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具上雕嵌蝗虫是以前人们追求吉祥寓意、讨个吉利口彩的吉祥物。首先蝗同黄字音相同,寓意飞黄腾达、青云直上。第二寓意多子多福、友多势众。第三是不愁吃喝,生活富裕。蝗虫和蝙蝠现在都令人生厌,以前确是真材实料的吉祥物。
飞黄腾达,多子多孙。
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慈禧太后为光绪皇帝举行了一次选后大典。明为依照光绪皇帝本人意愿选择妃嫔,实则是慈禧太后本人乾坤独断。
(瑾妃)
在这次选后大典上,慈禧太后将自己的亲侄女叶赫那拉-隆裕册封为皇后。将原户部右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指给光绪为妃,即后来的瑾妃和妹妹珍妃。
由于慈禧太后担心光绪妃嫔过多将来会影响到自己亲侄女受宠,故只立她二人为妃。
次年,即1889年。清皇室为光绪皇帝举行了隆重的大婚典礼。(这既是清朝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次大规模的皇帝婚礼大典)
中国自古代始即讲究婚嫁时女方要陪送礼物。小到寻常百姓,大到帝王之家都遵循这一礼制。
瑾妃嫁给光绪皇帝时亦准备了丰富的陪嫁品。其中就有一件稀世珍宝——翡翠白菜。
翡翠白菜是用一块天然的玉,经能工巧匠打磨而成。它长18.7厘米,宽9.1厘米。工匠顺应材料天然的色泽,以这块玉的深绿色部分做成白菜叶,白色部分转化为新鲜、包含水分的白菜茎部。然后又借助这块玉的其他颜色部分雕刻上了螽斯和蝗虫(寓意多子多福)。如此一来,这颗白菜瞬间有了灵性,瞬间即有了田园气息。不得不说这真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珍贵艺术品。若以文物价值来计算,翠玉白菜已是无价之宝!
(今台北故宫所藏翠玉白菜)
瑾妃将其带进宫后,被当做一件华丽的宫殿陈设盆景,以载种的形式立在珐琅盆景上。下端设有灵芝木雕。翡翠价值不菲,灵芝寓意长寿吉祥,再加上多彩的掐丝珐琅,使得翠玉白菜永保鲜脆。
我们都知道自晚清终结到新中国成立,前后几十年的时间内在中华大地上发生了大大小小数不清的战役。城头变幻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
正逢乱世,翠玉白菜的命运亦同整个民族一样起起伏伏,前后几易其主。
1912年清朝灭亡之后,按照与民国政府签订的《清室优待协议》,民国政府同意溥仪及隆裕太后还有瑾妃继续住在紫禁城。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赶出紫禁城。由于事发突然,溥仪等人还没来得及收拾东西就被强行驱离紫禁城。之后冯玉祥宣布紫禁城所有的公产归民国政府所有,并成立了清皇室善后委员会,负责接管故宫所有物品。并开始清点登记造册各种珍贵物品,其中就有这颗珍贵的翠玉白菜。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也一直觊觎这颗“白菜”,好在在有识之士的保护下才没有落入日寇之手。
1949年前后,眼见大势已去的蒋介石下令将故宫中的部分最珍贵文物秘密运送到宝岛台湾。如此一来,那些为了躲避日寇战火而先后几次转移到别处的文物再次踏上了漂洋过海的颠沛之旅。
(今台北故宫)
事后据统计国民政府向台湾一共运送了多达2972箱珍贵文物。而且它们都是彼时故宫所藏品中的最珍贵,最精华部分。可以说台北故宫目前所藏珍品比起北京故宫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时至今日,翠玉白菜已成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也是游客浏览台北故宫必去的展台。
翠玉白菜已不仅仅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它背后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曾经的一段苦难历史!它历经并见证了晚清灭亡到民国初建再到新中国成立。
——————
题外话:
1、台北故宫所藏翠玉白菜已是相当珍贵,但比起慈禧太后棺椁陪葬的那两颗翠玉白菜来说还是小巫见大巫。
慈禧太后棺椁内陪葬的两颗翠玉白菜个头均比台北故宫的大,而且雕刻更加精美,上面的小动物更加栩栩如生!可惜在军阀孙殿英盗掘清东陵后,这两颗珍贵的白菜便彻底失踪,时至今日这两颗“白菜”亦再没重现人间。
2、翠玉白菜、毛公鼎、肉形石,三件珍贵文物并称台北故宫“镇馆三宝”!
(肉形石)
(毛公鼎)
人们去台北旅游,必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一睹其镇院之宝的芳容。其中有一件翠玉白菜堪称人气之王。
这颗翠玉白菜一半灰白,一半碧绿,由琢玉工匠顺势雕成,脉络清晰。更奇妙的是绿叶上嵌有两只螽斯,有子孙绵延之意。
曾有人猜测这颗翠玉白菜是慈禧墓中陪葬品。
1928年军阀孙殿英盗墓清东陵,将其据为己有。后因事情败露,他只得各处打点,将翠玉白菜送给了蒋介石。
只可惜据文史记载,台北故宫的这颗翠玉白菜,早在1925年就于北京故宫登记在册了。这还要从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说起。
话说冯玉祥占领北京后,限时勒令溥仪马上离开紫禁城,许多奇珍异宝都留在了北京故宫。转年,民国政府为了清点清室遗留文物,以筹备成立北京故宫博物馆,于永和宫发现了这颗翠玉白菜。
据记载当时它被插在珐琅花盆中,旁边还陪衬着几棵小灵芝,考古学家嫌此搭配有些粗俗,只将翠玉白菜单独取出展览。
这些都是北京故宫文物档案详细记录,应是翠玉白菜准确无疑的出处记录。那这颗翠玉白菜的登记时间,就与孙殿英盗墓时间相悖,其出于慈禧墓之猜测就不攻自破喽,其真正的出处则是紫禁城永和宫。
永和宫乃光绪帝瑾妃的寝宫,由此看来翠玉白菜最后的主人就是瑾妃无疑。
那么这颗翠玉白菜就是瑾妃陪嫁吗?非也,翠玉白菜本是珍妃陪嫁之物,那它又怎么到了瑾妃之处呢?且听有书君为你讲述这颗翠玉白菜的陪嫁风波。
一,翠玉白菜是父母送给珍妃最美好的祝福。
这还要从光绪帝选妃开始说起。光绪帝终于到了十八岁,可以选妃大婚亲政了。可是他连自己选择妻子的权利都没有。
他在慈禧威逼暗示下,只得选择慈禧亲侄女为后,亦是隆裕皇后。他又选择了礼部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为妃,就是瑾妃与珍妃。
话说长叙得知两个女儿入选妃嫔,极为得意,为了给两个女儿争颜面,他为女儿置办了豪华嫁妆。
长叙夫人精挑细选置办了一批翠玉珠宝,因瑾妃爱财,就送她大量金银之物,而珍妃爱书,她的嫁妆除了书籍再加这颗翠玉白菜。
据说翠玉白菜彰显着新娘清白纯洁,又有摆财谐音寓意财路广开。而且螽斯代表多子多孙,这是父母送给珍妃最为美好的祝福。
曾有传言称,瑾妃看到自己嫁妆中没有玉白菜,就大吵大闹不肯罢休。珍妃善良,无奈之下只得把玉白菜让给姐姐,从而翠玉白菜成了瑾妃嫁妆。
有书君觉得,此传闻并不可信。瑾妃与珍妃同为长叙庶出女儿,瑾妃为长。可是两人并非同母所生,因而长相性格迥异。
瑾妃资质平庸,长相平平身材肥胖,可以说对男人无一点吸引力。而珍妃性格活泼灵动,长相甜美,怎么看亦是珍妃能得盛宠的几率高。
长叙为家族利益着想,亦不可能将含有如此美好寓意之物,随了瑾妃之意做嫁妆,他更渴望珍妃能带来家族荣宠。
我们再看珍妃日后在宫中,凭借光绪宠爱,为财有卖官鬻爵行为,可见珍妃性格并非隐忍之人,她不可能将玉白菜让给姐姐。
我们再分析慈禧教育光绪雨露均沾的传闻,慈禧曾暗讽光绪,“听说珍妃有一颗翠玉白菜雕有螽斯,也未见她为你绵延子嗣啊”。可见珍妃确有一颗玉白菜。
由此分析,珍妃隐忍谦让的传言并不可信,翠玉白菜并非瑾妃嫁妆,确属珍妃无疑。
二,瑾妃趁危盗物,翠玉白菜最终花落瑾妃处。
话说翠玉白菜随珍妃来到宫中。珍妃入宫后,凭自己的聪慧美丽深得光绪宠爱,完全盖过了奇丑的隆裕皇后,及姐姐瑾妃的风头,可以说她得了光绪专宠。
珍妃夺了亲侄女的风头,怎不令慈禧恼怒异常?后又有珍妃卖官鬻爵颇为出格之事发生,还有百日维新,珍妃支持光绪变法,这些更令慈禧怀恨在心。
因而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软禁光绪,又将珍妃囚禁紫禁城北三所冷宫。听闻妹妹得此厄运,姐姐瑾妃不为所动,反而趁机将妹妹的翠玉白菜盗出,据为己有。
有书君觉得,这种做法在宫斗中常见之事。即使同母姐妹为争宠,亦有可能互生嫌恨之心,更何况珍妃瑾妃并非同母所生。
瑾妃自入宫之日起,因貌丑就如摆设一般,不知受宠是什么滋味。现在妹妹受罚打入冷宫,她怎能不想借机能上位得宠?如果再能生子,母以子贵,就能在宫中立下根基。这应是一个女人情理之中的梦想。从而瑾妃盗取妹妹翠玉白菜,取其多子多孙好彩头护佑自己之说应该可信。
1900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带着光绪仓皇逃往西安,瑾妃随行,她亦未忘了随身带着这颗翠玉白菜,而珍妃却被慈禧命人将其填入井中溺毙,慈禧趁机除去眼中钉。
翠玉白菜虽然最终花落瑾妃处,可瑾妃并非其原主人。也许是因果循环,瑾妃纵有翠玉白菜傍身,亦未给她带来丈夫的宠爱,亦未实现她多子多孙的梦想。
1933 年,随着日本人逼近北京,国民政府紧急将北京故宫大量珍宝南迁,翠玉白菜亦在其中,后又辗转到了台北。
珍妃陪嫁的这颗带着美好寓意的翠玉白菜,并未给珍妃姐妹带来儿孙绕膝的幸福。也许她们嫁入寻常人家,亦会安享平凡的儿孙满堂的幸福吧。
斯人已逝,辗转流落台北故宫的翠玉白菜,还在无言诉说着宫中往事。
有书君语 :有书送书季开始啦~每周会免费赠送1000本实体书给大家作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读之书《无声告白》。私信回复:福利,即可免费包邮领取书藉,本次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