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翡翠原石 / 正文

汉代出土玉璧怎么盘玩

发布时间:2024-10-16 浏览量:37 次 作者:古博

汉代出土玉璧怎么盘玩

一、汉代出土玉璧怎么盘玩

建议出土玉璧不要盘玩,就保持玉璧生坑的原始出土状态,阁下知道的,盘一件老玉不是短时间可以见效的,现在古玉市场做旧的就是看中了藏家喜欢传世品这点心理… ,请于采纳 ~\(^o^)/~

二、如何鉴定古代不同时期的玉璧

新石器时代的玉璧因受切割工具的限制,形制不太规整,或外周不圆,或厚薄不均匀,壁面不平,或留有切割痕,或两面宽度不一致,或穿孔打偏,孔边有斜坡。红山文化玉璧肉的边缘呈薄刃状,天然沁较轻,沁色也较少,仅有红褐色、水锈和灰黑等色;良渚文化玉璧外缘薄,内缘厚,沁色多为雾状的灰白色。这一时期的玉质一般是青玉、绿玉、灰白玉、淡黄玉,特征大多是素面无纹,打磨较光亮。

商周时期为玉璧的发展时期,为贵族专用礼器。这时期的玉璧尺寸小于新石器时代,均为圆形,壁面平滑,内外缘厚度相当,外缘边棱为圆角,两面对钻打的孔一般都很规整。商代玉璧多素面无纹;西周大壁无纹,小壁则有雕琢精美的纹饰,题材主要是龙、凤、鸟纹。常用一宽阴线与一细阴线相结合的手法刻出壁面纹饰,宽阴线斜挖成一面坡形状,纹饰弧线较多,线条自然流畅,动造型柔美,所用玉材多为新疆青、碧、白玉及南阳玉、岫岩玉。

春秋战国时代,玉璧开始被大量用来作佩饰和殓葬用玉,还有作为礼仪场合手执的信物。多采用新疆青、白、碧玉。佩带的壁直径一般在10厘米以内。不殓葬用或作为礼器用的壁直径则在15~25厘米之间。春秋壁壁体均较薄,厚度在1厘米左右。战国壁表面分成一、二或三区同心圆纹带,内外区琢成一首双身龙纹,中区保留传统谷纹。内外边沿用阴线刻出,剖面呈三角立棱状。这时期出现了出廓玉璧等创新制作,即在内孔或外缘上镂雕出生动的动物形象。雕刻技法普遍运用粗细阴线结合法,粗线条少,细线条多,且线条有毛口。刀工锋利挺拔,刀痕较深,转角尖锐。谷纹乳突饱满匀称,谷纹是在乳钉纹上加刻阴线而成。

汉代玉璧沿袭了战国的风格而又略有变化。玉质仍以白、青、碧玉为主,但壁的形体加大,有的直径达30直至50厘米以上。透雕的龙、凤、鸟纹较多。壁上的谷纹,蒲纹颗粒大而稀疏,起凸浅,谷粒上部浑圆。玉璧边缘加宽,立缘剖面呈方形,明显不同于战国时的三角形立缘。同时组合纹饰更为流行,有的还饰以吉祥文字。到了东汉,壁体加厚,外缘立面略有弧度,但数量渐少。

宋代仿古玉器兴起,仿战国、两汉的玉璧随之出现。玉璧呈圆形转角,不见锋棱,谷钉稠密模糊,谷纹旋转力度不够,谷尾呈圆脊形,与战国谷纹用细阴线不同。刻有龙螭纹的玉璧,龙螭分叉长尾,叉尾内卷,具有宋代龙螭纹的特征。

元代玉璧多仿唐代,小型居多,大壁少,主要供佩戴用。多数只在一面雕纹饰,壁形厚重,谷粒稀疏,排列无规律。壁面雕动物的,动物具有元代工艺的风格特征。元代玉雕刀工粗糙,用刀较深,刀锋常有出廓现象,镂雕也不乏精美之作。

明代玉璧数量较前三代为多。多选用青、白玉,也有少量碧玉。器体大都比较小,常见凸雕蟠螭纹,也有不少谷纹和云纹。乳钉纹颗粒圆而大,略扁,往往留有管形钻套钻的痕迹。明代玉璧主要为佩戴之用。刻工比较随便、粗犷。

清代玉璧小型较多,壁身较厚,穿孔较小,出现了中间带环套的双联壁。玉璧上的纹饰出现了几何纹图案,吉祥图案及人物图案,写实性较强。这一时期无论朝廷、官方、民间,都很流行系壁。乾隆时仿古玉璧逼真,而且十分精美。到了清晚期,玉璧的质料较差,做工粗糙,雕琢没有章法,只求形似,不求工精,工艺水品大大下降。

三、是汉代玉璧 吗?

您的这一个物品,真品是“汉代的玉璧”,真品行情要超过100000;真品喜欢就可以当一个品种收藏!

四、请教“螭龙出廓壁”在玉佩中的寓意是什么

螭龙寓意美好,吉祥,也寓意男女的感情。

关于螭龙有两种说法:一说中国传说中的龙的来源之一。也称蚩尾,是一种海兽,汉武帝时有人进言,说螭龙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议置于房顶上以避火灾;二说是龙九子中的二子,古书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兽头是也。”(形体似兽)根据以上的说法,螭龙的原形应该是我们生活中的壁虎。

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的叫虬龙,无角的叫螭。其中“无角的”便是螭龙。

标准汉代螭龙

汉代的玉器雕刻已出现利用玉髓的巧雕,悬挂时可以达到左右平衡。

据介绍,中国古籍中关于琉璃的记载比较多。《汉书西域传》中记载说:(剡宾)“出珠玑、珊瑚、虎魄、流离”,颜师古引《魏略》:“大秦国出赤白黑黄绿红紫等十种流离。”《魏书大月氏传》说:“其国人商贩,自云能铸石为五色王留璃”。 专家认为最早关于琉璃的记载是《穆天子传》中有铸石的记事。人们认为,《穆天子传》中的铸石可能就是一种玻璃。《魏略》大秦就是指东罗马帝国,这里所说的流离应当是一种玻璃。 长期以来琉璃和玻璃的称呼往往混淆在一起。有专家认为,玻璃又名颇黎,古代有时称之为琉璃。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原文链接:http://idaitao.com/feicuiyuanshi/34892.html

标签:
关于我们
古博文玩网是一个专注文玩珍宝收藏知识的一个网站,包括古玩字画、名家字画、翡翠玉石、钱币、油画、瓷器、文献、工艺品等珍藏品鉴定估值。
扫码关注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2024036842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