠有别于石眼,它既无瞳子,又不像石眼那样圆正,外围没有明显的蓝黑色边缘,但它跟石眼有着密切的关系,石工有时称翡翠(条状者)为青脉,并说“有青脉者必有眼”,即按青脉的走向追下去采砚石,一般情况下会有石眼出现。
故古人说:“腰石,石脚多有青脉”,也就是说腰石,石脚会有石眼。
会的。
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翡翠手镯,之所以有黑点,是自然形成过程中,铬铁矿,褐铁矿成分渗入内里,形成的矿物致色。不影响佩戴,但影响观感和价格。
端砚坑口众多,历史悠久。但自2000年开始,所有坑口因禁采而停止开采。端砚砚石主要有五个产地:
1、端溪东侧斧柯山西麓一带,有老坑、坑仔、麻子坑、冚罗蕉、朝天岩等。
2、羚羊峡北岸,与老坑一江之隔的白线岩等。
3、北岭山一带,有宋坑、梅花坑。
4、小湘峡一带,绿端。
5、斧柯山东麓,沙浦镇一带,沙浦诸坑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端砚是肇庆的一种石头,合成砚台是一种磨墨的工具;砚台有很多种,其中也包含端砚。砚台按材质分:石、金属、木、泥、陶、瓷。石质砚台包括:端砚、砚、河砚、直却砚、红丝砚、徐公砚、易水砚、松花砚等。其中的端砚是中国古时四大名砚之首,四大名砚是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陶质)端砚按坑口分: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梅花坑、宋坑、斧柯东。
端砚的75名梁氏弟子中,年长的超过60岁,年幼的只有19岁,当中还有4名女徒弟。徒弟中大都为端砚发源地端州白石村村民,也有外地、外省的工艺师,有的还是砚界专家。
端砚的真假鉴定可以通过一看砚台的墨锈,端砚的墨锈是一种不规则的麻点,而作伪的麻点是用锐器敲打砚面出来的,是有规律的;
二是看包浆,赝品的包浆是用油、墨、胶、污垢涂抹上去的,只要放在水里,就发现,真品前后是没有变化的;
三是看原盒,盒与砚是否配套,风格是否一致,谨防作伪者老瓶装新酒的把戏;
四看款识和铭文,如有名款,要查名人的笔迹,审字酌句,看字口有没有包浆。
决定砚台档次,能否卖出好价钱,关键看以下几点
1、看这块砚台出自那个坑口。端砚里面比较好的砚台是上三坑,即老坑、坑仔、麻子坑。其他坑就差一些了,如宋坑,梅花坑,等等。
2、看这块砚台有无铭文,有铭文的砚台往往价位高。因为许多名家用过的砚台都会刻制铭文。以记录这块砚台的年代及砚台主人的名言。
1、从砚式和包浆上识别铭文砚;
2、摸砚时,要带水、缓慢用心;
3、左手握砚,右手拇指模仿磨墨,按研砚堂,细细体会砚石对手指的吸引力和锋芒对手指的摩擦力。
清代砚台工艺特点是采用优质砚材经过复杂繁琐的工序制作而成,具有外表坚实细腻、精致娇嫩、墨汁出墨柔滑、墨汁浓郁、颜色经久不变等特点。
1.具有发墨不损毫、呵气成摩等实用性;具有纹路细密、软硬适度、宜于雕刻等工艺性;具有色彩柔和、可紫可绿、石品花纹丰富等观赏性。
2.体重而轻、质刚而柔。嫩而不滑,柔而多姿。握之稍久,掌中水滋。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