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玛瑙、翡翠三种玉石是比较容易区别的,因为构成这三种玉石的矿物成分和晶体结构都存在本质的不同,具体的说:
和田玉是一种由微晶体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岩,含极少的杂质矿物,主要成分为透闪石。中国宝石学指出软玉摩氏硬度在6.0-6.5之间,透闪石成份占98%以上的玉石都命名为和田玉,内含透闪石、角闪石、阳起石等多矿物集合体。和田玉化学成分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化学式为Ca2Mg5(OH)2(Si4O11)2;如下是一块品质较好的和田玉:
玛瑙也作码瑙、马瑙、马脑等,是玉髓类矿物的一种,经常是混有蛋白石和隐晶质石英的纹带状块体,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的隐晶体结构,由于与水化二氧化硅(硅酸)交替而常重复成层;如下是一块知名度很高玛瑙奇石:
翡翠的正确定义是以硬玉矿物为主的辉石类矿物组成的纤维状集合体,翡翠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或硬玉及钠质(钠铬辉石)和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硬玉的化学成分为硅酸盐铝钠―NaAI〔Si2 O6〕,如下是一款极品的翡翠吊坠:
正因为这三种玉石的矿物构成有本质差异,导致其基本物理形状也存在较大差异,如:
光泽,翡翠为玻璃光泽,和田玉和玛瑙都是蜡样光泽,但好的和田玉为油脂光泽;
密度,翡翠密度达到3.33,和田玉2.96-3.17,玛瑙2.6-2.7,有经验的人掂掂分量就能区分了;
硬度,翡翠和玛瑙都是6.5-7,和田玉为6-6.5,和田玉相对较软;
放大观察,翡翠和和田玉都是纤维交织结构,多数产品清晰可见棉絮状物质,翡翠放大观察还能看到“苍蝇翅”的典型特征(所谓“翠性”),品质好的和田玉通透度较差,晶体颗粒细密呈现毛毡状交织结构,但油脂光泽更强,而玛瑙为隐晶体结构,不管是否通透的玛瑙都是看不到“棉絮”状晶体特征的;
典型特征,质地细腻而种水较高的翡翠抛光后会有明显的荧光效果(如上图翡翠),而种水一般质地较粗的翡翠内部“棉絮”交错;和田玉籽料的质地细腻润泽(如上图和田玉),常带“皮子”出现,部分和田玉内部会有“水线”存在;绝大多数玛瑙或多或少都会存在典型的玛瑙纹,是区别于很多其它玉石的典型特征。
如下是典型的翡翠棉絮特征:
如下是典型的和田玉水线特征:
如下是典型的玛瑙纹特征:
总之,和田玉、玛瑙和翡翠三种玉石各具特点,经常把玩的人都能很轻松的进行辨识。
田玉地矿物组成以透闪石为主,并含有蛇纹石、石墨、磁铁等微量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为5.5度至6.4度。和田玉夹生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高地山岩中,经长期分化分解为大小不等地碎块,崩落在山坡上,再经雨水冲刷流入河水中。待秋季河水干涸,在河床中采集地玉块称为籽玉,在岩层开采地称山料。现已发现地用和田玉制作地时代最早地玉器,出自殷墟妇好墓。春秋战国时期以后,和田玉逐渐成为主要玉材,均为采集材料,至清代始开采山料。和田玉地经济价值评定依据是颜色与质地纯净度,其主要品种有:白玉,含闪透石95%以上,颜色洁白、质地纯净、细腻、光泽莹润,为和田玉中地优良品种。在汉代、宋代、清代几个制玉地繁荣期,都极重视选材,优质白玉往往被精雕细刻为“重器”。羊脂白玉,白玉中地上品,质地纯洁细腻,含闪透石达99%,色白,呈凝脂般含蓄光泽,同等重量玉材,其经济价值远高于白玉,汉代、宋代和清乾隆时期都极推崇羊脂白玉。青田玉,质地与白玉无显著差别,仅玉色白中泛淡青绿色,为和田玉中三级玉材,经济价值略次于白玉。青玉,色淡青、青绿、灰白均称青玉,储量丰富,是历代制玉采集或开采地主要品种。黄玉,根据色度变化定名为密蜡黄、栗色黄、秋葵黄、黄花黄、鸡蛋黄等。色度浓重地密蜡黄、栗色黄极罕见,其价值可抵羊脂白玉,在清代,由于“黄”与“皇”谐音,又极稀少,一度经济价值超过羊脂白玉。糖玉,糖玉常于白玉或素玉,称为双色玉料,可制作“俏色玉器”,以糖玉皮刻籽料掏空制成鼻烟壶,称“金银裹”,亦能增值。墨玉,黑色斑浓重密集地称纯漆墨,价值高于其他墨玉品种。碧玉,以颜色纯正地墨绿色为上品,夹有黑斑、黑点或玉筋地质差一档。那么,如何鉴别真假美玉呢?一看材料。材料是玉器收藏地首要前提,优质玉材对于一件玉器至关重要,如玉质、玉色、光泽、致密度等都是玉材等级地要素,不应忽视。二辨造型。造型是玉器审美地构架,也是决定玉器收藏价值地一个重要因素,造型是由功能及玉坯形状决定地,其比例权衡要适当。三鉴纹饰。纹饰是玉器地装饰,它地美丑容易为人们觉察和感受,一般说它服从于器型地需要,或者它们两者都取决于社会功能地需要,装饰要看结构、章法、繁简、疏密等处理,凡结构章法有条不紊、统一和谐就具鉴赏价值。四析工艺。玉器工艺是由料变为器地技术条件,它地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人真正认识,是鉴赏上地一个难题,凡砣工利落流畅、娴熟精工必然是美地或比较美地,反之,板滞纤弱,拖泥带水,则是收藏价值锐减地标志,不可贸然集之。五品艺术。艺术是每件玉器所追求地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地,凡气韵生动、形神兼备地都是艺术美地表现,反映了丰富地收藏价值,反之,图具形骸,一味摹古者都是违反艺术美地作品,鉴赏价值就逊色得多了。六观创新与仿古。玉器含有地两大类艺术形态:创新与仿古,从艺术创新地角度看,有新意地玉器固然值得收藏,但对于受现代化思潮影响地玉器收藏要慎重对待,以免陷入“惟新”地误区,然而对仿古玉器也不能全盘收罗,应视具体情况而论。
希望采纳
这个不能从单一的一个方面解释 评价和田玉白如凝脂 精光内蕴 纯净无暇 细腻油润 如果有这样一块玉 再加上上等雕工 这块玉的价值不菲 现在和田玉的皮色巧雕 墨色 糖色的利用 更是层出不穷 俏上加巧 基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评价一块和田玉:颜色(白如凝脂 黑如纯漆 黄如蒸栗 绿如苔藓) 质地(纯净细腻 无棉无裂) 雕工(玉有美质 在石之间 若不经良工雕琢 与瓦砾无别) 皮色(和田玉籽料的皮色现在颜色漂亮的非常稀少 如名皮 枣红皮 虎皮等难得一见)块度大小(综合上面的 所有特质以后 越大越好) 下面这些是我整理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其他有关于和田玉的知识 百度都可以查到
和田玉的质量评价
① 颜色:颜色对于软玉质量的评价很重要。通常要求颜色均匀明快、无杂色。正如章鸿钊《石雕》中称“雪之白、翠之青、蜡之黄、丹之赤、墨之黑”者皆为上品。
② 质地:组成的矿物结构致密,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如软玉中含有变斑晶或其他矿物颗粒,则会有粗糙感,不利于工艺上的应用。
③ 裂纹(绺):裂纹对软玉的质量影响很大。古时称绺裂为“玉病”。列为的存在直接影响着玉的价值。裂纹在玉器行业中尚有专用名称:如断裂纹称为“碰头绺”;不太严重的炸心纹称为“胎绺”;破碎纹称为“抱洼绺”。
④ 光泽:评价光泽是否理想,要看抛光后的效果,一般要求其油脂光泽,能使作品产生滋润感。质细而硬,光泽必强。如抛光后,亮度低,质糙,利用价值低。
⑤ 透明度:鉴定软玉的透明度是以2mm厚的软玉薄片,观察其透光程度为标准,一般质细,色美,半透明者为好玉。
⑥ 硬度和韧性:软玉硬度6~6.5,其韧性是宝石中最大,为耐磨坚韧材料。抗压强度经测定:青玉平均强度3617kg/cm2,粗白玉平均强度1123kg/cm2,碧玉平均强度4129kg/cm2。韧性大对玉雕制作中精雕细琢起着重要作用。
⑦ 块度和总量:软玉块度大小不一,最大直径可达1m以上。块度要求2kg重以上,分级如下:白玉特级料8kg以上、一级料3kg以上、二级料1kg以上;碧玉特级料40kg以上,一级料8kg以上,二级料4kg以上。
转载请说明来源于:古博文玩网
工作时间:8:00-18:00
电子邮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