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摆好姿势的和田玉原石开始切割,这个大约需要20分钟
切割好的和田玉手镯毛坯,还要经过二次精心设计,以便选出最好的质量,力争不浪费一点点珍贵的和田玉
接下来就是和田玉手镯成型的时候了
做出圆形毛坯的和田玉手镯,手镯芯,边角料,等待下一步的精细抛光
三天后,精美的和田玉手镯就做出来了
1~取物件外型大势;
2~水热处理;
3~利器雕琢;
4~精细打磨
古代皇帝的传国玉玺是用的材料是和田玉,而被做成传国玉玺的那个和田玉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和氏璧。不过可惜的是,象征着皇帝地位的传国玉玺在战乱中不知所踪并没有流传下来。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命令李斯制作一枚传国玉玺。而建造传国玉玺的原材料就是和氏璧,当时名动天下的绝世美玉。这块和氏璧的形状外貌已经不可考,人们猜测可能是一块成色上乘只经过粗加工的璞玉,至于一些作品中描绘的环状和氏璧则是不准确的。关于这个和氏璧的来历,有一段非常曲折的故事。
一个叫做卞和的楚国人在荆山上发现了一枚璞玉,他认为这块玉非常的珍贵,于是准备献给自己的君主。当时的楚国君主是楚厉王,他找人鉴定过之后发现这是一块普通的石头,于是他非常生气的把卞和的一只脚砍了。虽然皇宫里的人鉴定过后觉得这块石头很普通,但是卞和却依然觉得这是一块绝世宝玉。
于是等到楚厉王退位之后,卞和再一次献给了楚武王。这个楚武王鉴定之后依然认为是普通的石头,于是将卞和的另一只脚砍了。后来随着楚武王退位楚文王继位,卞和抱着这块玉在荆山上哭了三天三夜。楚文王让人来问他怎么回事,卞和说他在为这块玉的明珠蒙尘而哭。
于是楚文王让人仔细的检查了这块玉,结果在这块玉石里面发现了绝世好玉。楚文王给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楚国灭亡之后和氏璧流落到了赵国,后来六国统一之后又被秦始皇做成了传国玉玺。这便是和氏璧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的这枚传国玉玺后来成为了历代皇帝的信物,好像没有和氏璧皇帝的来路就不正一样。所以后代对于传国玉玺的争夺是非常激烈的,在无数次的争夺中传国玉玺最终遗失。虽然和氏璧非常珍贵价值也很高,但是再高也有个限度,没有限度的是传国玉玺所代表的正统身份。所以说传国玉玺最贵的不是材料,而是它的象征。
历朝历代的玉玺材质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和田玉在我国至少有7000年的历史,是我国玉文化的主体。和田玉由于质地十分细腻,所以它的美表现在光洁滋润,颜色均一,柔和如脂,它具一种特殊的光泽,介于玻璃光泽,油脂光泽,蜡状光泽之间,可以称为玉的光泽,这种美显得十分高雅;而且和田玉非常坚韧,抗压能力可以超过钢铁
选作玉玺的材料很有讲究,首先是符合统治阶级价值观的“真玉”,要具备仁、义、智、勇、洁五种品德,如今我们能够看到的历朝历代的玉玺材质基本都是新疆和田玉。
玉玺以金和玉之外,还有檀香木制,水晶,玛瑙等材质,清朝的玺用料更繁多,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用陕西蓝田白玉雕琢而成。
请题主拍一下打孔位置(上下)。按照现有图片,是新工艺。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明 高浮雕山水白玉嵌件(带板)
老工的工序(指铁铊工)大致如下:捣石、研浆(或采集自然砂)、开玉、掏膛、上花、琢玉、磨玉、打眼、上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用人力和铁铊,转动速度不快,靠解玉砂磨玉,材料与设备同时磨损。老工用手工定位操控,精度差、几何误差大,在平行度、基准面、图形对称等方面会有出入。但老工介质细,磨削量小加工力度轻,周期长,玉件不起热。老工细心制作的玉件十分精美,形状匀称,线条流畅,掏膛宽阔,压地柔平,抛光明亮,这样的老工是精(细)工。
你的上图应该是新工,新工抛光急成,特别是粗工,工件上的弯曲弧度时有过渡不匀,边边角角留有死角,有的地方能见到抛光磨痕或加工磨痕,未抛光处与抛光处的反差大。在高速强力抛光下,有过度磨光(损)现象。
新工艺
开挖粗沟时往往用铊扩切,老工下铊细腻。新工加工快速,有过渡不均等粗糙现象,边坡有磨痕。
不是,表面刮擦痕迹明显且无包浆,应该是岫玉仿古作品
是和田玉,但不一定是全手工做的,现在机器设备完善,机雕做出来甚至比手工还好,所以也有可能是机雕加手工精修。我就是雕刻玉石的。
是的,没错,是的,没错
是的,不过好好看!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