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以翡鸟和翠鸟的颜色而命名的翡翠,有历史记载进入中国是在明代末期,在清代翡翠较为普及是在清晚期慈禧太后的时代(1835——1908),这期间应该算是中国翡翠市场雏形阶段。
在那个年代,翡翠仅限于宫廷和达官贵人享用。随后进入民国时期,由于时局不稳,翡翠的发展进入低潮期,那个时期的翡翠的设计和雕工相对粗犷。进入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在北京,上海,南方等地建立了玉雕厂,中国翡翠市场才得到了真正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翡翠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七十年代缅甸的帕橄翡翠矿区翡翠原石的拍卖,发展到仰光翡翠原石的拍卖,缅甸的瓦城成为当时的翡翠玉器主要市场,进入到八十年代以后,泰国的清迈成为翡翠原石的集散地,此时玉石从当地再运到中国的大陆、香港和台湾。在中国内陆,翡翠市场发展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两个地方,一个是云南,一个是广东,缅甸仰光拍卖的翡翠原石,在九十年代,有部分进入中国的香港和台湾,有部分进入了中国的云南,有些翡翠原石在云南直接加工,这时期云南的翡翠市场因此得到了较大的发展;有部分翡翠原石经香港进入广东,这一时期广东的翡翠市场也同步进入了起步阶段。近二十年来,经过仰光拍卖后的翡翠原石,一直销往中国的内地,九十年代后期,每年约有几千吨的体量直接进入广东,进行二次拍卖,而后主要聚集在广东进行加工和销售,广东因这一原因一跃成为了中国最大的翡翠市场。与此同时,在2008年左右,由于云南方面的重视,利用与翡翠产地国缅甸边贸的优势,重整旗鼓云南的翡翠市场,在瑞丽和盈江建立了翡翠毛料公盘市场,各种条件有所改善,其翡翠市场也得到了充分发展。中国能迅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翡翠市场和最大的翡翠加工基地,究其原因,小编认为,最主要是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带动了玉器行业的发展,相玉、品玉、爱玉和藏玉成为时尚,翡翠进入了千家万户。
翡翠是地壳变动,地下的岩浆冷却以后形成的。
翡翠是由以硬玉为主的无数细小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而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对于自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高压条件下侵入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用时原生钠长石分解为硬玉而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生的压扭性应力和低温作用下,钠长石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石片岩,进一步变质成硬玉而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色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力下,在钠的化学势高的热水溶液作用下发生交代而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玉岩中含水~甲烷~硬玉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玉硅酸盐熔体结晶而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km处地幔中广泛存在的含碱辉石层。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